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要回家

  為什麼那麼多的人,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千里迢迢要回家呢?過年心理到底是什麼“思想”在驅使著都有回家的念頭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回家的原因***一***

  第一:回家***過年***:一種傳統,一個段落

  春節親人團聚是中國世代相傳的傳統,春節回家是炎黃子孫順應的一種古老傳統。春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達的內涵之一,就是閤家團圓,共享天倫。同時,又是辭舊迎新的節日,一元復始,永珍更新。在春節來臨時,背井離鄉的遊子,都紛紛趕回家,盼望與親人團聚。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有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春節的時候,人們往往總結過去的一年,享受著過去給我們帶來的成果,又將過去一年種種的不如意,在除夕前掃地出門。在新年伊始的時候帶著親人和朋友的祝福,開始新的一輪的努力和奮鬥。

  第二:回家***過年***:團聚載體,親情表達

  春節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是閤家團聚。“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等傳統的文化和民俗在招喚著在外的人,踏上回家的旅程。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重要的內容是親情。雖然有的人離家很近,平時,有個週末或假期,騎著自行車,就能回父母家看一看。當然在城裡也有自己的小家庭,但常回家看看,促使自己經常回家。但是到了春節的時候,回家陪父母過年的心情,多少年都沒有改變。一到春節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想法就是,如果這一天不能陪父親過年,心裡就很不踏實。如果不到父親的墳前去寄託自己的哀思,內心就會有一種負罪感,年初一的時候,不能給年長的長輩磕個頭拜年,內心總感覺到不能表達對長者的敬意。從我們內心的感覺來看,春節回家過年就成為了我們的一個必須要做的事情。

  第三、回家***過年***:友情交流,心靈慰藉

  在閤家團聚的時候,還能見到許多兒時,在一起的朋友。我們現在在外面工作,我們的社交圈基本是圍繞工作崗位上的。我們與我們的朋友在一起,因為工作的原因,在我們交往的時候,有時我們還不能暢所欲言,我們還有諸多內心深處的東西還不能和我們在工作崗位上的朋友進行深刻的交流。在我們的社交圈內,我們還要有諸多偽裝,我們還要戴上一些假面具。但是回到家中,和我們博主甘霖豌豆兒時的朋友聚一聚,和他們一起打打牌,聊聊天,相互到家裡坐一坐,各自談一些工作上的體會,和外面的一些人和事。共同分享一下工作上的成就,共同討論工作上的一些體會,因為我們是兩小無猜的發小,我們可以暢所欲言,我們可以毫無顧忌。當然,因為工作需要,有許多的人們,為了讓更多的人過一個祥和、愉快的春節,而不能回家過年,但我想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回家過年,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節日,對他們也是一個不小的誘惑,所以當一些記者們去採訪他們的時候,有的人還會流著熱淚向家人問候。由此可見,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回家過年就成了一種信念。而這種信念正是中國人維繫親情,友情的一個重要的紐帶。

  第四、回家***過年***:只因漂泊,在外無家

  如果我們的一些地方,不再把外來人員視為“外來”,而視為自己城市的一部分的話,豈不是更好,因為這此農民工朋友他們正在為這些城市的繁榮和發展,在做著自己的貢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工廠的機器才能不斷地轉動,我們的城市才會一天天的變高,我們的城市才會一天天的變靚。

  因為他們在這些城市裡沒有自己的家,只有自己的那一分工作。當春節放假的時候,如果他們不回家,他們會住在什麼地方?他們春節吃什麼?他們的節日該如何過呢?除了農民工,當然還有學生,但學校放假後呢,他們的這些還有沒有保障?我們的大部分農民工們,他們在這座城市裡只有自己的集體宿舍而沒有他們的“家”,回家過年,對他們來說,就會變得那樣執著。

  什麼時候讓“外來務工人員”不再是“外來者”,他們應該成為這些城市的主人,而不是客人。在他們為城市的發展做貢獻的時候,同時,也對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我們的城市能為這些正在做貢獻的人們,提供更多的穩定的工作崗位,能為也們提供那怕是很小的“窩“,能為他們提供社會保障,能為他們的子女提供上學的機會。到這時,他們就會真正成為這些城市裡的一員,春節他們會在他們的家中過年。

  第五、回家***過年***:找到溫情,充滿溫馨

  回到家中,你有著一個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身份,是父親、母親,是女兒、兒子,抑或是爺爺、奶奶,遍插茱萸少一人,血緣與情感的融合賦予了你在家中識別上的唯一性,這種不可替代的唯一效能充分地滿足人性的自尊和情感需求。而在現代社會就不一樣了,你只是非常渺小的一個單子,無論你多麼出類拔萃,總非不可替代:你不幹的工作別人會幹,你辭去的崗位別人會頂替,你有著跟億萬人共享的身份:時評家、公務員、農民工、企業主管、打字員、保安等。芸芸眾生,滾滾紅塵,你只不過是一抹飄浮的雲,一片流動的浮萍,一個無足輕重的符號***博主甘霖豌豆***。

