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要怎麼去調理

  近來天氣驟冷,一些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肌肉和關節又開始疼痛了。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要怎麼進行調理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調理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調理方法

  ***一***、保持精神愉快

  風溼病的發生發展與人的精神狀態密切相關,因此保持心情愉快也是預防和康復風溼病的一個重要方面。病人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遇事要注意不可過於激動或者長期悶悶不樂,憂憂慮慮,要善於節制不良情緒,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開闊,愉快生活,正氣內守,病從安來。

  ***二***、堅持經常鍛鍊

  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必須進行功能鍛鍊,目的是通過活動關節,避免出現僵直攣縮,防止肌肉萎縮,恢復關節功能,即所謂“以動防殘”。通過鍛鍊還能促進機體血液迴圈,改善區域性營養狀態,振奮精神,增強體質,促進早日康復。如每日早晨在公園或房室前後空曠空氣新鮮之處,打打太極拳,舞太極劍,做廣播操或者練氣功等;身體較好的人可以跑步、打球;有的人結合日常生活進行鍛鍊,如堅持上下班步行等等。

  鍛鍊時必須注意,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相應的鍛鍊方式,切勿操之過急,超過自己的耐受力,應適可而止,量力而行,而且切勿一開始活動量太大,用力過猛,必須循序漸進,貴在堅持,必要時請醫生或有關人員指導。早晨鍛鍊在寒冷季節不可太早,免得再受風寒,對疾病不利。

  ***三***、注意防範風寒、潮溼

  風溼病的性病原因與風、寒、溼有密切關係,因此在平時防範風寒、潮溼之入侵非常重要,尤其是當身體虛弱時更應注意。當季節更換天氣突然寒冷時,應隨時增加衣服以防受寒;夏季天氣炎熱;酷暑難當時,亦不可睡在當風之處,或露宿達旦,或睡中以風扇、空調直接吹拂,以防涼風侵入經脈影響筋骨。另外儘量避免雨淋,以及長期在潮溼的環境下工作或居住等。對於風溼病病人的居室最好是向陽、通風、乾燥。天晴時宜開啟窗戶以通風祛溼,床上被褥也應經常在太陽下曝晒以去潮氣。

  大約有90%的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對氣候變化敏感。表現在陰天、颳風、下雨、或受到寒冷、潮溼的刺激時,關節區域性的腫脹和疼痛可以加重。尤其是在冬春、秋冬交替及梅雨季節,往往使平時處於穩定期的患者,突然出現症狀加重,使以往治療前功盡棄。因此要意識地重視氣候、季節對疾病的影響,做到預防為主,注意避風、防寒、防溼、保暖以及環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風溼病的病因是風寒、溼邪氣雜至,或寒邪入內化熱,病因比較複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風、防寒、防溼,截其來路,是預防攝養之良策。

  ***四***、合理調配營養

  患病之後,如飲食調理恰當,能更好地為治療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對風溼病病人的飲食護理也很重要。

  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溼病病人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對骨質疏鬆的患者應增加維生素D和鈣質;有貧血者可以加含鐵食物;長期服用激素的人,應多進一些含鉀和含鈣食物。

  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藥補問題:瓜果、疏菜、魚、肉、雞均有營養,不可偏愛食。對於有病之後服藥與飲食的關係,《素問·髒氣法時論》主張:“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此外,對於食補與藥補要綜合、正確對待,應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其消化能力而定,以食發後胃中舒適、食而能化及對病情有利為原則。必要時請醫生指導。

  ***五***、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當身體健康情況有變化或感到身體某一部分有不正常的症狀出現時,應儘早就醫,要求檢查、診斷、治療,這是保護自身健康的要點。因為有些疾病若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則治癒率比拖延失治的要高出幾倍,對風溼病病人也不例外。如果出現關節、肌肉、筋骨等處酸、麻、腫、重、痛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進行檢查、診斷,及早治療。

  以下兩種情況值得注意:一是得病後情緒緊張、先自驚慌,甚至亂投醫、亂服藥;既怕疾病嚴重,又怕因病殘疾,終日惶惶然,這種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對病情不利;二是有人對醫生的解釋分析將信將疑,而對道聽途說卻信以為真,只要聽到某藥好或某種偏方有效,亦不請醫生指導,擅自配用,到後來雜藥亂投,病未痊癒,脾胃先傷,反而增加了病情的複雜性,給正確治療帶來了困難。

  中醫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偏方

  金剛刺地龍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溫經祛溼。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金剛刺15克,廣地龍15克,蜈蚣1條,黃芪40克,桂枝12克,海風藤12克,威靈仙12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20劑為1療程,一般宜服2~3個療程。

  【加減】若關節肌肉紅腫熱痛者,可加忍冬藤15克、知母10克、黃柏2克;若病程長,關節肌肉冷痛劇烈,痛處固定者,可加制川烏8克、制草烏8克;若肢體全身遊走性疼痛者,可加防風12克、羌活10克;若久病關節變形,屈伸不利,伴頭暈腰痠者,加熟地12克、狗脊10克、龜版12克。

  【病例驗證】李某,女,30 歲。患類風溼性關節炎4年,手指關節呈梭形改變,腕踝關節腫痛僵硬,長期服用芬必得、地塞米松,效果欠佳。近兩年來,日漸加重,疼痛劇烈,夜間尤甚,得溫稍舒,生活不能自理,舌苔薄白而膩,脈沉弦。化驗血沉60mm/h,類風溼因子陽性,以本方加減治療,連服20劑後,關節腫脹已減輕,疼痛好轉;原方又服 60劑,症狀基本消失,生活已能自理,可下床行走。複查類風溼因子陰性,血沉20mm/h,後又服30劑鞏固療效,至今尚好。

  桂枝川烏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溼。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證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關節屈伸不利,痛處不紅不熱,常有冷感,得熱則痛稍緩,或疼痛呈遊走性,或疼如刀割針扎,或痠痛,關節腫脹,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弦緊或濡緩或浮緩。

  【偏方組成】桂枝、制川烏***先煎***、當歸、烏梢蛇各10克,仙靈脾、熟地各15克,鹿銜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避風寒。

  【加減】若風盛者,加尋骨風、鑽地風各20克;溼盛者,加蒼朮、白朮各10克,生薏仁、炒薏仁各15克;寒盛者,加制草烏***先煎***、熟附片各10克;刺痛者,加地鱉蟲10克,參三七3克***研衝***,延胡15克;痛劇者,加炙全蠍3克***研衝***。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39例,經過3~6個月的治療,基本痊癒17例,顯效10例,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3%。

  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

  小結節

  在類風性關節炎的患者中,大約有15-20%的患者會出現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如尺側及鷹嘴處***。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活動小結或固定於骨膜的橡皮樣小結。

  血管炎症狀

  類風溼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它處均可發生血管炎。表現為遠端血管炎,面板潰瘍,周圍神經病變,心包炎,內臟動脈炎如心、肺、腸道、脾、胰、腎、淋巴結及睪丸等。

  心臟病症狀

  部分類風性關節炎患者還會出現心臟病的症狀,其主要是因為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溼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肺病症狀

  部分類風性關節炎患者還會出現心臟病的症狀,其主要是因為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溼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其他症狀

  類風性關節炎患者除了表現出上述的一些常見症狀外,還可能出現眼部症狀、Felty綜合徵、乾燥綜合徵、消化道損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