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百貨為什麼退出中國

  瑪莎百貨是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亦是英國代表性企業之一,在英國零售商當中具有最高的盈利能力。但為什麼瑪莎百貨會全面退出中國呢?瑪莎百貨退出中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起和小編來看看瑪莎百貨全面退出中國的原因吧!

  _瑪莎百貨全面退出中國_瑪莎百貨退出中國是怎麼回事

  瑪莎百貨全面退出中國原因

  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11年到2015年,全國150家連鎖百貨企業麾下每年關閉停業的百貨門店數量分別是10家、15家、22家、40家和100家,關停數量呈逐年擴大趨勢。

  這個資料無疑是觸目驚心,傳統商業模式遭到電商模式的衝擊,傳統超市行業越來越難以生存下去。

  沃爾瑪、大潤發等先後關停部分門店,而瑪莎百貨更是全面退出中國,2017年新年伊始,傳統零售商業市場就透露著絲絲涼意,可以預料即將迎來一場大的變革。

  2007年11月,馬莎商業***上海***有限公司在工商局登記註冊,一年後瑪莎百貨宣佈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而接近十年之後,因為持續虧損,瑪莎百貨最終決定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2016年11月, 英國老牌零售商瑪莎百貨就宣佈關閉中國內地市場全部10家門店,這10家商鋪分別位於上海寶山萬達廣場、上海金鐘廣場、蘇州觀前街、青島李滄萬達廣場、上海南京西路、上海莘莊仲盛、武漢漢街、上海五角場萬達、上海月星環球港和北京世貿天階。

  瑪莎百貨曾經是象徵著“英國高品質商品”的代表零售商,其商業模式就是發展若干規模龐大的供應商,與自己簽下長期的獨佔合約,從而控制成本,提高質量,進而提高利潤率。

  但是“水土不服”是瑪莎百貨的致命弱點,尤其是阿里巴巴等電商的崛起,更是給予了瑪莎百貨致命的一擊。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價格高,知名度不大,時尚度不夠,競爭力不強。”

  小編聽說說瑪莎百貨全面退出中國後,內心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波動,其實這僅僅是時代變化的一個縮影。現在已經不再是過去物質匱乏的時代,消費者更加註重購物體驗、產品質量、個性化等特點,純粹商品的羅列,老式的經營模式已經讓零售市場同質化現象很嚴重,這也導致了消費者的購物消費意願低下。

  但是呢,舊事物的消亡就意味著新事物的誕生,誠如馬雲所說過的那樣,單純的電商/線下零售都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唯有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才是未來的趨勢。

  瑪莎百貨公司簡介

  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最初是1884年的一家“一元便利”店,直到1915年才發展成一家連鎖零售店。在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成立的幾十年間,它迅速成長壯大,連鎖商店已經擴充套件到世界各地。20世紀90年代,“關係經營”在西方興起,作為已經成功運用“關係經營”的企業,英國瑪莎百貨***Marks&Spencer*** 成為研究的焦點。

  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擁有“瑪莎”等自有品牌和眾多子品牌;集團目前擁有7.5萬多名員工,在英國開設有600多家門店,在全球40個地區設有275家分店。

  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所有的貨品都是由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自己設計的就是與製造商一起設計的,然後將設計好的產品交給製造商,製造商按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提供的規格嚴密地進行生產,確保產品具有高階而穩定的品質。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有大量技術人員與製造商緊密合作,在選料、技術、品質控制、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合作與監督。基於這種理念,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在同業中,越過了批發商這一環節,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時,與製造商的密切合作,加上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的市場調查與產品設計,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現了“ 為目標顧客提供其有能力購買的高品質商品”這一目標。這種服務實現了從傳統的消極被動的服務到主動積極服務的轉變,首先衝破了百貨零售業的傳統,創新的經營理念使其在百貨連鎖同行中獨具特色。

  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把“關係經營”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全方位構建:以企業與顧客的長期穩定關係為目標,以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為保證,以企業與員工的良好關係為支援,營造合作的氛圍,共同發展。重視員工與顧客是企業界早已認同的觀點,但是供應商的作用被長期忽視,甚至有的企業認為自己是供應商的“上帝”而百般刁難。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則不同,認為企業應與供應商“同謀共事”。

  與供應商的關係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鼎力協助建德公司的事例正反映了公司真誠的一面。建德公司原是一家麵包店,伊迪芙及其妹妹露芙接管後改為生產罩衫,成為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的供應商。30多年後,伊迪芙離開人世,露芙也臥床不起,而露芙年僅16歲的兒子又無力撐起家業。一般的企業是考慮換一家供應商,但是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覺得應該幫助曾經共同發展的合作者,答應露芙幫助她的兒子處理業務。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先是派出自己的貨品經理幫助管理,其後又貸款12萬英鎊參股建德公司。在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的真誠協助下,建德公司不但沒有倒閉,還成了一家擁有20個工廠的跨國企業。

  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在2008年下半年進入中國上海的南京西路,開設第一家百貨公司。

  瑪莎百貨歷史年表

  1884年 Michael Marks,一個俄羅斯人,在Kirkgate market,Leeds租了一塊地,開了家小貨攤。

  1894年 Marks找到了合夥人Tom Spencer,當時Tom Spencer是一家批發公司的出納員。

  1926年,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有限公司成立。

  1928年註冊了 St Michael 商標。

  30年代,成立了員工福利部門。

  1931年建立食品部,該部門主要生產食品罐頭。

  1953年出版了第一份St Michael 員工新聞報。

  1975年在巴黎、布魯塞爾、比利時開辦商店。

  1985年開始在全國發放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信用卡。

  1986年在Gateshead開辦商店,主營家裝用品。

  1988年,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併購美國製衣公司Brooks Brothers和美國食品連鎖店——國王超市,另外在香港設立了2家商店。

  1996年在法國出版了員工報。

  1997年榮獲第15屆女王授予的 Export Achievement 獎。

  1999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開始從事電子商務。

  瑪莎百貨服務品質

  從瑪莎百貨公司的發展歷程中不難發現,一直以來針對顧客的服務都是十分用心的。包括在店內開設咖啡屋為顧客提供物美價廉的餐飲———這項服務至今都還被眾多消費者所喜愛。在商品陳列方面,瑪莎百貨不斷嘗試新型陳列方式,並隨著來店顧客的構成,變化調整商品擺設位置,讓顧客接觸到商品,心理得到滿足。而在直接服務上,瑪莎要求銷售專員必須具有較高的品牌意識,為所有顧客提供貴賓級的服務,包括為顧客提供專業而客觀的意見等。同時,瑪莎對一部分顧客群實行會員制,瑪莎的銷售專員會及時以電話的形式向他們通報新品的上市,顧客記錄本上會有顧客多方面的資料,包括生日、服裝號碼、特殊偏好、結算賬戶等,同時每月會寄明信片和信函給那些高階顧客群,徵求他們的最新意見。

  而作為一家企業,瑪莎百貨公司同樣具備著非常強的社會責任感,從1953年推行節約企業辦公用紙,到1959年成為最早在店內實行禁菸管理的百貨店,及至近幾年關注全球生態環境,推行生態環保運營,瑪莎百貨在樹立自身良好形象的同時,也收穫了顧客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