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餐桌上的教育學問有哪些

  餐桌禮儀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吃飯用餐時在餐桌上的禮儀常識,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那麼,?

  教育孩子餐桌上的教育學問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如今的家長,對幼兒的吃飯問題可能都感到頭疼,常常是孩子在前面跑,大人端著飯碗在後面追,嘴裡還不停地說:“乖寶寶,再吃一點……”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三餐要準時,嚴格控制零食。

  為了讓孩子養成按頓吃飯的習慣,儘量使孩子在吃飯前產生飢餓感,吃飯香,除了家中有特殊情況外,三頓飯都有準鐘點。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一到點就會嗲聲嗲氣地催促我:“媽媽,到點了,寶寶要吃飯了。”同時我還要求孩子每頓飯能在20分鐘左右吃完,既細嚼慢嚥,又不磨蹭。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還要注意“飢飽適度”。一個健康的兒童,只要飲食有規律、運動量適宜、進餐時愉快,就別怕他餓著,吃多吃少聽其自然。孩子說飽了,就可以下桌。當然有個前提:不吃飯,別指望零食***除了上午9點鐘和下午3點鐘吃點點心和水果,其餘時間均不提供零食***。

  2、言傳身教,發揮榜樣作用。

  幼兒的模仿性強,尤其喜愛模仿成人的行為。每次吃飯時,我都會誇張地說:“今天的菜真香呀!”女兒往往也受到影響,嚷嚷著:“我要吃……”在吃飯時我從不說:“海帶真難吃呀!”“魚刺太多啦!”等話,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影響孩子的食慾。另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例如,不挑食;不邊吃飯邊看電視;不離開餐桌,邊走邊吃等等。讓孩子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成人的做法。 二、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每天吃的食物我都一一教女兒指認,讓她說說顏色、形狀、名稱、味道,瞭解各種菜的營養,吃了有什麼好處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帶和秧草是女兒不喜歡吃的菜,可自從我給海帶取名為“美人魚的飄帶”,秧草取名為“小羊寶寶吃的草”後,女兒對這些富有童趣和詩意的稱呼很感興趣,總是很樂意地吃下它們。 三、鼓勵孩子多動手,充分發揮自主性

  當孩子還不能靈活地使用餐具,把飯粒撒得滿地都是的時侯,我就讓她學習自己動手吃飯。雖然這樣比餵飯更辛苦***擦桌、擦嘴、撿飯粒等等***,但我知道,孩子從不會到會總得有一個過程,這是充分發揮女兒的自主性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次的鍛鍊中,她的小手變得越來越靈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