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的相關介紹
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童謠的基本概念
古人說:“童,童子。徒歌曰語。”《國語·晉語》韋昭注。“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
大體說來,“童謠”是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音節和諧簡短的歌謠。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把“兒謠、女謠、小兒謠、嬰兒謠”等都歸入“童謠”一類。此外,其他古籍中還有稱“孺子歌”、“童兒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等的。名稱雖不同,內容都是一樣的。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童謠,甚至於沒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謠。傳統童謠屬於民間文學之一,應該是包含在民謠中。基本上童謠沒有很明確的範疇和界限,凡是民謠中適合孩童聽與唱的都可以歸類為童謠。當然,童謠的創作者未必是兒童,不論是成人為兒童製作,或是本屬於成人的謠,只要是被兒童樂於接受或模仿、而活躍於兒童口耳之間的,都可以將它視為童謠。童謠通常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讀來朗朗上口。
《詩經》大序說:“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歌謠是人類企圖強化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藉由語言的自然節奏,所表現出來的美化語言。這種人類的天性常因民族、年齡、身分、環境等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以語言為基礎卻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然而,將語言的自然節奏進而演化為具備音樂結構的歌曲,卻不是兒童所能勝任。因此,不論自發或摹仿,兒童能力所及也止於“謠”的階段,而謂之“童謠”。至於成人制作、配曲的便是“童歌”或兒歌。
說簡單,通俗點,但不一定科學:“童謠,應該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的,在兒童口中傳唱的,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的讀來朗朗上口的歌謠。”
童謠的特點
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二是有趣、好玩,孩子們感興趣。
童謠的內容
童謠的內容取材貼近生活和自然、內容淺顯、思想單純。
童謠是在乳兒的搖籃旁伴著母親的吟唱而進入兒童生活中的。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感知到模仿,最終學會誦唱童謠,並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童謠的內容往往十分顯淺,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於簡潔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聖野的童謠《布娃娃》:“布娃娃,不聽話,喂她吃東西,不肯張嘴巴。”於天真稚氣中表達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時,孩子們在誦唱這首童謠時馬上就會聯想到自己吃飯的情景,懂得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童謠的內容想象豐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簡短,結構劃一。
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還比較單純,又限於口耳相傳,因此,童謠的篇幅應當短小精巧,結構應當單純而不復雜。常見童謠,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當然也有較長的。就每句所組成的字數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雜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單純,自然就易學易唱。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蟲,保莊稼,我們大家都愛它!”只19個字,既描繪出青蛙鳴叫的田野圖畫,又告訴兒童一個常識,簡短、單純,易誦易記。
童謠語言活潑,富於音韻,琅琅上口。
童謠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遊戲方式來實現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適宜誦唱,並能與遊戲過程相配合,必須呈現出鮮明的音樂性和節奏感。幼兒好動,又處於學習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階段,富有音樂感、節奏明朗、生動活潑的童謠語言可以引起幼兒的美感、愉悅感,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因此,無論是傳統童謠還是創作童謠,也無論是世界上哪一個民族的童謠,都具備合轍押韻、節奏明快易唱、語言活潑的特點。
- 童謠的相關介紹
- 高中學生勵志名言
- 社團聯合會面試自我介紹
- 怎麼檢視自己膝上型電腦有幾個記憶體槽
- 揚州免費的旅遊景點大全
- 忽必烈的母親是誰
- 新手怎麼學好籃球
- 領導對員工的評價和建議
- 天津周邊踏青的好去處
- 電腦突然關機怎麼回事
- 中華武術與宗教的關係
- 公司房屋租賃簡單合同
- 夢見別人家房屋倒塌是怎麼回事
- 關於感恩的詩句或名言
- 關於對未來迷茫的經典說說_描寫未來迷茫的句子
- 魯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 最受歡迎的創業專案
- 關於暗戀等待的句子
- 治前列腺炎吃什麼藥
- 國家對土地流轉的補貼政策是什麼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