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怎樣引發海嘯

  我們都知道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北部海域今天發生里氏命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下面,小編和您一起分享地震引發海嘯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1.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日本大地震由於是淺震,震級到達9.0級,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之間斷裂帶上,太平洋板塊的府衝亞歐板塊時,海底隆起,使海底產生巨大移位,高達54米如此大距離的移位落差,引發海嘯也是不可避免的。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

  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

  2.然而並非所有的地震都會引發海嘯,這要看地震的震級、錯動方式以及震源深度。一般認為震級要達到里氏6.5級以上才有可能引起海嘯。

  海底地震也並不必然引發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計材料顯示,在1.5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能夠引起海嘯。

  地震海嘯的產生一般與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有關。比如,震源位於深水區比淺水區更易於產生海嘯;垂直差異運動越大,相對錯動速度越大,則海嘯強度越大。

  每次發生災難的時候我們都很心痛,但是天災人禍是難免的,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需要了解災難來時我們的對策。萬一海嘯真的來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相關知識:海嘯來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地震是海嘯的一個天然預警訊號。如果聽到地震發生的訊息,海嘯也可能隨之而來,此時千萬不要在海岸停留。公眾可以通過廣播或者電視獲得更多資訊。

  另外,如果發現海水異常並且快速後退,可能說明一場海嘯已經在來的路上。這個時候,應立即前往地勢較高的地方躲避。印度洋海嘯之所以導致很多人死亡,是因為他們走下海灘,觀察後退的海水。專家們認為,發現海水後退後,人們最多有5分鐘時間撤離危險區域。

  海嘯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並不具有最大的危險性。在最初的海浪抵達海岸之後,海嘯的危險性仍會持續幾個小時。海嘯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現,相隔時間在5分鐘至1小時之間。在此之前,海水會反覆出現後退和向前推進。為了避免成為海嘯的犧牲品,人們應一直遠離危險區域,直至聽到已經安全的訊息。

  此外,海嘯波對海岸上的建築物及其他設施的破壞力巨大,對沿海的建設和規劃,都要做好相關的評估。保護好沿岸的環境,沿岸的紅樹林、淺灘、綠化帶等對海嘯波具有衰減作用。海嘯波的傳播具有一定規律,海嘯知識的宣傳在關鍵時刻能夠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