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要吃雞

  ,很多家庭春節時都會在桌上放上一盆雞,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春節吃雞的原因

  對於雞的吉祥寓意,還要追溯到遠古時代。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和鳳都是神化的動物,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鳳的形象來源於雞。我國宋代類書《太平御覽》中記載:“黃帝之時,以鳳為雞。”傳說雞為日中鳥,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逐妖魔鬼怪。據考,晉代的董勳《答問禮俗》中說:正月初一為雞日,正旦畫雞於門。魏晉時期,雞成了門畫中辟邪鎮妖之物。南朝宗檁撰《荊楚歲時記》也載有“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東方朔的《佔書》上說:“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春節,人們畫雞可能因為初一是雞日。此習俗流傳下來,使在門楣上貼雞成為一些地方春節的習俗,寓意著人們希望生活吉祥如意。

  這些遠古時代關於雞的傳說,一直影響著現代人,而且,現代人認為,“雞”與“吉”是諧音的,這也使人們更加將吉祥如意的情感寄託於雞身上。

  過春節,湖北春節要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雞爪子給誰吃?”家裡面誰最能掙錢就給誰吃,寓意可以做抓一些錢回來。雞翅膀要留給小孩子吃,寓意孩子長了一雙翅膀,可以飛的更高更遠。雞頭、雞pi骨要給家中的爺爺吃,雞頭代表首領,爺爺是一家之主,雞屁股是雞身上最豐厚的肉,所以應該送給輩分最長的爺爺吃。

  春節吃雞的注意事項

  1、吃雞肉的禁忌: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溼偏重之人、肥胖症、患有熱毒癤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症的人忌食雞肉;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面板癤腫、大便祕結者不宜食用雞肉;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熱的人忌食雞肉,雞湯。

  2、為了減少脂肪和卡路里的攝入,在烹飪前還是烹飪後去皮?其實,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如有必要,應該在烹飪後才將雞肉去皮,這樣不僅可減少脂肪攝入,還保證了雞肉味道的鮮美。

  3、黃毛雞比淺毛雞誰含有更多的脂肪?實際上,雞身上不同顏色的羽毛是由於品種不同或餵養的飼料不同造成的。而雞的羽毛顏色並不影響雞的營養價值、口感、鮮嫩度或脂肪的含量。

  4、雞胸肉與雞腿肉誰更健康?研究表明,雞胸肉所含脂肪和卡路里的確低於雞腿肉,而去皮的雞腿肉所含脂肪量也低於其他肉,如牛羊肉。另外,雞腿肉含有大量鐵質而口感更美味,因此受到許多家庭的喜愛。

  5、雞肉的選購:新鮮的雞肉表面有光澤且有彈性。失去新鮮度時便會分泌出肉汁,而會變得較軟。在超市中,由於均用包裝密封,因此只要倒著看,如有汁液,即表示新鮮度不佳而不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