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工程之一

  

  長城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蹟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 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其中北京八達嶺長城一段的長城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八達嶺長城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得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全周影院和由***主席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八達嶺景區以其巨集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 八達嶺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張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達嶺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達嶺的年平均氣溫比北京低3℃以上,成為"夏都"延慶的旅遊龍頭。 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延慶縣。是長城的一個隘口。其關城為東窄西寬的梯形,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萬曆年間曾修茸。關城有東西二門東門額題 "居庸外鎮",刻於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刻於萬曆十年***1582年***。兩門均為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臺,臺之南北各有通道,連線關城城牆,臺上四周砌垛口。京張公路從城門中通過,為通往北京的咽喉。從"北門鎖鑰"城樓左右兩側,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連綿的萬里長城。長城全長 6,700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偉大建築之一。 秦長城只有遺蹟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 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 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 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 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 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 字塔,羅馬的鬥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