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月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非所有者投入資本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年。具體內容如下,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一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義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

  根據目前25個省***區、市***公佈的資料,中新網記者梳理髮現,上海、北京、江蘇、福建、廣東、天津、山東這7個地區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了14153元;北京排第二,為13503元;江蘇位列第三,為11516元,這三地也是目前全國僅有的三個收入突破1萬元的地區。

  目前,青海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末位,僅為6212.87元;甘肅排倒數第二,為6258.56元;寧夏倒數第三,為6272元。
 

  甘肅增幅最高 17省份增幅超全國

  從收入增幅來看,甘肅、新疆、江西、貴州、青海、湖北、河北、天津、湖南、雲南、安徽、四川、寧夏、福建、北京、重慶、陝西這17個省份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過了全國水平。河南則與全國水平持平。

  其中,甘肅增幅最高,達到了10.6%,其次是新疆,為9.6%,貴州和江西兩省增幅同為9.5%,並列增幅第三位。廣西增幅最低,僅為6.9%。

  多數地區的收入增速跑贏當地GDP增速。如,北京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長8.4%,跑贏了6.8%的一季度GDP增速;河北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698元,同比增長9.0%,跑贏了全省6.2%的經濟增速。
 

  2015年有多少:

  中國員工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該數字引發熱議。儘管中國人均月薪位列所調查76個國家的第57位,但網民還是紛紛驚呼“拖後腿”了。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報道稱,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近日釋出72國工薪階層收入調查報告,稱全球平均月薪水平為1480美元***約合人民幣9327.7元***一個月,一年工資不到1.8萬美元。

  相比之下,中國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4元***,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位列72個調查國家***地區***中的57位,也就是倒數第16,不得不說寒酸。此外,中國香港和澳門分別排在30位和52位。
 

  世界人均月收入1480美元

  忽略全球最貧窮地區,ILO首次粗略地計算了全球平均工資,範圍涉及72個國家***地區***。其中,盧森堡工資水平高居榜首位置,月平均工資達到4089美元,將近全球平均工資水平的3倍。

  ILO經濟學家是這麼計算的:首先,收集列入統計的每個國家各個領域平均工資,與該國勞動者人數相乘,得出各國的總收入後,將所有列入統計的國家總收入相加,除以全球勞動者人數,以此計算出世界人均月收入應為1480美元,也就是一年接近1.8萬美元。1480美元的月收入不算小數目,但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2美元。

  事實上,ILO的這組資料並不盡善盡美,首先,它無法統計所有國家的收入狀況,沒有包括像奈及利亞這樣的國家;其次,統計的僅是工資,個體戶或自由職業者的收入沒有被納入統計範圍內。在發達國家,九成勞動者都是工薪階層,但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率要低得多。

  儘管中國工資水平並不高,但BBC報道稱,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計算,因為人數較多,中國員工的平均工資對全球資料的影響巨大。
 

  工資反映生活質量

  嚴格來說,這裡使用的美元並不是通俗意義上的“美元”,而是被稱為“購買力平價法貨幣”,但它們在價值***購買力***上是相當的,也就是說,各國的人均收入被轉化為以美元購買力為基準價值的數值;這裡所說的人均月收入,其實是這一收入在美國的購買力。

  “假設一個人在中國的月收入是1500元人民幣,如果拿到銀行去,只能兌換到200美元。”ILO經濟學家帕特里克·貝爾瑟解釋,“但在中國人們可以用 1500元買到的商品,其價值在美國折算成美元的話,則相當於400美元。”這就是ILO此次首次公佈的資料的真正意義。貝爾瑟指出,全球工資水平其實仍相當低,“世界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仍是比較低的,儘管一些地方十分繁榮”。
 

  ●資料意義

  貝爾瑟認為,ILO的工資資料的意義很大,“畢竟工資是個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參照。它會告訴你,世界上其他人月底能拿到多少收入,他們的經濟狀況跟你比起來怎麼樣,他們有能力購買什麼,可以多久出去旅遊一次,可以承受什麼價位的住房,比人均GDP更有含金量。”
 

  誰在拖的後腿?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日前對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月收入做了最新統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均月收入是1480美元、約合人民幣9327元。其中,中國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位列所調查72個國家和地區的第57位,不到均值的一半。其中,盧森堡的工資水平是最高的,月平均工資達到4089美元,接近72個國家和地區平均工資水平的3倍。而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城鎮居民年人均總收入是23979元人民幣,相當於每月2000元左右。

  以上這段新聞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又給平均工資拖了後腿,另外還有一點疑惑:為什麼國外統計的月收入會比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高出一倍多?事實是,該數字並非名義上的收入,而是購買力平價換算之後的收入,這顯示的是實際的購買力。

  從以上新聞中,我們至少可以讀出兩點,第一,中國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與GDP規模明顯不符,論GDP咱們已經是世界第二,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被遠遠的落在後頭;第二,名義薪水折算成購買力平價薪水之後,增加了足足一倍多,但iphone、膝上型電腦之類可貿易商品在中國反而更貴,這說明了在中國服務***不可貿易商品***的價格被嚴重低估了,其背後反映的問題仍然是中國人工資收入過低。

  我們就拿富士康為例,蘋果公司每部iPad的利潤達150美元,為銷售價格的30%。與此相比,中國工人分得的利潤卻少得可憐,以工資形式返還給中國工人的薪水僅為每部8美元,佔售價1.6%,這比iPad主要零部件供應產地韓國所得到的收益***34美元,6.8%***低得多。生產iPad的中國工人根本就買不起自己生產的商品,用更加直觀的語言來描述就是,一箇中國工人連續工作兩個月,所得薪水正好可以購買1臺iPad,但他兩個月內生產的iPad數量達到了63臺之多,其餘的62臺都是在給別人打工。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你要知道富士康的工資水平在中國來說還算是高的,因此吸引瞭如此多的人跑去這家“血汗工廠”打工,即使連續有跳樓事件也阻擋不了求職者的腳步。由此可見中國的平均收入水平的低下。還有證據表明,很多潛在的自殺者就是看中了富士康的高額賠付,才跑去上班,有一位自殺者在給父母的遺書中稱,這是他為家庭做的最後貢獻。此後富士康內部協議規定“自殺不賠錢”,竟然奇蹟般的終止了“連環跳”。由此我們也知道了中國工人一條命的價格,也就幾十萬人民幣,摺合後才不到十萬美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騰飛,可以說人人都享受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但奇怪的是,社會上的戾氣卻越來越多。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表示,物質豐富之後他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其實並沒有提升多少。

  筆者未能從統計局查到城鎮就業人員工資總額,我們只有用城鎮就業人員工資中位數近似地推算出城鎮非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總額為2515×12×3.7102億-70914.2億=41060億元。

  由於城鎮非單位就業人員為37102萬-1523***萬=21865.6萬人,這樣,我們就可算出城鎮非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是41060億÷2.18656億=18778元,即每月1565元。

  如果把全社會就業人員的工資放到一個盤子內統計,那麼,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月工資中位數就是***2515×37102萬+438×39602萬***÷76704萬=1443元。

  由此,我們推算出2012年中國月工資現狀:全社會就業人員工資中位數為1443元;鄉村就業人員工資中位數為438元;城鎮就業人員工資中位數為 2515元;城鎮非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565元;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3153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2396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3897元。

  討論工資改革,必須在這個真實國情的基礎上討論,決不能各說各的利益。公務員工資是高是低,公務員自己是利益當事方,自己說了不算。工資高低是比較出來的,必須讓統計資料說話,不能主觀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