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區域地理的複習方法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對大家的高考地理備考有所幫助。

  區域地理的複習方法:

  一、瞭解知識系統掌握內容結構

  區域地理的知識系統一般都是從總論到分論。總論從巨集觀上了解自然條件,如位置、地形、氣候、河湖、生物、資源等;還有人類活動如農業、工業、商業、旅遊業、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論按分割槽論述不同地區的自然特徵、發展狀況、人文景觀、人地協調發展等,以及地域之間的差異。掌握知識的層次、脈絡及相互關係,繪出知識系統圖或列出系統聯絡表,是複習的重要環節。

  結構是區域性知識的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概括。複習時一般先要了解其組成要素,然後再考慮其相互關係,繪出結構式或關係式。如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地形包括地勢、地形型別及分佈、地形特徵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氣候包括氣候因素、氣候要素、氣候特徵、氣候型別、氣候分佈、氣候資源、氣象災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況、水文特徵、各段劃分、利用與改造等;湖泊包括型別、特徵、演變、利用等;工業包括部門、佈局、產品與市場、原料與能源、資金與技術等;農業包括型別、分佈、作物或產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型別、路線、作用或意義、樞紐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職能、規模、位置特點、發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主要有因果關係、主次關係、並列關係、包含關係等。繪製圖表時可把組成要素列在方框內,然後根據它們的關係分別用箭頭、大括號、破折號等聯絡起來。

  二、重視空間分佈建立聯絡線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及變化,都需要依存於一定的空間位置,在此基礎上才有空間聯絡、空間結構,以及空間思維、空間想像的出現。這一切要密切結合有關影象,以具體的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為憑藉,展開想像,拓寬思路,建立聯絡線索,使知識多方聯絡,形成網路,便於提取應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從名稱、位置、輪廓進行讀圖記憶,再瞭解界線及相互關係,最後還要從圖上掌握通過該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經緯線,或通過其中部的經緯線,以作為參照。

  在掌握某項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的基礎上,即可進一步聯絡記憶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聯絡線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塊分佈——全球火山地震帶一年輕的褶皺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佈。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佈——洋流的分佈——氣候型別分佈——世界自然帶分佈。並由此可聯絡植被型別的分佈——農作物的分佈——農業型別分佈——土地利用型別等。

  再如:把城市、交通線、區域三者聯絡起來,按點、線、面結合,點連線,線穿點,點線帶面,來思考點的分佈規律、線的延伸方向、面的區域特徵。這都需要以影象上的地理事物分佈為基礎,才能分析聯絡、總結規律、綜合特徵、類比差異、瞭解發展變化,使地理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便於記憶、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