  第六、回家***過年***:沒有壓力,沒有煩惱

  家裡是平等的,因為平等,你可以任性,你可以放縱,你可以毫無保留地敞開心扉,讓委屈的淚水流到親人的肩上。而在社會中就不同了,地位的懸殊,貧富的差距,階層的不同,容顏的美醜,權力的有無,能力的強弱等等,無處不在的優劣之分中是“不平等”的氛圍,你任性了就有上級來修理你,你放縱了權力就給你顏色看,一句前幾年很流行的話是“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你必須遵循社會賦予你嚴格的行為規則。

  家中的生活是地節奏的、不追求效率的,做事可以慢條斯理,花錢可以大手大腳。而現在涉水的壓抑下,人的存在是高效率、快節奏的,一切都講求利益核算,講究投入與產出,講究利益的最大化。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公司理論”壓的現代人喘不過起來。現代的快節奏、高效率使人們成為了一種社會發展的工具。

  第七、回家***過年***:避風港灣,精神放鬆

  買不上票,過年回不了家,那就是天塌下來的事情啊,這折射出國人在現代社會壓抑下的某種生存的焦慮。越來越現代化的現在,資本的邏輯統治了我們一切社會生活,我們被公司業務和資本的意志驅使著從這個城市奔波到那個城市———朋友、同事、鄰居、夥伴、同行等社會關係都被公司疏離了,傳統社群都被公司社會的霸權邏輯淹沒了,除了金錢帶來的工具快感外,你很難從中尋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性的滿足。

  於是,家這個社群,就成了人們躲避現代性焦慮的最後一個港灣。人們趕著回家過年,潛意識中其實是在躲避公司社會的精神壓抑,逃避工具化、高效率、快節奏之工具理性的現代性壓迫,在家這個最後一個對抗現代性的軀體中獲得短時間的精神慰藉。不管怎樣春節都要趕回家,人們藉助於春節這個傳統,完成了一次躲避現代性的精神儀式。人們需要從這種親人團聚的傳統中尋求被疏離的社群精神,需要藉助這個傳統暫時迴歸層技術系的溫情,以便來躲避現代社會的壓抑。

  第八、回家***過年***:一種文化,一種文明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節日,過年就是要回家,回到的是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在一定意義上,回家過年文化就是尋根文化。一定要回家過年,這就是心聲。我們就不理解為什麼風雪擋不住回家過年的路。另一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春節回家過年,才使中華民族更為凝聚。我們要珍視這個值得我們驕傲和幸福的節日。我們要讓這個節日,成為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名片,我們要讓這個節日成為中華民族文明的標誌之一。但在我們***博主甘霖豌豆***歡度新年的時候,也讓我們的許多的人們,不再受到不能回家過年的煎熬。讓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家中和自己的親人們享受天倫之樂,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除舊迎新的鞭炮中過一個幸福,祥和的春節。

  春節回家的原因***二***

  家,對我們而言,是奮鬥的動力源泉,經過長途跋涉,忍受他鄉的寂寞和孤獨,辛苦一年,勞碌一年,就是為了回家。回家除了帶上忙碌一年的收入外,更是要給自己勞碌一年的身體補充點動力。疲乏的身體雖然有點麻木,但是回到家,就像加滿油,充滿電一樣,為來年的再次外出,注滿動力。

  回到家了,終於可以卸下面具,放下疲憊,無所顧忌,可以大笑,可以大哭,可以盡舒胸臆,無所顧忌。再多的苦痛,都能找到一個宣洩的機會;積攢一年的笑話和得意都能找到了真正可以傾訴的物件。自己疲憊的心靈,在熟悉的房子裡,終於可以放鬆放鬆,繃緊一年的身體,可以好好地喘口氣。

  家是一個人唯一的歸屬。葉落歸根,只有回到家鄉,講著從小練就的鄉音,可以放肆大笑。只有回到家鄉,看著家鄉熟悉的一草一木,聽著熟悉但是或許已經不那麼習慣的鄉音,迎著周圍親戚朋友們的祝賀,終於感到一點,這裡才是屬於我的。外面再好,卻未必與我有關。家對國人而言,是唯一的歸屬。所以,幾億中國人,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都要回家,回家過的不是年,是溫暖。所以,路上再多的艱難都抵擋不了家溫暖的召喚。

  回家得到一種慰藉感。那些成功人士,回家是衣錦還鄉,是一種榮耀,實際上叫光宗耀祖。而那些在過去一年裡有過失敗和傷心的失落人,則能獲得一種傾訴,一種安慰和鼓勵,得到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安慰,通過傾訴過去一年的經歷,是對事情的一種還原,幫助自己對過往進行梳理,得到家人的安慰以及解決事情的方案,獲得力量。 新年真正是辭舊迎新,它是終點也是起點。回到家裡,和家人過完年,經過一番休整,和心靈的淨化,獲得力量,滿懷著希望和期待重新出發。

  過去人們把新年看得很神聖,會準備很久,會有嚴格的儀式。通過敬天敬地敬祖宗,向他們禱告,把過去所犯的錯誤向他們懺悔,獲得輕鬆,祈禱他們保佑,獲得力量。現在過年相對簡單,但通過除夕、吃餃子、團年等新年儀式,我們卸下舊年的一切,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