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專業選擇技巧

  愛人是適合自己的最好,考研專業當然也是如此。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一、結合興趣愛好,瞭解將來欲從事的行業或工作

  需參考各學科門類就業前景:如遇具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問題,請從網上查詢或詢問相關專業的同學老師。

  以下是大概情況:

  經濟學、管理學是目前相對最熱門的專業,生物學、心理學及歷史學、哲學等文科專業相對較冷門,但是付出與收穫是成正比的,專業熱門、好就業就意味著競爭激烈、難考,專業相對較冷就意味著競爭不太激烈,相對好考。根據自己情況作出價效比最高的選擇。

  二、考數學與否

  數學不好儘量放棄。因數學為150分,又是最容易拉分的課程,如準備不好很容易與其他考生拉開幾十分的距離。如數學成績好,學數學則佔有優勢。

  不考數學的學科: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軍事學;其他學科並非是全都考數學,比如管理學中的檔案學就不考。具體到學校,需要以學校的招生目錄為準。

  三、分數線高低

  成績好,複習充分的可選擇分數線高的;起步晚、基礎差的可選擇分數線低的。經濟類、管理類、文學類分數線居高,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工學分數線相對偏低。

  四、專業可能受限

  醫學、農學、軍事學這幾個專業不喜歡招跨專業的學生,別的專業儘量不要跨考這幾個專業。

  五、統考課程

  教育學、心理學是理學線、歷史學、農學、法碩、西醫綜合、計算機2009年第一年統考。這些課程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是統考。但是2013年有些統考專業有些改革,比如教育學、歷史學、農學門類各學科可選用全國統考或全國聯考試題,也可使用招生單位自命題試題。請以報考學校招生簡章為準。如果報這些課程,可由名校的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做其專業諮詢師輔導其專業課。複試時再給找報考的目標院校的研究生輔導專業課。

  六、弄清楚考生類別

  統一考試考生類別分為統招本科、同等學歷兩類。溫馨提示:統招本科考生報考基本無限制

  同等學歷考生報考限制要求較多,就專業而言,多數學校要求同等學歷考生不能跨專業報考。

  同等學歷是指以下幾類:

  未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但業務水平達到本科生畢業水平的生員;大專畢業工作兩年以上或者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生。成人教育和自學考試本科學歷是國家承認的。成人教育本科往屆生可以直接以本科生的資格報考。而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生由於報考時每年的11月中旬並沒有取得本科學歷,所以只能以同等學歷的資格報考。

  如何選擇考研的專業

  1、你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考那個檔次的學校,報考那個學校。然後到這個學校的網站看一下招生簡章,裡面會有具體的考試科目要求,各校是不一樣的。這是個很煩悶也是必須要做的。為了提高成功率,你需要過濾專業課的考試科目,選取你感興趣或是學習不是很費力的科目考試。

  2、在檢視招生簡章時,要認真閱讀關於跨考的規定、一些明確的或隱含的問題,這些都要注意是否適合你的條件。

  3、等選好學校與研究方向後,到大學或周圍的小書店裡看看,先買點舊書看看找找感覺。這些小書店的老闆很神通,你要什麼資料一般都能搞到,且舊書比較便宜。一些跨考的同學就是這樣的做的。感覺好了,就等報名時新的大綱下來了再買新的書看,不過一般變化不大。如果看這些專業課就像看天書或無法集中精力看進去,勸你還是及早回頭,考慮是否轉回頭還考你原專業,不要把準備時間耽誤了。

  4、綜合上述的回答。若要跨專業考研,要有做好考高分的準備。還要多看所轉專業本科的其它教科書,複試時老師是不會只提制定書本問題的,往往要擴散到本專業相關課程的相關問題。

  5、如果你的本科專業不是垃圾的實在找不著工作,千萬不要跨專業。因為跨專業後患無窮,沒有本科的基礎,人家就算四年本科再怎麼沒學,耳濡目染也比你強,你會永遠比別人矮一截,而且本科的專業就算廢啦。找工作的時候,人家也都看本科專業的,本碩專業不一致,就是一種很尷尬的情況。

  6、適合數學類專業跨考的多數就是金融、統計、財會類。理、工科類轉專業跨考管理類、文科類較容易成功,反之較難。醫學類的向外跨考除理工類外尚可,反之幾乎可能性不大,這是因為醫學專業知識太專業。而醫學類小範圍的跨考倒是成功率較高,我見過護理類的跨考兒科臨床醫學、護理跨考醫學檢驗學成功的考生。

