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要吃魚

  春節的餐桌上永遠少不了一種食物,那就是魚,寓意年年有餘,不過春節過年吃魚之怎麼來的呢?不少人都不太清楚,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春節吃魚的由來

  起源於原始崇拜魚。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有餘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祕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春節吃什麼魚

  1、鯉魚

  過年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

  鯉魚味甘,性平。除和鯽魚有同樣的食療作用以外,還具有消除黃疸、鎮驚的作用。適用於水腫、咳嗽、氣喘、胎動不安、小兒驚風、癲癇等病症。此外,鯉魚的視網膜上含有大量維生素A,常食對明目有極佳效果。從食用時間上來說,鯽魚性溫,適於冬季食用;鯉魚性平、性涼,適於夏季食用。

  肝腎功能較差者,病後最好少吃鯽魚和鯉魚,以防過多攝入蛋白質,增加肝腎負擔。

  2、鯽魚

  過年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

  鯽魚,味甘、性溫。有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和清熱解毒的作用。肉中含蛋白質氨基酸很高,對促進智力發育、降低膽固醇和血液粘稠度、預防心腦血管病具有明顯的作用。民間有“魚生火”的說法,但鯽魚是個例外。據本草雲:“諸魚屬火,唯鯽魚屬土,故能養胃。”另,鯽魚湯有潤燥滋補作用,因而特別適合冬季食用。鯽魚豆腐湯是冬季鯽魚湯的最佳吃法之一。燉食鯽魚湯既可補虛又有通乳催奶作用,故產婦飲用極佳。鯽魚的特點是營養素全面,含糖多,脂肪少,蛋白質豐富,所以吃起來既鮮嫩又不肥膩。《本草經疏》中說:“鯽魚調味充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常食鯽魚可健身,能減少肥胖,有助於降血壓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壽。

  鯽魚的缺點是細刺較多,老年人食用需緩慢進食,並耐心剔除魚刺。

  3、鰱魚

  過年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餘。

  鰱魚俗稱白鰱,入肺脾經,有利水、止咳,祛除脾胃寒氣的作用。常用於脾胃虛弱,水腫、咳嗽、氣喘等病的治療。尤其適用於胃寒疼痛或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鰱魚對面板粗糙無光澤亦有治療作用。民間有言:“青魚尾巴鰱魚頭”,鰱魚味美,以頭為貴,尤其在小雪後,腦滿肉肥,其味尤佳,稱為“雪鰱”。拆燴鰱魚頭是傳統名菜,方法是,將骨刺除去,但其型不散,其肉不碎。

  鰱魚性溫,便祕、瘡瘍者慎食。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面板病、內熱、蕁麻疹。廯病者應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