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

  中國的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女排精神”從來不是隻屬於中國體育。八十年代,女排精神鼓舞的是一代中國人投身改革開放的豪情壯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中國女排精神的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女排精神簡介

  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遵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鬥的標杆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絡在一起,併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捨的標準。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奮力拼搏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2016中國女排為什麼備受關注

  女排爭冠一役,適逢假日,舉國觀賽,舉國歡騰。必須先狠狠地誇讚一下“女排精神”——拼搏、團結、奮鬥,創造、堅持、傳承,遇敗不餒,逢勝不驕,一球一球拼,一分一分咬,拼得酣暢,咬得艱辛,忍出能耐,贏出自信。

  “女排精神”被揣在幾代中國人心底深處。遇有順逆,風雨彩虹,她都能成為國人激勵自己、砥礪行進的內心力量!2016年夏天的里約八場球,三負五勝,先低迷、後逆襲、終奪冠。是時候再論論,“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了。

  “女排精神” 不只洋溢在勝利時

  在“唯金牌論”一度流行的年代裡,中國女排不僅貢獻了奪金、升旗、奏歌之際的“女排精神”,也貢獻了失敗、低迷、徘徊之際的“女排精神”。八十年代的輝煌之後,中國女排低迷過很久,訓練基地也曾門可羅雀,辱罵鞋墊也曾寄抵信箱。那些年的女排,如果沒有“女排精神”支撐,回不到今天的美譽之下。

  郎平第一次執教中國女排時,中國隊是亞洲老二、世界第八;第二次接手時,中國隊打泰國都難獲勝、在倫敦八進四敗給日本。里約是收穫季,過去三年,更多是默默耕耘季。“女排精神”,不只洋溢在勝利時。

  在“唯快樂論”突然盛行的2016年,中國女排適時拿出“女排精神”這一化學荷爾蒙,點燃了一幕奮力爭勝爭冠的大戲。假設今日決賽輸球,其堅決爭勝的態度,仍值得褒獎。 破除“唯金牌論”,不等於金牌不重要。就如同中國經濟正在破除“唯GDP論英雄”的舊思維,但“有質量的、中高速的GDP”仍然重要。

  “女排精神” 是對專業素養的執著追求

  相形之下,有些運動隊、運動員交出的答卷,可能不能令人滿意。有的隊伍甚至在本該團結一心去搏殺爭勝之際,卻相互埋怨、自亂陣腳。代表國家來到世界頭號賽場,運動員的責任心,就是那顆勝負心。沒有勝負心,也不必來什麼勝負場。

  中國女排三十多年淬火鍛造的“女排精神”,給里約的中國軍團和“后里約”的中國體育“補鈣”。郎平用她個人和整個隊伍的卓越表現,及時做出提示: “女排精神”,不僅是一股“氣”,也是一種“力”;不僅是團結拼搏的精神狀態,也是對專業素養的執著追求、對客觀能力的堅決塑造。

  “女排精神” 不僅有搏殺氣 也有改革開放的大氣

  決賽場上,主攻朱婷屢屢後排躍起扣殺得手。你可知,在郎平打球的那個年代,後排進攻還是隻屬於男排、不屬於女排的特殊技術。而今,中國女排有此能力者,不少於主要競爭對手。決勝一球,隊長惠若琪一錘定音。你可知,她去年還因心臟病遠離賽場,而後在科學康復中重現運動生機。你可知,12名里約主力,背後有女排“大國家集訓隊”體系的周密保障。你可知,郎平在重掌教鞭之際,先冷靜地與排管中心談妥了主教練的責權利。

  2008年北京奧運,郎平率美國女排擊退了中國女排。8年後她率中國女排登頂。換個年代,她做完前面那件事後,可能就沒有機會做後面這件事了。郎平能站在今天的位置上,既是她個人不懈奮鬥的結果,也是中國排球界秉持“開放包容”心態的結果。 “女排精神”裡,不僅有孤擲一注的搏殺氣,也有改革開放年代裡中國人應有的大氣。

  當代國人應共同品味“女排精神”的時代內涵

  我們這些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的人都知道,當年創造“五連冠”奇蹟的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取得那麼輝煌的成績,靠的是著名的“女排精神”。因此,當本屆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再次登頂,為中國代表團奪得最珍貴的一枚金牌之後,幾乎所有的媒體和許許多多的網民,都在歡呼“女排精神”的迴歸。

  從團結奮鬥、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角度說,這確實是一次老女排精神的迴歸和發揚光大。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對過去年代“女排精神”的謳歌與歡呼上,那麼就是對中國女排闊別12年後的這次奪冠征程的誤讀,也沒有真正看到郎平本人和女排隊員們3年來各種艱辛並卓有成效的努力,同時對現代運動競技事業發展態勢來說也是一種隔膜。

  中國女排這次奧運奪冠,最讓我們欣慰的,其實是“女排精神”的內涵被郎平和新生代姑娘們重新整理了。而這樣的與時俱進,才是此次中國女排重回世界女排頂峰的最大價值,也是此次中國奧運代表團最應該總結提升的“成功經驗”之一。

  上世紀80年代所誕生的“女排精神”,其核心內涵其實就是“拼搏精神”。從語詞上講:“拼”者,即為達目的而不惜代價,甚至可以付出生命;“搏”者,即在沒有成功的可能或可能性極小的情況下,破釜沉舟、放手一擊。兩個字合起來講,就是豁出性命、竭盡全力、不顧一切,以極度的努力,去實現既定目標。

  不能不說,在那樣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拼搏精神在中國女排的奪冠征程中,確實起到了一種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而在一般人心中,“拼搏”二字或許僅意味著竭盡全力,勇攀高峰;但是對當時的女排姑娘們來說,可沒有這麼簡單。舉國體制之下,“為國爭光”成為運動競技的最高目標,在這種拼搏精神的激勵下,中國女排終於創造了奇蹟;但國家和個人也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

  好在時代在進步。郎平本人在這30年來的人生歷練和在國內國際排壇上所積累的豐富經驗,也終於結出了豐碩成果。而這位從上世紀80年代“拼搏”出來的著名運動員和國際知名教練,在2013年初再度執掌中國女排時,曾在《人民日報》撰文談及自己對女排精神的理解,她認為真正的女排精神,或者說21世紀的中國女排精神,應該是團隊精神和職業精神。

  我非常理解郎平對自己曾參與創造的“女排精神”的最新闡釋。團隊精神和職業精神,並不意味著拼搏精神已然式微,但毫無疑問的是,科學訓練和人性化管理這些價值,在新時代的“女排精神”中同樣重要,且越來越重要。郎平筆下的團隊精神和職業精神,實際上也是一種科學精神。科學精神加拼搏精神,才是此次女排獲勝的不二法寶。

  而這樣的科學精神,不但體現在郎平執掌中國女排的全部實踐中,也體現在了三四年前排管中心新任領導的新思維中。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對中國體壇的某些體制性弊病本來就深有體會,也理解郎平本人在這方面的切身之痛,那麼就不可能在最後關頭全盤接受郎平的一攬子條件,讓她在中國體壇這一塊“特區”裡得以打破體制堅冰,最終成就了這次里約之行的輝煌。

  沒有不變的“女排精神”,只有不斷與時俱進,體現時代內涵的體育精神。那其實就是科學與人道的精神,也是人類不斷追求自由與幸福的普世精神。這正是此次女排奪冠最令人欣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