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行業為什麼需要改革

  導語:重慶計程車司機罷運事件發生後,引起了社會和學界對我國計程車業的關注,大家紛紛批評現行的監管體制,提出了種種改革的設想。的確,現在出租車改革了。

  近日,有媒體稱,隨著專車、快車接入量持續攀升,深圳計程車行業正遭受猛烈衝擊。計程車企紛紛呼籲,希望政府儘快出臺相關規定及措施,將專車等納入監管體系,保證行業有序發展。

  社會各行業之發展,往往都有這種現象:正常的執行模式往往不能滿足人的需要,然後其他模式出來競爭,由於其他模式無“束縛”,所以很快佔領市場,這引起了原模式不滿,然後政府調停並改革。但不管政府是取締還是規範新模式,其結果都會促使該行業進步,從而也就使政府治理社會進步和社會自身進步。計程車行業就是一個例子。

  計程車的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因而導致其他一些執行模式出現。舊時如麻木、摩的,現在如專車、快車,這些無疑極大地方便了大家。然而衝擊了計程車的利益,於是必有一番較量。

  麻木、摩的雖便宜便捷,但不安全,且影響城市形象,所以被取締。因為社會輿論對他們支援不多,所以可能他們對計程車行業改革貢獻不大,但多少應該還是有點貢獻吧。

  而專車則不一樣了,它是對傳統計程車挑戰的一個新階段。它便宜便捷,又一樣行車安全,所以傳統計程車肯定競爭不贏,因此只好向政府訴苦、求援,要求“儘快出臺措施及規定,嚴格管控專車發展,將它們納入同等的監管體系,保證出租車行業有序發展。”

  筆者以為,無論從利益上、管理便利上還是心理上,對政府來說,傳統計程車都是行業裡的“正統”,所以政府應該會應計程車公司的呼籲,對專車進行治理。但現在輿論支援專車,如果取締,交換條件必須是對傳統計程車進行改革,使它們提升服務降低費用;如果規範,當然更好,因為還沒規範的專車越來越多,會使市場更亂,消費者權益和人身安全無法很好保障。

  雖然規範後的專車或許不如規範前便宜便利,但絕對還是會比傳統計程車便宜便利,不然專車這一新事物的出現就失去了意義,該行業就固化不動,這肯定不符合社會是在不斷髮展的規律。如果專車真像傳統計程車一樣了的話,那麼相信一定還會再有新型別的計程車來衝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