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的症狀表現

  寶寶抵抗力差,一不小心就容易發燒,那麼你知道寶寶發燒有什麼症狀表現嗎?寶寶抵抗力差會容易出現許多的問題。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

  

  1、一直哭鬧不停,不管誰來安慰也沒有什麼用。

  2、很難被喚醒。

  3、如果有人想觸碰或是移動孩子,他就哭鬧。

  4、脖子僵硬,不靈活。

  5、手臂、大腿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出現了不能控制的抽動、痙攣。

  6、神志不清,行動怪異***看見或聽見了不存在的東西,說些很奇怪的話或是行動較為反常***。

  7、呼吸時伴有雜音。

  8、不能吞嚥任何食物,並不住地流口水。

  9、面板上出現紫色的斑點。

  10、膚色灰白或呈暗藍色。

  11、脈搏微弱卻快、急***不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脈搏超過160跳;年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超過120跳***。

  12、排尿時有灼燒或疼痛感。

  13、腹瀉時大便中帶血。

  小孩反覆發燒的原因

  1、非感染性發熱:非各種傳染病引起的,無菌性物質或各種炎症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

  2、不明原因發熱:廣義不明原因發熱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發熱者。但在臨床上還採用發熱的狹義概念, 即不明原因發熱。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在38。5℃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

  3、中樞性發熱:是指因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異常所產生的發熱。對其診斷之前應嚴格除外全身性或區域性性炎症所致的發熱, 併除外其它發熱病因。

  顱內疾病伴有發熱時多為危重病例,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發熱是因顱內炎症、肺內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對於難以解釋的中度體溫升高, 一時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 不能輕易認為是中樞性發熱。應反覆尋找全身或區域性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 並注意有無藥物熱及其它發熱的原因。

  4、持續性發熱:當口溫高於37。3℃或肛溫高於37。6℃,一日間的變化超過1。2℃,即稱之為發熱。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低熱37。4℃~38℃ 中等度熱38。1℃~39℃ 高熱39。1℃~41℃ 超高熱41℃以上,持續4周以上,為持續性發熱。

  寶寶發燒有五大誤區

  誤區一:通過“捂熱”出汗退熱

  常聽一些家長說:“吃點藥,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了”,也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怕冷,因此要穿多點、蓋多點,於是裡三層、外三層地把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一個憋得紅彤彤的小臉蛋,通過捂熱出汗來退熱的家長也不少,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末梢迴圈變得較差,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但這並不是因為孩子穿得不夠多。而且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包得嚴嚴實實反而會影響到機體的散熱,使體溫上升,甚至處於高熱狀態,在高熱時末梢血管可代償性擴張,使出汗增多,同時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加之寶寶長期在這種悶熱的高熱環境中,處於缺氧狀態,長時間下來,極有可能會導致機體多器官、多系統受累。

  正確做法:當孩子發燒時,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使其充分散熱,並注意室內空氣保持流動,但要注意寶寶手腳的保暖。

  誤區二:孩子發高燒了也要等醫生再處理

  有些家長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後會影響醫生對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或者不知道該給孩子用什麼藥,於是,孩子都已經燒得小臉蛋通紅了也還是不給孩子積極降溫,非要等到見了醫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經發高燒了,在家不處理就直接抱過來醫院,在診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已經發燒到38.5℃以上了,就應該積極先給孩子降溫,尤其是已經高燒的寶寶,如果長時間高燒不處理的話,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的發生。

  誤區三:一發燒馬上用退燒藥

  有些家長一見到孩子發燒,就馬上給孩子服用各種退燒藥,吃藥後沒有馬上見效時,又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一般來說,孩子的體溫在38.5℃以下,我們都是建議物理降溫為主,超過38.5℃了才在物理降溫的同時給予退燒藥。目前市面上的退燒藥品種繁多,家長在選用時,最好選用兒童劑型的退燒藥,尤其是小嬰兒,可以選用一些滴劑類的退燒藥。在使用退燒藥的過程中,家長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燒藥後孩子體溫還是沒有降下來,也不能馬上再用一次退燒藥或者更換其他退燒藥,要間隔4-6個小時之後才能再服用退燒藥,同時,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於降溫。

  誤區四:發燒不能洗澡或發燒用冷水擦浴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話很容易著涼,還有一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發燒的話,幫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幫助他降溫了,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發燒的孩子洗溫水澡更有利於散熱,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浴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降溫方法。用溫水洗浴或擦浴後要迅速擦乾全身,並換上乾爽的衣服,以免著涼。

  誤區五:用肉湯補充營養

  高燒也可以導致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給寶寶補充營養是對的。但是通過給寶寶喝肉湯的方法補充營養的做法卻是錯誤的。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

  在寶寶發燒的時候,應該給寶寶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例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另外,還要給寶寶充足的水喝,最好是鹽水。這樣做一方面可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另一方面可達到降溫的目的。

  新生兒發燒物理降溫

  兒童退熱能不打針就不打針,因為用於兒童退熱的針劑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較大。注射後孩子可能大量出汗,容易發生虛脫甚至休克,那麼物理降溫就成了大家良好的選擇,那麼大家知道如何為新生兒發燒物理降溫嘛?

  1、頭部冷溼敷:用20℃-30℃冷水浸溼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摺好置於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壓擠冰袋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新生兒發燒症狀

  新生兒發燒都是因為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系統釋出還不成熟,再加上身體的抵抗力比較差,受到感染的機率比較高,所以常會有發燒的情形出現,那麼大家知道新生兒發燒症狀是什麼嗎?下面媽媽網百科就來為大家介紹新生兒發燒症狀。

  發熱程度分級:

  1、低熱:37.5℃-38℃。

  2、中等熱:38.1℃-39℃。

  3、高熱:39.1℃-40℃。

  4、超高熱:40℃以上。

  經過細緻的體格檢查,根據一些體徵能幫助找到小兒高熱的誘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若患兒面板出現皮疹,可能為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例如幼兒急疹、麻疹、風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