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腫的治療方法

  骨囊腫為良性病變,亦稱單純性骨囊腫或孤立性骨囊腫。那麼,有什麼治療方法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骨囊腫的病因:

  骨囊腫***UBC***,又叫單純骨囊腫,其病變腔內充填為液體,四壁為薄的殼膜。單純性骨囊腫

  常發生於5到15歲的兒童,男性發病多於女性,比率約為2:1。病變部位多在長骨的幹骺端。最常見部位為肱骨近端,其次為股骨近端。活動性***active相對具有侵襲性的***骨囊腫靠近骨骺區,隨著兒童年齡增大,病灶會逐漸遠離骨骺,成為非活動性***inactive***。在年齡超過17歲的患者,病變會在非長管骨發生,如跟骨、骨盆等。

  單純性骨囊腫的發生機理尚不清楚,但多認為與創傷後的反應有關。最流行的發生學理論便認為區域性靜脈迴流障礙,導致壓力升高,造成區域性反應性的骨吸收。試驗資料證明,單純骨囊腫囊液所富含的前列腺素和白介素IB均可獨立地造成骨吸收。多數骨囊腫並無臨床症狀,往往在發生病理骨折時才被發現。

  有經驗的骨腫瘤醫生僅憑X線平片就可以作出骨囊腫的臨床診斷。病變灶為邊界清晰的液性低密度灶,四壁為薄層的硬化灶殼。病變灶略向近骨骺的幹骺部位擴大。病灶非偏心性,也不破壞骨外殼,更不會突破骨質形成骨膜外反應骨,除非是在病理骨折後的癒合期。有時脫落的骨皮質成份落入囊腔中,X片顯示被稱為“落葉徵”***FallenleaforFallenfragment***。當病灶發生在骨盆,CT掃描對病灶部位及囊腫形態的判斷有價值。MRI可以明確囊內富含的液性成分。骨ECT掃描表現為外周薄的濃集而中央病灶冷區。

  組織學檢查會發現腔壁的內膜為一層扁平,立方的生髮細胞,形同內皮樣細胞。囊液成份近似滑膜液。骨折發生時,常伴血腫,肉芽增生,鈣化成分,並可見鉅細胞,易造成誤診。

  治療醫生必須完全肯定自己的診斷,並應對選擇的治療方法充滿信心,必須與骨腫瘤專家進行術前的諮詢、討論,因為治療方法有多種。當伴有病理性骨折時,保守治療,使骨折閉合性癒合是首選。有時病理骨折的的自然癒合也能解決骨囊腫自身病灶。經皮醋酸去甲基氫化可的鬆囊腔內注射1次/2月,1-3次治療後可獲得滿意效果。以2-5ml的MPA通過雙腔管注入骨囊腫腔內,消除靜脈內血腫、阻塞,並保持藥效長期作用,消除病因,為目前提倡的方法。

  臨床醫師應避免盲目決定手術治療,遇到復發的或部位複雜的骨囊腫,最好轉院至骨科腫瘤中心。由於完全切除病灶,骨連續性損失太大,單純刮除手術應用較普遍,但複發率竟高達40%-45%。另外手術治療時,謹防損傷病灶附近的生長板,以免影響骨生長。

  單純骨囊腫與動脈瘤樣骨囊腫鑑別UBCABC輕微痛、除非伴有骨折劇痛、即使無骨折無創傷史可有區域性撞擊史液性腔內填充血性腔內填充輕度擴張明顯擴張性X-Ray極少分腔多有分腔MRI顯示有液平面無液平囊內壁清晰囊內壁模糊

  :

  一、治療原則:

  1.骨囊腫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刮除、植骨,術中需徹底刮除纖維包膜,以防復發。

  2.合併病理性骨折者,有時骨囊腫可自行癒合。若骨折 癒合後,仍殘留囊腫,則應作手術。

  3.對於兒童患者,可試用醋酸甲基強的鬆龍注入骨囊腫腔內。注射量40—200毫克,按囊腫的大小和兒童的年齡而定。

  二、用藥原則:

  1.骨囊腫病者以手術刮除植骨術治療為主。

  2.近十多年來國內外有用醋酸甲基強的鬆龍囊腫腔內注射多次,藥量示囊腔大小和兒童年齡而定,一般用40—200mg,2個月1次。

  三、療效評價:

  1.治癒:囊腔消失或骨折癒合,骨質修變。傷口癒合。

  2.好轉:合併病理性骨折,骨折癒合,骨囊腫大部分癒合或囊腔縮小。

  骨囊腫的護理方法:

  1.飲食護理

  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生活護理

  保證睡眠: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於控制高血壓。病房環境應舒適,整潔,保持安靜。有利於患者充足睡眠。在患者睡覺前關好門窗、拉好窗簾、減少陪住、使患者更好的休息與睡眠。

  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祕,每日合理進食粗纖維食物、香蕉,蜂蜜水。排便時不宜過度用力,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必要時使用緩瀉劑。

  堅持鍛鍊:不宜進行劇烈運動,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與強度。在運動中感覺適宜為好,如:在室外散步、打太極拳,在室內讀書、看報、洗衣服等。如有心悸應停止活動,通知醫護人員及時處理。

  3.心理護理

  保持良好的心態,消除恐懼心理和悲觀情緒,避免精神刺激,遇事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