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是怎麼形成的

  陰虛,中醫名詞,同陽虛相對。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象。陰虛主症為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陰虛的相關知識。

  :

  病因病機

  陰虛多由熱病之後或雜病日久傷耗陰液,或因五志過極房事不節過服溫燥之品等使陰液暗耗而成陰液虧少,機體失去濡潤滋養碩土,同時由於陰不制陽則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故表現為多次一派虛熱乾燥不潤虛火躁擾不寧的證候。

  陰虛可與氣虛血虛陽虛陽亢精虧津液虧虛以及燥邪等證候同時慢性存在或互為因果,表現為病人氣陰虧虛證、陰血虧虛證、陰陽兩虛證、陰虛陽亢證、陰精虧虛證、陰津***液***虧虛證、陰虛內燥證等陰虛,進而可發展成陽虛,亡陰陰虛可導致動風氣滯血瘀水停等病理變化

  中醫認為腎虛病症有陰虛陽虛之分,補腎應當針對腎陰腎陽的不同就讀採用對症的相應方法進行理論。腎陰虛者常見有肺熱、咽燥、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舌苔偏紅等症狀,可選用海蔘、枸杞、甲魚、銀耳等浙江進行滋補,飲食中應多吃清涼食品如山藥、芡實、金銀花、綠豆、決明子、魚湯等;腎陽虛者常見有肢體畏寒、精神萎靡、腰痠耳鳴、舌淡體胖等症狀,應選擇羊肉、鹿茸肉、蓯蓉、肉桂、益智仁等補之。

  著名學者聶文濤先生總結四句科普:“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這四句話雖然不能涵蓋辨證的全部,確實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虛症。而陰虛可見於多個臟器系統組織的病變常見者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以並見各臟器的病狀為診斷至今依據。

  主要症狀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而陰虛是一種非平衡狀態,就是說你的身體出現了問題。陰是指體內的體液,包括血液、唾液、淚水、精液、內分泌及油脂分泌等;陽則指身體的機能。

  陰虛者表現為陰津不足,身體呈缺水狀態,以致眼乾、鼻幹、口乾、面板粗糙、頭髮乾枯等。其典型症狀是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暈眼花、腰膝痠軟、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間盜汗、手足心發熱、耳鳴等。

  此外,陰虛體質者還容易“上火”,表現為性情急躁,心煩易怒,情緒易波動,動不動就要來“火氣”。所以,陰虛者應該經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穩定心態,還要學會及時轉移不良情緒。

  臨床表現: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腰膝痠軟,性慾亢奮,遺精,女子經少或閉經,或崩漏,形體消瘦,咽乾口燥,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女性陰虛嚴重者可導致亡陰症,症狀為:汗熱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熱、手足溫、躁妄不安、渴喜冷飲,或面色潮紅、舌紅而幹、脈細數無力。此屬體液大量消耗而表現出的陰津枯涸的病變,為危重症候,應及時予以滋陰補津。

  補陰可以緩解女性陰虛症。由於陰虛造成人體營養不良,將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與生命活動,尤其是都市裡工作的白領女性,很容易出現手足心熱、盜汗、咽乾、口燥等現象。若能及時補陰,不僅可以預防陰虛症狀的出現,還可以對已出現的不良症狀進行調節,起到治療的效果。

  具體表現

  陰虛多因血虛,“陰虛生內熱”,表現為五心煩熱、口乾 咽燥,神煩氣粗,尿黃便乾等;體質虛衰、心悸氣短、頭暈眼花、精神狀態差;月經不調、面色無華、黑色素沉著,黃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擾;過早進入更年期;一般多見於女仕、各種機能亢進性疾病如肺結核、長期低燒等。

  陰虛的人應該多吃一些滋補腎陰的食物,以滋陰潛陽為法。常選擇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綠豆、藕、馬蘭頭、大白菜、黑木耳、銀耳、豆腐、甘蔗、李、桃子、西瓜、黃瓜、百合、山藥、烏賊、甲魚、海蔘、鮑魚、螃蟹、牛奶、牡蠣、蛤蜊、海蜇、鴨肉、豬皮等。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涼,都有滋補機體陰氣的功效。可適當配合補陰藥膳有針對性地調養。

  陰虛火旺的人,應少吃辛辣的東西,火鍋最好少吃,雞肉也不要多吃,蒸、炸、爆、烤的食物也應少吃些,水果中龍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陰虛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飲的,冷飲對陰虛有調整作用,當然,鼓勵多吃但也不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