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電影簡介
《匆匆那年》該片講述了陽光少年陳尋、痴心女孩方茴、溫情暖男喬燃、純情備胎趙燁、豪放女神林嘉茉這群死黨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記憶與友情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匆匆那年電影基本資訊
《匆匆那年》是北京小馬奔騰影業、引力影視、光線影業、北京鳳凰聯動影視文化 2014年聯合出品的校園愛情片,改編自九夜茴同名小說。該片由張一白執導,彭于晏、倪妮、鄭愷、魏晨、張子萱、陳赫等人主演。
該片講述了陽光少年陳尋、痴心女孩方茴、溫情暖男喬燃、純情備胎趙燁、豪放女神林嘉茉這群死黨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記憶與友情的故事。
該片定檔為2014年12月5日上映。
匆匆那年電影劇情簡介
年近三十的陳尋在90後女孩七七追問下,回憶起了自己與方茴的同居時光。當年近而立的陳尋再次回憶這段純真感情時加入了思考和反省。這既是陳尋的青春記憶,也是屬於80後整整一代人的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電影幕後花絮
導演對造型精益求精,鄭愷復古還原真實。
方茴過去的回憶讓人彷彿再次回到了90年代末的北京,在時間跨度長達十年的敘述中有美好的青春校園生活,有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探討警示,有建國五十年大慶、迎接新世紀、北京申奧成功的歷史事件,有大學時代的頹廢迷茫,有工作以後的艱難奮鬥,有婚姻生活的現狀等。
倪妮拍攝一場哭戲時曾幾度哭到虛脫。而在拍攝一場在宿舍裡從床上摔下來的戲時,倪妮也是結結實實地從床上真摔。
鄭愷陳赫本是上戲的同班同學兼室友,更有11年的同窗友誼,但是一直都沒有合作,該影片是二人首度合作的影片。
匆匆那年電影幕後製作
早在2011年,張一白便買下了《匆匆那年》的電影版權,一直沒有拍攝。直到2013年,張一白被兩個85後編劇的新一稿劇本看得熱淚盈眶,才下定決心正式啟動。
為了再現小說中橫跨十五年四季交替的情境,整個電影地拍攝跨越半年時間,歷經冬拍夏拍。
匆匆那年電影影片評價
2014年11月29日,影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點映,短短5個小時,拿下2000萬票房。為了給票房再添一份熱度,雖然影片的票房似乎已無需讓片方太過擔心,但在口碑上,點映之後也出現了幾乎兩極的評價。有觀眾認為,青春題材是導演張一白的拿手好戲,這一次仍然“笑得很徹底,哭得很淋漓”,但也有影評人批評張一白的觀念已經落伍,強制安放了自己的青春觀在影片中。而在演員方面,彭于晏的臺灣腔,倪妮的素顏出鏡、陳赫的髮型等等成為網友的主要吐槽點,幾位主要演員組成的“超齡高中團”更是頗受詬病。***中國青年報評***
12月5日,改編自九夜茴暢銷青春小說的電影《匆匆那年》上映,投資不到4000萬的該片5天即破3億,不過口碑卻一直存在爭議。這與近兩年青春片扎堆上映但情節、結構高度相似不無關係。導演張一白在做客京華茶館時笑言,這些爭議的聲音從電影開始籌備就沒停過,而他並不認為青春片在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已經被過度消費,反而欠缺很多:“所以現在拍青春片,其實是在還歷史的賬。”
匆匆那年電影相關新聞
初衷
看第一稿劇本時老淚縱橫
有人說,60後有《中國合夥人》,70後有《致青春》,90後有《小時代》,那麼80後,一直在等的大概就是這部《匆匆那年》了。但是當導演人選公佈的時候,不少人有些意外,因為他是60後的導演張一白。
張一白坦言,青春小說他只看過兩部,其中就包括《匆匆那年》,“當時只是覺得這個小說挺好看的。恰好我女朋友也是北京的,我就推薦她看。雖然她和書中的那些人不是一個學校的學生,但是她覺得好像寫的就是自己學校的事兒,看來這種生活還是挺廣泛的,那個年代的人都有這個過程、這些經歷”。
從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開始,到近兩年的《致青春》《同桌的你》,青春片部部大賣,張一白坦言當時也擔心前幾部都那麼火,觀眾會覺得青春題材被消費過度,還會不會有人感興趣。“所以我也有這種顧慮、這種盤算。所有的電影都是要盤算的嘛,也考慮過找別的導演去拍。直到去年9月份,第一稿的故事大綱出來了,看得我可以說熱淚盈眶,不,是老淚縱橫。我就在想,其實很久以來我們一直都在找劇本、找故事,能讓我在故事大綱階段就流淚的東西其實已經很少了。”
