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養殖技術是怎樣

  蟾蜍也叫蛤蟆,是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其面板佈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外加它們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構的保護,致使它們對環境的敏感性要高於其他類群。那麼你們知道蟾蜍如何養殖嗎?

  蟾蜍怎麼養殖

  1、建蟾蜍養殖場:場周圍設圍欄1米高。內設養殖池、產卵孵化池。面積大小以規模而定。保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邊留空地種植草坪或蔬菜,池中適量投養水生植物。飼養黃粉蟲、蠅蛆、蚯蚓或安燈誘蟲增加餌料

  2、人工繁殖蟾蜍:捕養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做種。成蟾在10℃產卵,每次產卵約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溫18~24℃經3~4天孵出蝌蚪,加強飼養。

  3、蟾蜍放養密度:每平方米小蝌蚪2000~4000只;20天減為500~1000只,幼蟾蜍30~40只。按不同發育階段分池分群飼養。

  4、蟾蜍飼料配製:剛孵出的小蝌蚪5天后以熟蛋黃、水蚤等新鮮適口餌料,日喂2次。幼蟾飼餵蠅蛆、蚯蚓、黃粉蟲、球藻餌料。成蟾蜍食量大,可採用豆餅、糠麩、麵粉、魚粉、槐葉粉配合飼料。

  蟾蜍的病害怎麼防治

  1、切斷傳播途徑,保持環境的清潔衛生,加強蛙類的飼養管理,是病害防治的重要原則。

  2、定期對棲息環境消毒,禁止使用有汙染的水源及飼料。

  3、在引進種蛙前,要調查種源場是否有病情,絕不在有疫情時引種蛙。在蛙的購入、捕撈放養、轉池時.對其使用的器具、放養的環境及要放養的蛙體均要進行消毒。

  4、對進入場內的物資、車輛、用具等,要嚴格消毒,以免帶進病原引發疾病。

  5、保證提供營養全面、充足的飼料,不飼餵黴敗變質飼料,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如水溫、水質等條件,提高蛙體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疾病的發生。

  6、發生疫情時,要迅速更換池水,對棲息環境封鎖消毒,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疾病擴大蔓延。在治療上,要收集各方面有價值的材料,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蟾蜍皮有什麼作用

  【性味】苦,涼。

  【毒性】小毒。

  【歸經】心,脾,肺,大腸。

  【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脹。

  【主治】癰疽,腫毒,瘰癧,腫瘤,疳積腹脹,慢性氣管炎。

  【禁忌】表熱及虛脹者忌用

  ①《綱目拾遺》:貼大毒,能拔毒。

  ②《本草求原》:貼瘡瘰,艾灸。

  ③《浙江中藥手冊》:為小兒五疳驚風藥,又能和小便,消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