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會撒謊

  孩子愛撒謊是家長最頭痛的事,生怕將來成了習慣,想改也改不了,其實孩子愛撒謊是有原因的,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孩子撒謊的原因

  一,取悅他人,誇耀自己。

  一些孩子想要在父母親心中保持“好孩子”的形象,就會用討好、奉承的方式爭取別人的認同及好感。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爸爸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你是最美的媽媽。”一些孩子有時也會為了爭取朋友的好感,經常誇耀自己的言詞,如:我家有好多故事書和玩具。如此,許多孩子想取悅父母,但卻不曉得如何實際一點,而演變為有意的說謊現象。

  應付:父母應趁機表達自己被讚美的感受,進而教導孩子區辨真誠,讚美和奉承的差別。

  二,源於豐富的想象力。

  對於一些正處於學齡前的孩子,因為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階段,特別是在遊戲扮演角色中,開始會應用假設性的語言。如,假設自己是媽媽,或就讀幼兒園的女兒告訴父母她要和班上的同學結婚等…

  應付:父母千萬別過於緊張,耐心聆聽孩子的故事。

  三,自我保護,逃避懲罰

  這類說謊往往是恐懼心理所致,一些家長或師長濫用懲罰,造成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導致說謊的主要因素。一些家長怕孩子變壞,常常加以責備,有的家長受傳統思想影響,認為打罵才是教育,有的家長性格粗暴,孩子少許不對之處就打罵。這些都是錯誤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恐懼的心理,因此,當一個孩子以前遇過類似的事情遭打罵,或發生了自己不願意發生的事,他就會掩飾事實真相,使自己免受處罰。

  應付:作為成人,更應當認識到說謊的實質或許是孩子在恐懼心理支配下所採取的一種自衛方式。所以首先要顧及孩子心理影響,而不是隻嚴格地指責孩子的行為。

  四,逃避責任

  孩子經常用“不是我”來回應家長的責問。因此,此時的說謊則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自然反應,從壞方面而言,孩子不敢負責,而從好的方面而言,孩子知道自己錯,而是父母不允許的行為。

  應付:孩子已可分辨好壞,應當趁機教育孩子是非觀念。也得反省自己過去用的處罰方式是否太重,而使孩子不敢承擔眼前的錯。

  五,模仿成人

  一些家長本身說謊行為,造成孩子說謊的直接因素,成人對孩子說的話總沒實現,也往往被小孩視為“騙人”。父母師長是孩子心中有權威的人,如果在孩子面前撒謊,就會使孩子產生“說謊不為錯”的錯覺。

  應付:父母師長不能因愛面子而將錯就錯,而需要在孩子面前自我批評,承認,從而使孩子能明辨是非,更能培養孩子自我批評的好習慣。

  孩子撒謊怎麼辦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說謊

  當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家長應將其當做一件大事來抓,決不能掉以輕心。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不安,即使矇混過關了也會十分擔心,但是如果這第一次說謊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孩子便可以品味到說謊所帶來的甜蜜,他也就會由此產生再次嘗試說謊的慾望,孩子會覺得家長是“好騙的”,他的膽子會越來越大,謊話會越說越多,越編越像,最終就撒謊成性了。

  多聆聽,並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瞭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還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多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另外,家長不要盲目地把自己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提出過高要求。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說謊往往並不是為了故意傷害他人,家長不要輕易將孩子的說謊行為與孩子品質劃等號,不能因為孩子的某一次謊言就給孩子定性,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等標籤。這樣做不但對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到了強化的壞作用。讓孩子認識到“誠實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質,同時誠實也會減輕對過失的懲罰程度”,才是正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