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建築領域拖欠工資的預防與治理

  工資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那麼你對拖欠工資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拖欠工資的相關法律知識。

  

  建設施工領域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重災區,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徵求意見環節,也是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之一。如何預防和治理建設施工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加強建築施工專案管理

  強化對建設施工專案資金審驗、施工許可、招投標、工程分包等方面的監管。對沒有資金來源或資金不落實的政府投資專案,一律不予審批;對建設資金不落實的建設施工專案,一律不得頒發施工許可證或開工許可。

  規範招投標行為,嚴肅查處虛假招標、串通投標、惡意低價中標、掛靠借用資質等違法行為,並依法追究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規範建設施工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切實加強對建設施工企業工資支付管理的指導、監管。嚴格實行專案施工現場農民工實名制、工資支付實名制。工資由建設施工專案部單獨列賬,通過銀行直接發放給農民工。

  加強新開工建設專案的日常監管。行業主管部門應及時將本區域內新開工的建設施工專案,告知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並會同人社部門對該專案的農民工工資保障情況進行檢查。

  人社部門將加強日常巡視檢查,與行業主管部門互相配合,指導並督促新開工建設施工專案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

  落實工資保證金制度。行業主管部門監督企業落實工資保證金制度,對企業應預存而未預存的,必須督促其在一定期限內預存到位。

  由業主單位建立企業工資保證金制度的鐵路、公路、水利等政府出資的建設施工專案,其行業主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督促業主單位落實企業工資保證金,對發生欠薪事件的建設施工專案,責成業主單位及時妥善處理,確保被拖欠的工資及時足額清償到位。

  及時處置建設施工領域群體性事件。行業主管部門辦理因欠薪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必須督促施工單位積極籌措資金,優先用於支付農民工工資,協助施工單位核實被欠薪人數及金額,確保工資足額發放至被拖欠的農民工手中。

  對以欠薪為名,解決經濟糾紛為實,組織或煽動人員聚眾鬧事、堵路、圍堵政府機關,甚至發生打砸搶等惡意計薪的行為,公安機關及時介入,依法嚴肅處理。

  全面落實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責任。因建設單位或施工承包企業未按合同約定與承包企業結清工程款,致使承包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建設單位或承包企業先行墊付,總承包企業違反規定發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的,由總承包企業承擔清償責任。

  推進企業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及時向社會公佈發生嚴重拖欠工資違法行為的企業,並通報人民銀行將其納入企業徵信系統,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設施工企業進行曝光,並納入本行業信用考核體系,對其市場準入、招投標資格等進行限制。被確認存在惡意欠薪行為的企業,三年內不得評先評優。

  同時,政府要求各鄉鎮、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預防和清理建設施工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的重要性,準確把握工資拖欠問題產生的根源。加強組織領導,周密部署,落實責任。

  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源頭上預防和治理,不斷完善此項工作的長效機制。縣人社部門發揮由各部門組成的解決企業工資拖欠問題聯席會議的組織協調作用,落實、督辦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

  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交通運輸等行業主管部門負責處理和協調涉及源頭性問題的欠薪案件和非工資性建設施工領域經濟糾紛的案件。縣解決企業工資拖欠問題局際聯席專題會議每半年進行一次督查,對拖欠工資問題突出的鄉鎮、企業及重點專案、重大案件進行重點督查。

  相關閱讀:

  影響工資的因素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種。

  1、內在因素

  所謂影響工資的內在因素,是指與勞動者所承擔的工作或職務的特性及其狀況有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勞動者的勞動

  關於 勞動,可區分為三種形態,一是潛在勞動形態,也就是蘊藏在勞動者身上的勞動能力,潛在勞動形態對工資的影響在不同工資體系中是不一樣的,在職能工資制下,潛在勞動形態比在年資工資制及 職務工資制下得到更為突出的重視。潛在勞動形態發揮的結果首先表現為流動形態的勞動,它可用勞動時間來計量,成為計時工資的依據。流動形態勞動最終會凝結為 物化勞動形態,它可以用生產的產品數量或工作數量的多少來衡量,成為計件工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