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是怎麼形成的

  在通常意義上地球表面未被水淹沒的部分叫陸地,由大陸、島嶼、半島和地峽幾部分組成。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陸地的形成

  大約在46億年前剛從 太陽星雲形成的 原始地球,天空烈日似火,電擊雷轟;地面 熔岩滾滾, 火山噴發。這種自然現象成了 生命起源的"催生婆"。巨大的熱能,促使原始地球各種物質激烈地運動和變化,孕育著生機。

  原始地球由於不斷散熱,灼熱的表面逐漸冷卻下來,原來從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結成雨點,又降落到地面,持續了許多億年,形成了 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鹽分較低,而有機物質卻異常豐富。當時由於大氣中無 遊離氧,因而高空中也沒有 臭氧層阻擋,不能吸收 太陽輻射的紫外線,所以紫外線能直射到地球表面,成為合成有機物的能源。此外,天空放電、火山爆發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間的宇宙射線,以及隕星穿過 大氣層時所引起的衝擊波等,也都有助於有機物的合成。但其中天空放電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為這種能源所提供的能量較多,又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釋放,在那裡它作用於 還原性大氣,所合成的有機物質,很容易被雨水衝淋到原始海洋之中,使原始海洋富含有機物質,成了“ 生命的搖籃”。

  而最早出現的地殼,應該與現代海洋底部的 岩石相似,是矽鎂質的。人們這樣推斷,理由是 月球的 月殼就是如此。地殼一出現,似乎就不是完整的圓球殼體,而是像碎裂的雞蛋殼一樣,分成了幾個板塊。由於當時的地殼很薄,因此 板塊的邊緣非常脆弱。科學家們猜測,形成陸地 矽鋁層的物質,就是從那裡湧出的。兩個板塊相互碰撞,其中的一方難以力敵,便俯衝下降,到達 地幔附近時, 板塊在高溫下熔化,熔融的產物輕者上浮,重者下沉。上浮到地表的物質主要是 矽鋁質的,冷卻後又變成地殼的一部分。當板塊繼續擠壓時,比重輕的矽鋁質地殼不會被帶到地下,於是便褶皺成為山脈的 雛形。長期產生的矽鋁質物質積累在某個位置,就形成了最早高過海面的陸地。

  陸地的劃分

  最大的大陸是歐亞大陸,東、南、北3面分別瀕臨 太平洋、 印度洋和 北冰洋, 西南亞的西北部瀕臨 地中海和 黑海。大陸最北點在 泰梅爾半島的 切柳斯金角***北緯77°44′***,最南點為 馬來半島的 皮艾角***北緯1°15′***;島嶼的最北點在 北地群島***北緯81°***,最南點在 努沙登加拉群島的 羅地島***南緯10°45′***。亞洲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 赤道帶到 北極帶幾乎所有的 氣候帶和 自然帶。大陸最東點為 楚科奇半島上的 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5′***,最西點為 小亞細亞半島的 巴巴角***東經26°10′***,所跨 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11小時。

  亞歐大陸是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的合稱。這是因為,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從 板塊構造學說來看,亞歐大陸由 亞歐板塊、印度板塊、 阿拉伯板塊和 東西伯利亞所在的 北美板塊所組成。

  七大洲的介紹

  亞洲

  全名為 亞細亞洲,陸地面積佔全球三分之一,

  地理分割槽:

  東亞:中國、 蒙古國、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汶萊、 柬埔寨王國、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印度共和國 尼西亞共和國、 寮國、 馬來西亞、 緬甸聯邦、 菲律賓共和國、 新加坡共和國、泰王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亞: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不丹王國、 印度共和國、 馬爾地夫共和國、 尼泊爾、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斯里蘭卡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土庫曼、 烏茲別克

  西亞: 阿拉伯半島 巴林、 科威特、 阿曼、卡達、沙地阿拉伯、阿聯酋、 葉門

  西亞低地國:塞普路斯、 伊拉克、以色列、 約旦、黎巴嫩、 巴勒斯坦、 敘利亞 西亞山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北亞: 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東部***

