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的正確栽培方法是什麼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對於花友來說,要如何種植好杜鵑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關於杜鵑的種植方法,希望你會喜歡!
杜鵑的生長環境
杜鵑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杜鵑性喜涼爽、溼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晒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晒,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杜鵑的種植方法
土壤
杜鵑是喜蔭的植物,太陽的直射對它生長不利,所以杜鵑專類園最好選擇在有樹影遮蔭的地方,或者在做綠化設計時,就考慮到這一點,有意地在專類園中配置喬木。杜鵑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但由於各專類園和景觀都要用水泥做道路和鋪裝,使得杜鵑栽植地土壤板結,鹼性嚴重,所以必須把栽植地的土壤進行更換,並加一定量的泥炭土。
長江以北均以盆栽觀賞。盆土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2:1***,攙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後進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換土。長江以南地區以地栽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點宜選在通風、半陰的地方,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以酸性沙質壤土為宜,並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於杜鵑正常生長。栽後踏實,澆水。
栽種
杜鵑最適宜在初春或深秋時栽植,如在其它季節栽植,必須架設蔭棚,定植時必須使根系和泥土勻實,但又不宜過於緊實,而且使根莖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狀態,這樣既可保護植株淺表性的根系不受嚴寒的凍害,又有利於排水。
溫度
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於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於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10℃,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
澆水
杜鵑對土壤乾溼度要求是潤而不溼。一般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3天澆一次透水,在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日常澆水,切忌用鹼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用過冷水澆透,造成土溫驟然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溼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後則應盆土乾透再澆。
溼度
杜鵑喜歡空氣溼度大的環境,但有些杜鵑專類園都建在廣場、道路兩旁,空氣流動快,比較乾燥,所以必須經常對杜鵑葉片進行噴水或對周圍空氣進行噴霧,使杜鵑園周圍空氣保持溼潤。
施肥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對杜鵑園施一些有機肥料做基肥。4-5月份杜鵑開花後,由於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養分,隨著葉芽萌發,新梢抽長,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入伏後,枝梢大多已停止生長,此時正值高溫季節,生理活動減弱,可以不再追肥。秋後,氣候漸趨涼爽,且時有秋雨綿綿,溫溼度宜於杜鵑生長,此時可做最後一次追肥,入冬後一般不宜施肥。
合理施肥是養好杜鵑的關鍵,喜肥又忌濃肥,在春秋生長旺季每10天施1次稀薄的餅肥液水,可用淘米水、果皮、菜葉等漚制發酵而成。在秋季還可增加一些磷、鉀肥,可用魚、雞的內臟和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漚制而成。除上述自制家用肥料外,還可購買一些家用肥料配合使用,但切記要“薄”肥適施。入冬前施1次乾肥***少量***,換盆時不要施盆底肥。另外,無論澆水或施肥時用水均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應酸化處理***加硫酸亞鐵或食醋***,在pH值達到6左右時再使用。
修剪
修剪整枝是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調節生長髮育,從而使長勢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數病枝、纖弱老枝,結合樹冠形態刪除一些過密枝條,增加通風透光,有利於植株生長。對於杜鵑園須經常檢查,發現有枯枝、病枝,應及時清除,以減少病蟲害在杜鵑中蔓延。
蕾期應及時摘蕾,使養分集中供應,促花大色豔。修剪枝條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剪去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病弱枝,及時摘除殘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樹形略加人工修飾,隨心所欲,因樹造型。
花期
