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怎麼應對孩子厭食

  厭食是較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那麼,孩子厭食怎麼辦?家長們怎麼應對?

  妙招之一: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對於生理性原因所致的厭食,應及時給予處理。對於缺鋅或鉛中毒可給予相應的治療如補鋅,驅鉛等;對於胃腸節律紊亂、腹脹的患兒可給予嗎丁啉治療以消除食滯,促進胃排空,這樣可使孩子產生飢餓感;對於脾胃功能弱的患兒可給於開脾健胃的中藥進行調理;同時還要補充充足的B族維生:以及維生素C,因為這些維生素都參與消化過程。

  妙招之二:創造愉快融洽的進餐氣氛。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愉快的進食環境,使他感到吃飯是一種樂趣。家長不要為吃飯給孩子心理上增加壓力,不要在飯桌上訓斥甚至體罰孩子。孩子吃多吃少應坦然處之,這頓吃不下,下頓就可能多吃了,"飢餓是最好的廚師”,不要逼著孩子吃,追著孩子喂,這樣會激起孩子心理上對吃飯的反感情緒。不要把食物作為兒童出現良好行為的一種嘉獎,也不能用剝奪孩子進食作為一種懲罰。

  妙招之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給孩子進食,減少正餐間的零食,養成不挑食、不偏食,吃得雜、吃得全的習慣。吃飯時不要逗孩子說笑,不要讓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這樣會影響胃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導致消化不良。


孩子厭食

  妙招之四:花樣翻新,誘導食慾。給兒童吃的食物,要注意新鮮和品種多樣化,應注意葷素搭配,並以清淡食物為主***如米,面,蛋、奶。蔬菜等***,脂肪食品為輔,還應有各種蔬菜瓜果。實踐證明,飯菜多樣化、藝術化,色香味俱全,是刺激兒童食慾的好方法。

  妙招之五:增加孩子的活動量。適當增加孩子的活動量,特別是戶外活動,這樣能促進兒童的新陳代謝,加快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孩子有飢餓感,才會"飢不擇食”,但飯前活動量也不宜過大,以免過度興奮安靜不下來而影響食慾。

  妙招之六:順其自然。對已經有厭食習慣的孩子,當孩子吃飯期間心不在焉時,可以紿孩子一個吃飯的時間限度***例如15分鐘或20分鐘***,若吃不完,不要大驚小怪,而要不動聲色地把食物拿開,孩子少吃一點或不吃一餐,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當他喊餓時,絕對不要給零食吃,切不可強迫或哄騙。運用這種方法時,家庭成員必須統一,共同執行,有一次遷就或有一個人讓步就難奏效。

  孩子厭食預防

  1.就餐環境要舒適、清潔優美、空氣新鮮,餐室、餐桌要潔淨,餐具要衛生。有人做試驗,紅色的餐具可促進幼兒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時可以聽點輕音樂,但不可邊吃邊看電視。    2.餐前氣氛應輕鬆、愉快、積極,準備飯菜時,可與孩子一起去市場買菜,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剝豆子、摘菜等。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擺放小碗、小湯匙,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使孩子覺得自己做的飯菜更有味道,提高進餐的積極性。

  3.父母情緒平靜、和氣,進餐時對孩子不要過分遷就,否則會加重其消極心理,對偏食、挑食起助長作用。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可採取訓斥、恐嚇、懲罰等強制性手段,否則會使孩子產生畏懼逆反心理,甚至拒絕吃飯。

  4.提高烹調水平,變換花色品種,輔以恰當的評價。幼兒對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種飯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觸某種食物時,成人的正確評價可起到“嚮導”作用。如成人說“這種菜吃了能長高”,“這種菜吃了有勁”,孩子會樂於接受的。

  5.當幼兒不願吃某種食物或不願進餐時,不要消極打罵,可以讓其暫時離開餐桌,飯後再慢慢講道理。這樣可滿足幼兒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從而使孩子能順利進餐。

  6.順其自然,不強迫孩子。在孩子食慾不振時少吃一頓並無多大妨礙,反而可藉此讓已疲勞的消化腺有一個休整機會。對兒童消化功能恢復有益。多數孩子餓了自然會產生食慾,自然會吃。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並嚴厲訓斥、非吃不可,這對孩子的機體和個性都是一種可怕的壓制,使孩子認為進食是極不愉快的事,逐漸形成頑固性厭食。   此外,每個家庭都應有就餐的固定房間、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養成好的習慣,可以增加食慾,切忌捧著飯碗邊走邊吃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