  歐美國家將小亞細亞、 地中海東岸外及 高加索等地稱為 近東 Near East;將 阿拉伯半島、 波斯灣沿岸稱為 中東 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西伯利亞等地稱為遠東 Far East。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徵是 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型別複雜。北部沿 海地區屬 寒帶苔原氣候。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靠 太平洋的 中緯度地區屬

  亞洲 地形圖

  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 亞熱帶 森林氣候。 東南亞和 南亞屬 熱帶雨林氣候和 熱帶季風氣候, 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中亞和 西亞大部分地區屬沙漠和 草原氣候。西亞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 地中海式氣候, 西伯利亞東部的 上揚斯克和 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

  大洋洲

  源於西班牙文,原名澳大利亞洲又被稱為“ 南方大陸”。與 澳洲概念不完全相同。

  大洋洲包括 太平洋上的兩萬多個島嶼。它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介於亞洲和 南極洲之間,西鄰 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其狹義的範圍是指東部的 波利尼西亞、中部的 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 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範圍是指除上述三大島群外, 還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 新幾內亞島*** 伊裡安島***等。成為亞非之間與南、 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匯處,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 美拉尼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和 波利尼西亞六區。

  非洲

  全稱: 阿非利加洲 赤道橫穿非洲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1%,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八億。

  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 聖海倫娜為英國「直屬 殖民地」。

  非洲是熱帶大陸,氣候高溫、少雨、乾燥。但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甚至 四季如春。

  非洲 海岸線平直***海岸線還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 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 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 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 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奈米比亞沙漠和 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 河口,向北越過 紅海至 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 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 大西洋的有 尼羅河、 剛果河、 尼日河、 塞內加爾河、 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共和國洋的有 贊比西河、 林波波河、 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 東非高原, 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 馬拉維湖、 坦噶尼喀湖、 基伍湖、 愛德華湖、區伯特湖、 維多利亞湖、 圖爾卡納湖等。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 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 衣索比亞高原上的 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 查德湖則是 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 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等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 森林面積佔總面積的21%,紅木、 黑檀木、 花梨木、柯巴木、烏木、 樟木、栲木、胡桃木、 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佔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 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有許多地區已被開闢為動物保衛區。

  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輝煌的古代文明。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 殖民者征服;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極多,部分矛盾根源很深,時常引起戰爭。

  美洲

  美洲是南、北美洲 的總稱。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的一位名叫 亞美利哥·維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的著名 航海家。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 奧赫達率領的船隊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 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地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佈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衝跨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 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北美洲地區又可細分出 中美洲及 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以南地區,亦因其語言而常稱為 拉丁美洲 Latin America。

  歐洲

  歐洲是 歐羅巴洲的簡稱,位於 東半球,亞洲的西面。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過7億,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歐洲有46個獨立國家,另有多處屬地。 歐洲多半島、多島嶼和多海灣,海岸線長達3.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

  歐洲 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 丘陵和山地。 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東至 烏拉爾山***Ural, 歐亞分界***,橫貫歐洲大陸,綿延數千裡。

  阿爾卑斯山脈 Alps 橫亙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有 高加索山脈 Caucasus,其主峰 厄爾布魯士山Elbrus 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

  歐洲河流網稠密。主要河流有 伏爾加河 Volga、 多瑙河 Danube、 烏拉爾河 Ural、 第聶伯河 Dnieper、 頓河 Don、 萊茵河 Rhine、 羅納河 Rhone 和 泰晤士河 Thames 等。湖泊眾多,多小湖群。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溼潤溫,自然資源豐富。

  南極洲

  南極洲是世界公認的共同保護土地。

  南極點的 地理座標∶90 00 S 0 00 E 。南極洲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峰為 文森峰***5140米***,現時基本上沒有 常住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