  考研專業怎麼選擇

  一是正確的為報考專業定位。考生在報考專業時應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準確地為自己定位。根據自己的專業素質與學習能力來選擇報考方向。部分專業總報考人數多,但並非所有學校的競爭都很激烈。參考專業報考競爭力時,不宜僅以報考人數來判斷專業的冷熱程度和競爭激烈程度;不應該盲目地跟從報考所謂的熱門專業。從實際出發,量體裁衣,準確地為自己定位,這才是明智的選擇。一般來說,多數人考研還是為了一個文憑,為了畢業後找個更好的工作,因此,還是想選一個比較“熱門”的專業。然而問題在於時代發展很快,而且往往出人意料,一些專業也往往跟著時代的需求變化而變的前景難測。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正確的判斷一個專業的發展前景呢?關鍵還得根據社會的發展來判斷人才供求關係,以及看專業本身的教學情況。把握經濟和社會的巨集觀走勢,判斷社會各行業微觀需求。例如,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是資訊科技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因此像計算機這樣的人才很長一段時間內肯定都是走俏的。再比如,中國目前第三產業急需發展,因此像金融、貿易這類人才短期內不會飽和。大家可以從三個方面考察下自己選擇的專業是否合理:

  1.認真分析行業情況,考察需求總量

  有些行業人才需求伸縮性很大,向其它行業滲透也很厲害,因此短期內很難飽和。例如法律專業,除了司法部門,其它各行業對法律人才的需求都在逐漸增大,社會對法律人才的總需求極大。而其它一些專業性比較強、分界明顯的專業,就總會有飽和的時候,例如外貿人才。這時,你就需要大致瞭解這些專業目前缺口多少,每年畢業生量又有多大,會不會幾年後就出現人才過剩。

  2.參照國外情況,發展的眼光看專業

  儘管社會制度不同,但各個國家在發展的近似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相似性。因此,發達國家的今天可能就是我國的明天,那麼看看他們的專業人才需求變化情況,可能會有借鑑意義。例如,西方心理諮詢業務如日中天,而據有關報道,中國目前心理有問題的人一點不比美國少,只不過暫時還沒有閒錢和意識。等再過十數年,情況可能就大不一樣,因此心理學專業應該是大有前途的。

  3.實際考察,看專業辦學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學校的所謂熱門專業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根本就不具備相應的師資、經費和條件,僅僅為了趕時髦而開設。如有些地方性的師範學院開辦什麼金融專業等等。這種專業,考進去也學不到什麼東西,耽誤時間。

  二是正確的認識自身的能力水平。無論做什麼,興趣是關鍵。只有選擇了自己立志研究的方向,從近處著眼來說,考生才能將漫長的複習過程堅持到底; 從遠處來說,才能在未來的研究領域或事業上有所突破。總言之,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可能將決定一生所從事的職業。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實力。只有既認清形勢,又認識自身實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各個專業有自己的學科範疇,不同專業之間的學生在知識體系和結構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需要在專業課上面投入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早下決心,早定專業,早下手進行復習,才有可能減小學科跨度之間的距離。專業和招生單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報考的4種基本模式:本專業本校報考,本專業跨校報考,跨專業本校報考,跨專業跨校報考。不同報考模式複習備考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是不同的。下面王老師提醒下廣大考生選擇專業時需要規避的幾種毛病:

  鼠目寸光:判斷專業如何,就業前景好壞,是否有市場,只看眼前。時間過得快,專業勝衰更快。幾年工夫,足夠從大紅大紫落到無人問津。大三起碼要大概地看到研究生畢業時專業的發展趨勢。人云亦云:缺乏自我認識,沒有判斷力。明明讀懂一個法律條文都要花上半天,看到別人一窩蜂報法律,自己也要去湊熱鬧。急功近利:絕大部分情況下,選擇專業其實主要依據的就是"功利"標準。但凡事不能過頭,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不達,因為那樣會矇蔽你的眼睛,造成專業選擇上的失誤。

  對專業選擇沒有正確認識:計劃經濟時代,一個人上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去什麼崗位,都是很死板的,而且往往一輩子不動。今天,所學專業和就業去向已不再死板地對接,學語言的去了公司,學哲學的去了企業,都是很常見的現象。而且,職業生涯早也不再從一而終,跳槽成了家常便飯。據對北京地區高階白領的調查表明,98%的人有過跳槽經歷;62%的人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原先的專業無關。許多知名企業的老總並非企業管理專業出身,相反倒有不少哲學、中文的畢業生。因此王老師建議:選專業不要抱著“一輩子跟定它了”的想法,看開一些。其實,不論哪個專業,關鍵是要搞出點名堂來。只要有成就,其他一切物質上的、精神上的回報都只是水到渠成的東西。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