關於茶葉知識

  茶葉是我國傳統的農產品,茶葉的種植、加工和出口具有悠久的歷史。以下是由小編整理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茶葉知識——六大茶類

  1、綠茶***發酵度:0***

  【特點】清湯綠葉

  【幹茶】顏色為碧綠、翠綠或黃綠,久置或與熱空氣接觸易變色

  【茶湯】呈綠黃色

  【原料】為嫩芽嫩葉,不適合久置

  【香型】有清新的綠豆香

  【滋味】味清淡微苦

  【茶性】較寒涼

  【代表茶】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等

  【加工】鮮葉→殺青→揉捻→乾燥

  【概念解釋】殺青:用高溫殺死酶的活性,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揉捻:做形。乾燥:固形、失去水分、提高香氣、便於貯藏

  2、紅茶***發酵度:100%***

  【特點】紅湯紅葉

  【幹茶】顏色為深紅色

  【茶湯】呈硃紅色

  【原料】大、中、小葉都有。分為條形紅茶和紅碎茶

  【香型】具有麥芽糖香、焦糖香

  【滋味】濃厚略帶澀味

  【茶性】溫和,興奮神經效能較低,溫胃

  【代表茶】祁茶、滇紅、寧紅、宜紅等

  【加工】鮮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概念解釋】萎凋:鮮葉放置一段時間,失去一部分水分;去掉鮮葉的青草味;可能形成花香味;便於揉捻。發酵:經揉捻工序後,細胞內酶液滲出,與茶葉中多酚類反應進行發酵,這種發酵稱為內源性酶促發酵,稱之為全發酵

  3、青茶***發酵度:10%~70%***

  【特點】綠葉紅邊

  【幹茶】呈深綠色或青褐色

  【茶湯】呈蜜綠色或蜜黃色

  【原料】一芽兩葉,枝葉連理

  【香型】具有花香果味

  【滋味】醇厚回甘,微苦有回甘

  【茶性】溫涼

  【代表茶】鐵觀音、凍頂烏龍、武夷巖茶***大紅袍***、閩北水仙等

  【加工】鮮葉→萎凋→搖青→殺青→揉捻→乾燥

  【概念解釋】搖青:茶葉經過搖動後檫傷葉緣,葉緣細胞被破壞輕度氧化,形成綠葉紅邊

  4、白茶***發酵度:10%***

  【特點】綠葉紅筋

  【幹茶】色白隱綠,外表披滿白毫,茶湯呈象牙白

  【原料】是福鼎大白茶種的壯芽或嫩芽

  【香型】香氣弱

  【滋味】清鮮爽口、甘醇

  【茶性】寒涼,有退熱祛暑作用

  【代表茶】銀針白毫、白牡丹、壽眉等

  【加工】鮮葉→萎凋→乾燥

  5、黃茶***發酵度:10%***

  【特點】黃湯黃葉

  【原料】帶有茸毛的芽或芽葉

  【香型】香氣清純

  【滋味】甜爽

  【茶性】涼

  【代表茶】君山銀針、黃芽等

  【加工】鮮葉—殺青—揉捻—燜黃—乾燥

  【概念解釋】燜黃:把茶堆成一堆,比渥堆時間短,由溼熱引起物質變化

  6、黑茶***發酵度:隨時間會變化***

  【幹茶】呈青褐色

  【湯色】橙黃或褐色

  【原料】多為大葉種茶

  【香型】具有陳香

  【滋味】醇厚回甘

  【茶性】溫和

  【代表茶】青磚、六堡茶、普洱茶等

  【加工】鮮葉→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

  ***普洱熟茶的加工:鮮葉→殺青→揉捻→乾燥→晒青毛茶→潮水→歸堆→翻堆→乾燥普洱生茶的加工:攤涼→殺青→揉捻→晒乾***

  茶葉知識——春茶、夏茶與秋茶的劃分

  主要是依據季節變化和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而定的。

  在中國氣候條件下,除華南茶區的少數地區外,絕大部分產茶地區,茶樹生長和茶葉採製是有季節性的:江北茶區茶葉採製期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區茶葉採製期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區茶葉採製期限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屬於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的茶區,包括江北茶區、江南茶區和西南茶區。

  通常按採製時間,劃分為春、夏、暑、秋四季茶。但季節茶的劃分標準是不一致的。有的以節氣分:清明至小滿為春茶,小滿至小暑為夏茶,小暑至寒露為秋茶;有的以時間分:於5月底以前採製的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採製為的夏茶,7月中旬以後採製的為秋茶。我國華南茶區,由於地處熱帶,四季不大分明,幾乎全年都有茶葉採製,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還有按茶樹新梢生長先後、採製遲早,劃分為頭輪茶、二輪茶、三輪茶、四輪茶的。

  一、季茶特點

  茶樹由於受氣候、品種,以及栽培管理條件的影響,每年每季茶的採製的遲早是不一致的。大體說來,總是自南向北逐漸推遲的,南北差異達3-4個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區,甚至同一塊茶園,年與年之間,也可以因氣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於茶季不同,茶樹生長狀況有別,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塊茶園內採製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葉,無論是外形和內質都有較大的差異。以綠茶為例,由於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頭年秋冬季較長時期的休養生息,體內營養成分豐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壯,色澤綠翠,葉質柔軟,白毫顯露,而且與提高茶葉品質相關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別是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含量也較豐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為鮮爽,香氣更加強烈,保健作用更為明顯。加之,春茶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汙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佳的。所以,眾多高階名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等等,均採製春茶前期。夏茶,由於採製時正逢炎熱季節,雖然茶樹新梢生長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說,,很容易老化,導致茶葉中的氨基酸、維生素的含量明顯減少,致使夏茶中花青素、咖啡鹼、茶多酚含量明顯增加,從而使滋味顯得苦澀。秋季氣候介於春夏之間,在秋茶後期,氣候雖較為溫和,但雨量往往不足,會使採製而成的茶葉顯得較為枯老。特別是茶樹歷經春茶和夏茶的採收,體內營養有所虧缺,因此,採製而成的茶葉,內含物質顯得貧乏,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茶葉滋味淡薄,而且香氣欠高,葉色較黃。所謂“要好吃,秋白露”,其實,說的是茶葉“味道和淡”罷了。

  對紅茶而言,由於春茶期間氣溫低,溼度大,發酵困難,而夏茶期間氣溫較高,溼度較小,有利紅茶發酵變紅,特別是由於天氣炎熱,使得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的含量明顯增加,因此,幹茶和茶湯均顯得紅潤,滋味也較強烈。只是由於夏茶中的氨基酸含量減少,對形成紅茶的鮮爽味有一定影響。

  二、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質特徵

  1、幹看:主要從幹茶的色、香、形三個因子上加以判斷。凡綠茶色澤綠潤,紅茶色澤烏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白毫,且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而且香氣馥郁,是春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灰暗,紅茶色澤紅潤,茶葉輕飄鬆寬,嫩梗寬長,且紅茶、綠茶條茶條索鬆散,珠茶顆粒鬆泡,香氣稍帶粗老,是夏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茶葉大不不一,葉張輕薄瘦小,香氣較為平和,是秋茶的標誌。

  2、溼看:就是對茶葉進行開湯審評,作為進一步判斷。凡茶葉沖泡後下沉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綠茶湯色綠中顯黃,紅茶湯色豔現金圈;茶葉葉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者,為春茶。

  凡茶葉沖泡後,下沉較慢,香氣稍低;綠茶滋味欠厚稍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雜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較強欠爽,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茶葉葉底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者,為夏茶。

  凡茶葉沖泡後香氣不高,滋味平淡,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者,為秋茶。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