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的原因

  乳糜尿是怎麼回事?是什麼?乳糜尿如何預防?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寄生蟲感染因素***70%***:

  絕大多數由於絲蟲病所致,現今認為乳糜尿系班氏絲蟲常見併發症,可發生於急性期及慢性期;國內資料證明馬來絲蟲病亦可有乳糜尿與鞘膜積液,精索炎等陰囊內併發症,但為數極少。

  疾病因素***10%***:

  胸導管阻塞,區域性淋巴管炎症損害,致淋巴動力學的改變。如結核,惡性腫瘤等廣泛侵犯腹膜後淋巴管,淋巴結,造成破壞或阻塞,較為罕見。

  發病機制

  班氏絲蟲由淡色庫蚊和致倦庫蚊傳播;馬來絲蟲的傳播媒介是中華按蚊和雷氏按蚊等。蚊蟲叮咬患者或帶蟲者後,將人體血液中的微絲蚴吸入胃內。微絲蚴在蚊蟲體內脫去外鞘,經臘腸期及兩次脫皮,發育為有感染性的幼蟲。當蚊蟲咬傷健康人體時,感染性幼蟲即從面板傷口進入皮下組織及淋巴管,並移行至大淋巴管、淋巴幹,生長髮育為成蟲。成蟲在人體內成熟、交配後產生微絲蚴並進入血液迴圈中,再由蚊蟲叮咬後,在蚊蟲體內發育為感染性幼蟲,並由蚊蟲傳播至他人。

  關於發病機制,以前曾提出分泌學說,認為尿中脂肪滴系由腎臟的特殊分泌所致。後來證明此種脂肪滴,即為淋巴液中乳糜微粒,從而否定了分泌學說。

  1862年Carter提出乳糜尿系因廣泛曲張淋巴管破裂,淋巴液流入泌尿系所致。1863年Ackerman認為乳糜尿系由於淋巴主幹、特別是胸導管阻塞,腸幹淋巴管內淋巴液反流、經破裂淋巴管進入泌尿道所致。Ackerman-Carter學說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一直占主導地位。我國許多學者自20世紀50年代初起,就對乳糜尿的病理、病理生理等做了大量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發現乳糜尿患者的胸導管是通暢的,從而否定了Ackerman-Carter的胸導管阻塞學說以及後期提出的膈下淋巴管廣泛梗阻學說。

  彭軾平等採用淋巴管造影術,發現乳糜尿患者存在腎實質淋巴逆流,且造影劑可跨越中線沿腰幹上升而顯示腎實質逆流。劉士怡等對乳糜尿患者行手術前、中、後腹膜後淋巴管造影術,認為乳糜尿系由於絲蟲寄生於人體腹膜後淋巴系統內,引起機械性和炎症性損傷,造成淋巴管及其瓣膜的破壞,淋巴管廣泛曲張、瓣膜相對閉鎖不全,淋巴液引流遲滯、反流墜積,經腎乳頭附近的破裂口流出與尿液混合,是淋巴液流體動力學的改變的結果。謝桐等亦通過淋巴管造影,得出淋巴系統動力學的改變是形成乳糜尿的主要原因這一結論。

  乳糜尿如何預防

  ***1***防蚊滅蚊

  切斷傳播的途徑,消滅蚊蟲孳生地。在多蚊季節最好使用蚊帳,戶外作業時,注意要塗抹防蚊油、驅蚊靈及其它驅避劑等在暴露部位的面板,頭部可用棉線浸漬防蚊油製成的防蚊網。

  ***2***普查普治

  在夏季對流行區1歲以上人群進行普查,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採血,及早發現患者和帶蟲者,及時治癒,既保證人民健康,又減少和杜絕傳染源。冬季對微絲蚴陽性者或微絲蚴陰性但有絲蟲病史和體徵者進行普治。

  ***3***流行病學監測

  加強對已達基本消滅絲蟲病指標地區的流行病學監測。在監測工作中應注意:

  ①對原陽性病人進行復查復治;對以往未檢者進行補查補治,同時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發現病人,及時治療直至轉陰。

  ②加強對血檢陽性戶的蚊媒監測,發現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戶為中心,向周圍人群擴大查血和滅蚊,以清除疫點,防止繼續傳播。

  ***4***保護易感人群

  在流行區採用海群生食鹽療法,每公斤食鹽中摻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鹽,內含海群生50mg,連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絲蚴陽性率。

  以上是乳糜尿的預防措施,望大家重視,避免患疾病,積極預防對身體健康很有益處,群防群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