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護理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那麼你對護理知識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什麼是清潔、消毒、滅菌?

  清潔、消毒、滅菌是確保人群健康,防止疾病傳播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時物品通過適當的清潔和保養,可以延長其使用期限。

  清潔:清潔是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汙穢,以保持物品清潔的方法。

  消毒:消毒是殺滅或清除物品上的病原微生物和繁殖體,使之減少到不能引起感染或發病。如供病人使用的各種檢查器械、治療器械、被汙染的物品,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處理,使之不發生感染或交叉感染。

  滅菌:滅菌是徹底殺滅物品上一切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細菌的芽胞等。如手術用的器械均須滅菌後使用。

  2、紫外線消毒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1***注意保護眼睛、面板,臥床病人要戴黑眼鏡,或用紗布遮蓋,囑病人不直視紫外線燈源,身體用被單遮蓋,以免引起眼炎及面板紅斑。

  ***2***由於紫外線的穿透性差,被消毒的物品不能有任何遮蔽,應攤開或掛起,經常翻動,直接照射。

  ***3***照射前,病室應先做清潔衛生工作,因紫外線易被灰塵微粒吸收,應停止走動,減少塵埃飛揚。

  ***4***紫外線燈管要保持清潔透亮,燈管須輕拿輕放,關燈後如需再用,需間隔3~4min後再開。可以連續使用4h。但通風散熱要好,以保護燈管壽命。

  ***5***燈管使用期限不能超過2 000h,應建立使用時間登記卡,達到規定時間的3/4時即應更換新管。

  ***6***對紫外線效果要經常進行鑑定,定期進行空氣培養以檢查殺菌效果。

  3、什麼是無菌技術,其操作原則有哪些?

  無菌技術:是指在執行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機體和保持無菌物品、無菌區域不被汙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操作原則:

  ***1***環境要清潔。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30min,要停止地面清掃等工作,減少人群流動,防止塵埃飛揚。

  ***2***進行無菌操作時,衣帽穿戴要符合規定,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無菌物品和非無菌物品應分開放置。無菌物品必須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不可暴露在空氣中。無菌物品一經使用後,必須經過無菌處理方可再用。從無菌容器內取出的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無菌容器內。

  ***4***無菌包外應註明物品名稱,消毒滅菌日期,並按日期先後順序排列,放在固定地方。無菌包在未汙染的情況下,儲存期7~14d,過期應重新消毒滅菌。

  ***5***取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鉗或鑷。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可觸及無菌物品

  或跨過無菌區。無菌物品一經被汙染或懷疑有汙染,不得使用,應更換或重新消毒滅菌。

  ***6***無菌物品使用後,未經消毒處理不得重複使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7***治療室、配藥室、操作間應每日用紫外線消毒1次。

  4、常用臥位及其意義是什麼?

  ***1***仰臥位:

  ① 去枕仰臥位:用於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嘔吐物流入氣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併發症;用於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後的病人,預防腦壓減低而引起頭痛***穿刺後,腦脊液可自穿刺處滲出至脊膜腔外,形成腦壓過低,牽張顱內靜脈竇和腦膜等組織而引

  起頭痛,去枕仰臥可減輕症狀***。

  ②休克時臥位:適用於休克病人,抬高頭胸部,有利於呼吸,抬高下肢,有利於靜脈血迴流。

  ③屈膝仰臥位:適於腹部檢查或做導尿術等。

  ***2***側臥位:適用於灌腸、肛門檢查。

  ***3***半坐臥位:適用於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難,腹腔、盆腔手術後或預防腹膜炎,以及某些面部和頸部手術。

  ***4***端坐位:適用於心力衰竭、心包積液、支氣管哮喘發作。

  ***5***俯臥位:適用於腰背部檢查,如脊柱手術、腰背、臀部有傷口,不能平臥或側臥。

  ***6***頭低腳高位:用於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於咳出;用於十二指腸引流術,有利膽汁引流;用於產婦胎膜早破時,防止臍帶脫出。

  ***7***頭高腳低位:適用於頸椎骨折進行顱骨牽引時作反牽引力,或開顱術後預防腦水腫,減輕顱內壓。

  ***8***膝胸位:用於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治療;用於矯正胎兒臀位及子宮後傾。

  ***9***截石位:用於會陰、肛門部位的檢查、治療或手術,如膀胱鏡及婦產科檢查等。

  5、為病人翻身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一人翻身時不可拖、拉,以免擦破面板,應將病人身體稍抬起再行翻轉,移動體位後,須用墊枕墊好背部及膝下,以維持舒適臥位。二人協助翻身時注意動作協調、輕、穩

  2***翻身間隔的時間,視病情及區域性面板受壓情況而定,如發現皮膚髮紅或破損應及時處理,並增加翻身次數,同時做好交班。

  ***3***翻身時,若病人身上帶有多種導管,應將導管先安置妥當,翻身後檢查各導管不可扭曲,保持導管暢通。

  ***4*** 為手術病人翻身時,應先檢查敷料是否脫落或有無分泌物,如分泌物浸溼敷料,應先更換,再行翻身。顱腦手術後,如頭部翻動過劇可引起腦組織移位,形成腦疝,壓迫腦幹而致突然死亡,故頭部只能臥於健側或平臥。頸椎和顱骨牽引的病人在翻身時不可放鬆牽引。石膏固定或傷口較大的病人翻身後應注意將受傷處放於適當位置,防止受壓。

  6、褥瘡形成的原因及如何預防? ?

