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為什麼會醉

  醉酒的發展決定於酒精在血液中的濃度。當血液中酒精的濃度達到0.05%時,出現微醉,感到心情舒暢、妙語趣談、詩興發作,但這時眼和手指的協調動作受到影響;如果繼續飲酒,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至0.1%以上時,表現為舉止輕浮、情緒不穩、激惹易怒、不聽勸阻、感覺遲鈍、步態蹣跚、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現;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到0.2%以上時,平時被抑制的慾望和潛藏的積怨都發洩出來,表現為出言不遜、借題發揮、行為粗暴、滋事肇禍;如果繼續飲酒,血液中酒精的濃度達到0.3%以上時,表現為說話含糊不請、嘔吐狼籍、爛醉如泥;當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至0.4%以上時,則出現全身麻痺、進入昏迷狀態;當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至0.5%以上時,可直接致死。當然並不是每個醉酒者發展過程都會如此界限分明的一步一步進行,症狀的強度如何,還取決於個體對酒精的耐受性。

  ?


喝醉酒

  人在飲酒以後,酒內所含的乙醇被吸收,在體內被酶氧化為乙醛。乙醛雖具有麻醉性,但不象甲醛那樣有較強的毒性。乙醛在體內進一步被氧化而形成醋酸,並進入迴圈系統,最後被排出體外。這種過程不但不對人體產生損害而且還能被利用,加上酒的有效熱量高,因而少量飲酒會產生興奮感,加快血液迴圈,獲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益處。但人體對乙醇也有承受程度問題。

  人是否醉酒,取決於血液中乙醇的濃度。當血液中乙醇濃度在0.05-0.1%時,人開始朦朧、暢快地微醉;而達到0.3%時,人就會口齒不清,步態蹣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酒醉了;如果達到了 0.7%,人就會死亡。

  對於乙醇的承受力,人與人的差異很大。這是由於胃腸吸收能力和肝臟的代謝處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之間的酒量不同。有時,飲酒後經過一二天仍覺頭痛,感到噁心和倦怠,這就是由酒內所含少量甲醇所致的。因甲醇在體內會被氧化為毒性較強的蟻酸,而蟻酸是不進入人體迴圈系統的,故不能被排出體外,滯留在體內,造成沉醉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