若想春節見花,可於1月或春節前20天將盆花移至20℃的溫室內向陽處,其他管理正常,春節期間可觀花。若想“五一”見花,可於早春萌動前將盆移至5℃以下室內冷藏,4月10日移至20℃溫室向陽處,4月20日移出室外,“五一”可見花。因此,溫度可調節花期,隨心所願,四時開放,另外,花後即剪的植株,10月下旬可開花;若生長旺季修剪,花期可延遲40天左右;若結合扦插時修剪,花期可延遲至翌年-2月。因此,不同時期的修剪,也影響花期的早晚。
杜鵑的繁殖方法
扦插
此法應用最廣,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性狀穩定。
①時間,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在6月上、中旬,春鵑、夏鵑在6月中下旬,此時枝條老嫩適中,氣候溫暖溼潤。
②插穗,取當年生剛木質化的枝條,帶踵掰下,修平毛頭,剪去下部葉片,保留頂部3片至5片葉,保溼待插;
③扦插管理,扦插基質可用蘭花土、高山腐殖土、黃心土、蛭石等,扦插深度以穗長的1/3至1/2為宜,扦插完成後要噴透水,加蓋薄膜保溼,給予適當遮蔭,一個月內始終保持扦插基質溼潤,毛鵑、春鵑、夏鵑約一個月即可生根,西鵑約需60天至70天。[3]
採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釐米口徑的新淺瓦盆為好,因其透氣性良好,易於生根。可用20%腐殖園土、40%馬糞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養土為基質。扦插的時間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最好,這時氣溫在20-25℃之間,最適宜扦插.扦插時,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發育健壯的枝梢作插穗,用極鑷利的媳按刀;帶節切取6-10釐米,切口要求平滑整齊,剪除下部葉片,只留頂端3-4片小葉。購買維生素B12針劑1支,開啟後,把扦插條在藥液中蘸一下,取出晾一會即可進行扦插。插前,應在前一天用噴壺將盆內培養土噴潮,但不可噴得過多,到第二天正好嘲潤,最適合扦插。插的深度為3-4釐米。插時,先用筷子在土中攢個洞,再將插穗插入,用手將士壓實,使盆土與插穗充分接觸,然後澆一次透水。插好後,花盆最好用塑料袋罩上,袋口用帶子紮好,需要澆水時再開啟,澆實後重新紮好。扦插過的花盆應放置在無陽光的直晒處,扦插的盆土10天內每天都要噴水,除雨天外,陰天可噴1次,氣候乾燥時宜噴2次,但每天噴水量都不宜過多。10天后仍要經常注意保持土壤溼潤。4-5星期內要遮蔭,直至萌芽以後才可逐漸讓其接受一些陽光。一般約需2個月後生根。此後只需要在中午遮蔭2-3小時,其餘時間可任其接受光照,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製造養分。
壓條
一般採用高技壓條。杜鵑壓條常在4-5月間進行。具體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鵑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壯枝條,離枝條頂端10-12釐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開約1釐米寬的一圈環形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乾淨,切斷葉子製造有機物向下輸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發根芽。然後用一塊長方形塑料薄膜鬆鬆地包卷兩圈,在環形切口下端2-3釐米處用細繩紮緊,留塑料薄膜上端張開成喇叭袋子狀,隨即將潮溼的泥土和少許苔蘚填入,再把袋形的上埠紮緊,將花盆移到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澆水時應向葉片噴水,讓水沿著枝幹下流,慢慢滲入袋中,保持袋內泥土經常溼潤,以利枝條上傷口癒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鬚。大約在3-4個月後根鬚長至2-3釐米長時,即可切斷枝條,使其離開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
嫁接
可一砧接多穗,多品種,生長快,株形好,成活率高。
①時間,5月至6月間,採用嫩梢劈接或腹接法;
②砧木,選用2年生的毛鵑,要求新梢與接穗粗細得當,砧木品種以毛鵑“玉蝴蝶”、“紫蝴蝶”為好。
③接穗,在西鵑母株上,剪取3釐米至4釐米長的嫩梢,去掉下部的葉片,保留端部的3片至4片小葉,基部用刀片削成楔形,削麵長約0.5釐米至1.0釐米。5嫁接管理,在毛鵑當年生新梢2釐米至3釐米處截斷,摘去該部位葉片,縱切1釐米,插入接穗楔形端,皮層對齊,用塑料薄膜帶綁紮接合部,套正塑料袋扎口保溼;置於蔭棚下,忌陽光直射和暴晒。接後7天,只要袋內有細小水珠且接穗不萎蔫,即有可能成活;2個月去袋,翌春再解去綁紮帶。
播種
杜鵑絕大多數都能結實採種,僅有重瓣不結實。一般種子的成熟期從每年的10月-1月,當果皮由青轉黃至褐色時,果的頂端裂開,種子開始散落,此時要隨時採收。末開裂的變褐均採下來,放在室內通風良好處攤涼,使之自然開裂,再去掉果殼等雜質,裝入紙袋或布袋中,儲存在陰涼通風處。如果有溫室條件,隨採隨播發芽率高。一般播種時間3-4月份,採用盆播,因為種子小,把盆裡外洗乾淨,放在陽光下晒乾,滅菌消毒,土壤也滅菌消毒,裝盆±要通透性好的、溼潤肥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的酸性土。為了出苗均勻,種子摻些細土,撒入盆內上面蓋一層薄細土,澆水用窨水法滲入盆內,把盆放在前窗臺上,蓋一層玻璃或塑料薄膜,目的是提高盆內溫度。小苗出土後,逐漸減少覆蓋時間,因苗嫩小,注意溫變,突然高低變化,強光的照射。苗長得很慢,5-6月份才長出2-3片真葉,這時在室內做第一次移栽,株行距2-3釐米,苗高2-3釐米***大約11月份***,大苗移栽在10釐米盆中一株,小苗栽三株。用細噴壺澆水和淡肥水。播種後第二年春季出花房,放在蔭棚下養護。6月換13.3釐米盆中,第三年植株有20釐米高,已有分枝幾個也有花蕾出現,換16.7釐米盆中,以後根據植株的大小,逐年換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