  褥瘡是由於區域性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和營養不良而導致的組織潰爛壞死。褥瘡也稱為壓力性潰瘍。

  形成原因:

  ***1***長期臥床,經久不改變體位,使區域性組織受壓,導致血液迴圈障礙而發生組織營養不良。

  ***2***面板經常受潮溼、摩擦等物理性刺激,使面板抵抗力降低。

  ***3***使用石膏繃帶、夾板時,襯墊不當,鬆緊不適宜,致使區域性血液迴圈不良。

  ***4***全身營養缺乏。

  預防:

  ***1***避免區域性長期受壓。經常更換體位,按時翻身,一般2~3h翻身1次,建立床頭翻身記錄卡。翻身時避免拖、拉、推動作,以防擦破面板。

  ***2***避免潮溼、摩擦及排洩物的刺激。床鋪要保持清潔、乾燥、平整、無碎屑。

  ***3***增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及時檢查受壓部位,經常用溫水擦澡,按摩受壓部位,以促進血液迴圈。

  ***4***增加營養的攝入。根據病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鼓勵病人多進食水,不能自理者應及時補充營養,以增強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

  7、晨間、晚問護理的內容有哪些?

  晨間護理內容:

  ***1***協助病人排便、漱口***口腔護理***、洗臉、洗手、梳頭、翻身、檢查面板受壓情況,擦洗背部後用50%乙醇按摩骨突處。

  ***2***整理床鋪,必要時更換衣服和床單。

  ***3***觀察病情,進行心理護理和衛生宣教。

  ***4***整理病床單元,酌情開窗通風。

  晚間護理內容:

  ***1***協助病人漱口***口腔護理***,洗臉、洗手、洗臀部,用熱水泡腳,女病人應清洗會陰。進行預防褥瘡的護理,並整理床鋪。

  ***2*** 幫助病人入睡。睡眠是大腦皮質抑制的過程,充足的睡眠能解除身體的疲乏,促進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病人入睡困難或睡眠時間短,或易醒多夢,都可影響疾病的痊癒。由於疾病造成的痛苦和焦慮不安,以及外界的各種因素干擾,都會影響病人睡眠。為了幫助病人入睡,應為病人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注意調節室溫和光線,室內通風換氣後可酌情關門窗。也可幫助病人改換臥位,或給予少量熱飲料等辦法,促使病人入睡。

  8、飲食的種類有哪些?

  根據不同病情的需要,飲食可分為基本飲食、治療飲食和試驗飲食3大類。

  ***1*** 基本飲食:

  ①普通飲食:適用於病情較輕、無消化道疾病或身體處於恢復期者,不必限制飲食; ②軟質飲食:適用於消化不良、低熱、咀嚼不便、老、幼、恢復期階段;

  ③半流質飲食:適用於發熱、體弱、消化道及口腔疾病、咀嚼不便;

  ④流質飲食:適用於病情較重、高熱、吞嚥困難、口腔和消化道疾病者。

  ***2***治療飲食:

  ①高熱量飲食:適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高熱、燒傷、產後、肝炎、膽道疾病; ②高蛋白飲食:適用於長期消耗性疾病,嚴重貧血、燒傷、腎病綜合徵、大手術後、癌症晚期;

  ③低蛋白飲食:適用於急性腎炎、尿毒症、肝性昏迷;

  ④低脂肪飲食:適用於肝膽疾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肥胖症及腹瀉;

  ⑤低鹽飲食:適用於心臟病,急、慢性腎炎,肝硬化腹水,重度高血壓。

  ***3***試驗飲食:

  ①潛血試驗飲食:診斷胃腸道有無出血,可作大便潛血試驗;

  ②膽囊造影飲食:高脂肪餐,膽囊造影時進餐油煎雞蛋;

  ③忌碘飲食:適用於甲狀腺碘測定、碘治療,檢查或治療前1個月忌食海帶、紫菜、包心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9、做大便隱血試驗前3天的飲食禁忌是什麼?

  隱血試驗是協助診斷有無消化道出血的一項檢查,因此,應囑病人在檢驗前3天內禁食肉類、肝臟、動物血、綠葉蔬菜、含鐵豐富的食物和藥物,以免出現假陽性反應。可進食牛奶、豆製品、白菜、土豆、冬瓜、粉絲等食物。

  10、鼻飼有哪些注意事項及如何確定胃管的位置?

  ***1***插管動作應輕穩,特別是在通過食管3個狹窄處***環狀軟骨水平處、平氣管分叉處、食管通過膈肌處***時,防止損傷食管黏膜。

  ***2***通過鼻飼管給藥時,應將藥片研碎,溶解後注入。

  ***3***長期鼻飼的應每日進行口腔護理,每週更換胃管。胃管位置的確定:每次注食前應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其方法:

  ①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②用注射器從胃管注入10m1空氣,置聽診器於胃部,可聽到氣過水聲。

  ③用治療碗盛少量的水,將胃管末端放入水中無氣體逸出;如有大量氣體逸出表明誤入氣管。

下一頁更多有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