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如何按周線選股票

  股市中的“傻瓜”如何成為股票高手。有個簡單的辦法,實際上可以用周線來劃分個股.只尋找股票的上攻趨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傻瓜級股民看周線選股技巧,歡迎閱讀。

  傻瓜看周線選股技巧:看K線:

  K線是最重要的指標。指標之王。單獨的K線就是看柱子高低,是紅是綠,如果有影線,是上長還是下長,就這麼多,組合K線不過就是這些的簡單重複而已,當你把所有的什麼“黃昏之星”“啟明之星”“三烏鴉”……所有這些K線組合都看完之後你就知道K線真的就這麼多,其他都是花架子,不要記什麼“雙針見底”因為這個雙針沒有標準,也沒人敢說雙針後就不會下跌了,所有以上說的你只要開啟K線驗證一下就會明白了。

  K線的真正含義是多空交戰的結果!或者說平衡。每一個時點對應一個價格,在那個時點,那個價格是多空雙方認為合理的價格。下一個時點如果多方認為價格偏低就會買入,股價上升-達到平衡。下下個時點,空方認為價格偏高,賣出股票-股價降低-達到平衡!所以股價是一個多空交戰的結果***平衡點***的連線!這些話你沒有聽分析師說過吧,分析師就像一個高中生學了一點科學結論就回家跟爺爺奶奶吹牛光的波粒二象形,殊不知科學永遠不是結論而是實驗!如果你炒股票也像一個高中生一樣背背結論就行了的話你永遠也賺不到錢,股市裡所有的諺語都是對的,但是都有一定的語境和適用條件的!

  傻瓜看周線選股技巧:看均線:

  均線是價格的追隨者。股價牽引著均線往前走,而非被均線阻擋支撐,所以提均線的支撐壓力的都是本末倒置了!均線的演算法是收盤價的連線。收盤價很重要。價格是多空交戰的結果,而收盤價是當天多空交戰的結果。股價上漲,當天多方勝利,股價下跌,當天空方勝利。這表示什麼呢?說明當天多方投入的資金比空方多,再比較成交量的變化,如果成交量放大,說明增加的成交量是多方的,這個很正常。股價上漲一般會伴隨成交量的上漲,成交量的上漲也代表多空分歧變大,有多少人認為會上漲就有多少人認為會下跌,否則就不會成交了。如果股價上漲而成交量下跌了,說明空方相比昨天減少了,成交量的減少一般說明多空想法一致,如果價位又比較低,那就是一個很好的買點。回到均線,哎我又跑題了,但是股市就是這樣一個市場,根據不同的指標判斷資金的流向,進而決定買賣,所有現象都不是孤立的,所以說不要看到紅傘兵就跟著買,那也許是人最後的拉高出貨呢。再回到均線,均線的作用就是告訴你近一段時間股價的走向,選的是收盤價就比較有力度,五日均線上漲,說明最近五天股價在漲。還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均線只是指明方向,不是一個買賣點指標,所以不能用來選買點。另外要搞清楚自己做的是長線還是短線,如果平均持有一週左右,那麼60日均線120均線對你根本沒用,只關注10日和20日均線就可以了。

  傻瓜看周線選股技巧:看macd:

  macd是均線的升級版!均線無法選擇買點,但是這卻是macd的長項,而且macd有很強大的背離功能,準確性僅次於成交量,而且比成交量容易判斷,所以發明macd的人真的是個天才!macd有一個0軸,多空分界線的功能十分明顯,所以說這是個強大而實用的指標!但是macd最重要的功能是迅速找到背離的股票,然後看成交量,如果也是背離的,那此股一定會漲,至於在哪裡買要用到macd,以及漲多少要看運氣。macd先學背離,背離就是看兩條線和紅綠柱區是否跟價格匹配,底背離就是價位下降但是雙線和紅綠柱區卻上升。一般一次背離就行了,但是也有奇葩的能背離三次,但是這種的漲的也大。可遇不可求。更加普遍的是二次背離,然後看成交量,如果成交量太大的話可以再等等,為什麼呢?這裡就要說到背離的本質了。背離是什麼呢?背離是物極必反,就是跌到一定程度後的產物。理解背離之前先看看完整的下跌上漲週期是怎樣的。首先是一波上漲結束轉去下跌,剛開始大家以為這是回撥,所以下跌的時候成交量沒有明顯變化,有人會抄底,可是隨著這個底跌跌不修大家知道是人家出貨了,所以成交量放量下跌,這個時候還不賣的都是***,不解釋,然後大家手裡的存貨會越來越少,成交量會越來越少,成交量少說明大家意見一致:下跌!下跌是有慣性的,當然上漲也有***其實這就是道氏理論的核心***,成交量就越來越低越來越低。聽說過“地量地價”嗎,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這就是它的語境和適用條件。這個時候股價雖然在下跌但是macd雙線的節點和紅綠柱區卻並不跟著下探,而是上漲,這就是背離,背離是出現在成交量縮量到地量的末期產生的。背離產生後,成交量也縮到位了就可以鎖定在股票池了,然後用macd和0軸的距離選擇一個合適的買點就行了,之後的事情就是拿穩你的股票,等他放量上漲就行了。

  傻瓜看周線選股技巧:看成交量:

  成交量為什麼放在最後說呢?因為成交量是最難的,也是其他三個的基石。弄懂這個你就鐵定賺錢了。所以關於成交量不要多說了。有心學習炒股的總歸會賺錢的,你之所以沒能炒股賺錢,那是因為你不夠喜歡炒股,至少沒有那些不圖名不圖利而且不知道一輩子能不能出成果的科學家那樣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