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防震的知識有哪些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那麼,呢?下面小編告訴你一些常見的防震知識。

  關於防震的知識有以下:

  ***一***地震的前兆

  地震是有前兆的,一般可分為

  一、微觀異常

  1、地形變:我國幾次較大的地震:如1966年邢臺地震、1969年渤海地震、1970年雲南通海地震等等,震前都有地形變活動。

  2、電磁場異常:在1855年江戶大地震發生的當天,吸到磁鐵上的鐵釘及其他鐵製商品,突然掉落在地……

  3、地下水異常:震區範圍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受到強烈的擠壓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佈,使水變味、變色、混濁、浮油花、出氣泡等。

  二、巨集觀異常

  1、小震活動:有的大地震發生前幾天或幾小時,會發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達幾十至幾百次,科學家稱它們為前震。

  2、動物反常常見的或是高飛亂跳、狂奔亂叫;或是萎靡不振、遲遲不進窩等:牛羊驢馬不進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雞飛上樹豬拱圈,鴨不下水狗狂叫;兔子豎耳蹦又撞,鴿子驚飛不回巢;冬眠長蛇早出洞,魚兒驚惶水面跳。

  3、大氣異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會出現多種反常的大氣物理現象,如怪風、暴雨、大雪、大旱、大澇、驟然增溫或酷熱蒸騰等。

  4、“地光”:地震伴有發光現象並非偶然。在我國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地光的顏色很多,有紅、黃、藍、白、紫等。地光的出現時間不一般很短,往往一閃而過,所以不易觀測。

  5、“地聲”:在地震前數分鐘、數小時或數天,往往有聲響自地下深處傳來,人們習慣稱之為“地聲”。一般說,如果聲音越大,聲調越沉悶,那麼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較小。

  現實生活中,前兆異常是十分複雜的,有的異常可能對應地震,也可能不然。所以除了識別異常,還要作更深入、細緻的分析研究才能定論。

  ***二***防震減災

  1、室外避震:

  如果發生地震時身處室外,應當遠離室外危險物和危險場所。室外危險物包括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廣告牌、吊車等;危險場所如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高門臉等。一旦震動停止,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警惕餘震再度襲擊,防止更大損失發生,聽從緊急救援人員的指揮疏散。

  --操場避震:在操場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高大煙囪、水塔下;避開立交橋、過街橋等結構複雜的構築物。

  --開闊地避震:躲開人流,就地臥倒或蹲下。

  --行駛的電***汽***車內避震:司機應及時停車。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遇到火災時逃生:地震引起火災時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逆風匍匐逃離火場。

  --遇到燃氣毒氣洩漏:用溼布捂住口鼻,逆風逃離。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2、室內避震:

  地震時室內避震原則:應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間房屋裡等安全形落,保護好頭部,地震發生時可用事先準備好的枕頭和坐墊保護頭部,如果沒有也可用雙手抱住頭部躲避。一旦震動停止,就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警惕餘震的再度襲擊,防止更大損失發生,聽從緊急救援人員的指揮疏散。

  --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

  --平房避震:儘量保護頭部,衝出房屋到空曠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硬傢俱下伏而待定,再伺機轉移。

  --樓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則。保護頭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形”或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等小開間內,不要跳樓,待強震過後有序撤離。

  --高樓撤離:從高樓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千萬不要坐電梯。

  --教室內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待地震過後,在老師的指揮下向教室外面轉移。

  --體育館、影劇院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書包等保護頭部;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千萬不要慌亂擁向出口,避開人流的擁擠,避免被擠到牆或柵欄處。

  --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避震: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懸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