但他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於同類型影片。《匆匆那年》有眾多書迷,甚至拍成網路劇後也有了眾多網路迷,張一白麵臨的比較還來源於此。糾結過、猶豫過,但在某一個時刻,張一白說他放下了:“我發現其實自己可以完全不去考慮這些事情,管別人拍沒拍過呢,管它火不火呢,或者管它是不是就沒人呢,你可以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匆匆那年》,我選任何一種接入點或我選任何一個演員,都會有另外的聲音,那我只能在這個時候固執地相信自己。”
爭議
青春片怎就不能沒完沒了地拍
對《匆匆那年》的爭議並沒有因為張一白的自信而停止,包括電影上映後,雖然票房一路高漲,但是關於橋段老套、選角年齡偏大等爭議一直存在。其實,為了拉近自己和年輕人的距離,張一白做了不少嘗試,包括自己客串出演,Cosplay了《灌籃高手》中的安西教練形象,還加入了許多80後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歌曲,像《還珠格格》的主題曲、張信哲當年的流行歌曲等等。
“特別奇怪的是,就因為這樣很多觀眾覺得這個電影的音樂特別好,能引起共鳴。但這也是大夥兒質疑青春片的地方,覺得你們無非就是這麼幾招,加入當時的流行音樂、用當年的東西等等。”
這點讓張一白覺得挺冤,如果把青春片當做一個型別片來看的話,那為什麼能沒完沒了地拍古裝片,就不能沒完沒了地拍青春片呢?“其實咱們國家的青春片真不多,仔細一算,只有五六部。如果不把《小時代》算進去,一隻手的手指頭都能數完。”他認為,為什麼《匆匆那年》的票房很好,為什麼這種片子還會有人關注,就是因為我們在還歷史的賬。“中國的年輕人裡,就70後和80後的青春影像記憶是空白的,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間幾乎沒有一部影像記憶。兩代半人缺影像記憶,三部戲就能把它還完嗎?我們60後,還有一個什麼《葵花朵朵向太陽》《讓我們蕩起雙槳》呢,他們有嗎?從數量上來說,我們還缺很多呢,未來還會不斷有青春片出來。”
選角
不是為網劇迷和原著黨拍電影
影片的演員是電影引起爭議的另一焦點,有觀眾認為演員年齡集體偏大,彭于晏的臺灣口音不符合男主角陳尋的北京土著定位,過於發達的胸肌也引人齣戲。而鄭愷飾演的趙燁和陳赫飾演的蘇凱應該互換一下。
對於演員的年齡,張一白認為影片跨度是15年,“我找幾個能演高中生的,但他能演15年以後那種歷經滄桑、經過世事之後的人嗎?所以演員我得找既能演出娃娃臉又能演出成年時候的這種,現在這幾個演員他們都是能適應的。而對於他們年齡的質疑說實在話我覺得也是極少數的,大部分還是很認可的。”
而彭于晏的口音,張一白稱做過一個調查,在乎的人只有不到10%,“這10%不到的人裡大部分是北京人,對外地人真的無所謂,包括我們對這個片子也是有意模糊了地域環境,這是所有人的青春,我不想把它拍成是北京小孩的故事。”
至於其他人,張一白表示自己的選擇是最合適的,“我覺得在這裡邊鄭愷演得很好、很出彩,演出了一個備胎那種歡樂而辛酸的過程。他們表演的表現力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說他們像不像小說中的誰。如果我是為網民或是為原著黨拍電影的話,我都可以不拍這個電影了,因為我要拍的是我心目中的方茴、陳尋,我心目中的《匆匆那年》。”
焦點
請來王菲沒那麼戲劇性
《匆匆那年》的大賣,天后王菲獻聲主題曲又亮相釋出會功不可沒。張一白說這首主題曲是推進劇情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核心的橋段,“當年陳尋為方茴寫了這麼一首歌,兜兜轉轉那麼多年,方茴沒聽到過,甚至若干年後陳尋再次唱這首歌的時候,方茴還是不在場。所以我想在這個電影結束的時候,應該是一個女生唱出這首歌來,因為她代表著方茴。那麼能承載15年時代痕跡的聲音,我覺得除了王菲,想不出還有誰。”創作人樑翹柏和林夕在這首歌上也花了很大的功夫,“我覺得它甚至就是一個劇透吧,是對劇情的一個詮釋,情感的一個濃縮。”
張一白透露,拍彭于晏在宴會上唱這首歌的那場戲時,現場很多年輕人已經哭得一塌糊塗,編劇甚至直接鑽到桌子底下哭。“王菲對這首歌也還挺喜歡,甚至兩次進棚去錄音。整個邀請的過程特別簡單,她喜歡就來唱了,釋出會也一樣,很痛快,很簡單,完全沒有很多人想象中的戲劇性。”
“產品經理”也是有情懷的
人們都說,張一白是個有商業頭腦的人,他把電影當做一門生意,就連他的百度百科上也寫著“中國最具商業價值和最有商業眼光的導演”。有人戲稱他和郭敬明一樣,都是中國電影界的“產品經理”。
但在做客京華茶館時,張一白吐露心聲,他說電影固然是一種生意,需要盤算,但遇上《匆匆那年》時,自己竟然突然間沒了那麼多盤算,只想著聽從內心的召喚。對當下中國電影來說,好的產品經理和好的產品一樣不易得。如果一個產品經理能心懷對這份產品的愛,又知道該如何把它推薦給所有人,那麼對許多電影而言,也許是一件幸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