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過依賴獵頭
導語: 獵頭,意為物色人才的人,是幫助優秀的企業找到需要的人才,這個詞另外的說法叫做高階人才尋訪。“頭”者智慧、才能集中之所在,“獵頭”也可指獵奪人才,即發現、追蹤、評價、甄選和提供高階人才的行為。
不要說中國獵頭公司裡的人員流動太頻繁的現狀了,就算是你跟一個資深獵頭私交甚篤,也無法開啟職場的另一片天空。
有位做電腦銷售的人提起過,在他剛被獵了一年後,那位熟悉的獵頭又打電話來問工作情況。原來是手頭又有一個職位。聽說電腦銷售工作得還不錯,獵頭遺憾地說:我們不可以連著賣你兩次的。除非你中間跳過槽。
若是相信有些獵頭說的,讓我們為你度身訂造職業生涯,你就做夢吧。
事實上,經歷和人脈都豐富的職場人都在有意無意搶獵頭的生意。
我有個開獵頭公司的朋友有次看到我的名片盒,驚訝地說:“你有這麼好的資源,不開獵頭公司可惜了。”做新聞媒體的人,哪個人的名片盒裡沒有成百數千張名片,而且大多是業內的佼佼者?這些對記者編輯來說大多是一次性人脈的小紙片,在獵頭公司看來沒準就能促進好幾樁生意,尤其是對我朋友這種小型獵頭公司來說。他手裡有兩三家制造業的大客戶,每年光是服務這幾家,已經活得十分滋潤。我的名片盒其實還不足以讓他驚喜,要是碰到哪個專跑製造業條線的記者,他才是挖到金礦了。
沒有人會拒絕讓獵頭公司知道自己的資料。即使現在的工作很好,誰又會介意多一個選擇呢?有些大的獵頭公司會時不時地聯絡你,更新你的履歷。這在我看來,就像有個專科門診私家醫生一樣,保持著常規聯絡,對雙方都有益。
但是指望著靠獵頭有大發展,就有點不上路了。首先,在中國,你能指望跳到第三個工作的時候,你認識的那個獵頭還在那家公司,並還在做獵頭嗎?這種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第二,若想被“獵”得體面,最好是等著獵頭來找你,而不是你去找獵頭。這是個誰求誰的問題。通常的原則是,在職的時候最好賣,一旦處於離職的狀態,就變得燙手。這有點像買河鮮。在水裡遊的時候被買走,價格總是很高,一旦離了水,就不值錢了。第三,你還真指望老被獵啊。老是跳來跳去的人,恐怕你敢去找獵頭,人家獵頭也不敢見你。賣一個,沒多久就跳了,壞名聲啊。
但多認識幾個獵頭總是沒壞處的。我有個女高管朋友在離職的半年時間裡,把全中國前20位的獵頭公司都約談了個遍,把大中華市場適合她的職位搞得一清二楚。如果獵頭是專科門診,她等於是看遍了所有名醫,還是免費的,多合算。我還有個朋友甚至喜歡啟發獵頭改變對自己的認識,他會說:你別老把我看成是做市場推廣的人才,其實你沒發現,我也挺適合做銷售的。有銷售的職位,我也可以去“面”一下。
其實只要你在一個行業裡做得久了,時不時也會碰到有老闆讓你幫他們介紹人選的事。不知道你遇見過沒有,反正我是遇到過好幾次。在這個意義上,人人都有機會做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