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正能量的勵志故事

  人生,除了拼搏你別無選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這一年,你敢說沒有浪費嗎?

  我一直覺得博叔完全是個人生贏家。

  28歲之前,他的人生好像一輛直達車。老師滿意,父母驕傲,朋友羨慕,同學嫉妒。本科土木,碩士旅遊,目前工程管理博士在讀。做過外貿,幹過石化,當過導遊,帶著一群黑臉白臉黃臉的人各地遊走。現在專職大齡學生黨,兼職揹包旅行客。

  得空練得一手好字,畫幾幅小畫。大多數時候,都是獨自一個人,揹著一個大包,帶著一臺相機,穿梭山川湖海,停留於煙火人家。

  這一年,他邊走邊學,去了11個城市。在路上,他遇到一些想要逃脫職場的小年輕。有些人迷茫,有些人困惑,有些人覺得每天很累,卻依舊一事無成。

  博叔說,古人告訴我們,要學會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是,很多時候這個苦吃了,是不是有意義,只有你自己明白。

  職場上,沒有眼淚,也不相信苦勞,只有功勞才能衡量你的價值。隨時記得提升自我價值,為你自己創造價值,為企業創造價值。還有,如果一個地方一年下來依舊只讓你做雜事,根本沒有提升自我價值的學習機會,這個時候,也應該適時停下思考未來想要走的路了。

  博叔一直是個高效能的人。前兩年在一線城市和一眾年輕人廝殺,他有所得也有所失去。他明白,所有的幸運都是努力的結果。在職場上,他專注,忍耐,拼博;在生活中,他隨性,自在,灑脫。

  後來,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他放棄了那麼高薪的職位,又回到學校。

  他笑笑說,關於生活,有錢有閒是一種,活得簡單、心安也是一種。

  所有人都覺得他是一個瀟灑的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人生跟你共度最多的還是你自己,所以盡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點意思的人吧。

  他熱愛他的工作,所以拼搏。他熱愛他的生活,所以努力。也許,正因熱愛,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自在。

  這一年,他去了這麼多城市,看過那麼多風景。在路上學會了法語,在路上兼職賺錢。

  也許不是每一種人生都金光燦燦,但是,這樣的人生卻是他想要的。這一年,他說,過得還不錯。

  他走到哪都會帶著《小王子》這本書。聖·埃克蘇佩裡在書裡告訴所有的大人,生活才不是生命荒唐的編號,生活的意義在於生活本身。

  小澤回到三線小城,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一年,對她來說是挺折騰的。這一年,她換了兩份工作。這一年,她成了別人眼中“不務正業”“不思進取”的人。

  在第一份工作離職的時候,HR姐姐說,你這樣的人放在北上廣分分鐘就是死。小澤非常不理解,難道去了北上廣吃苦的人生就是好的?不能承受北上廣壓力的人生就是壞的?

  她家在三線小城,有愛她的父母,家境雖說不上富裕但也還不錯。雖然回到了小城,但是工作後的她從來沒有拿過父母的錢,靠著自己的能力,交房租,養活自己。靠著寫點小文章,每月會多個幾百塊收入,還能邀請三兩好友下個館子,喝點小酒,吃點小肉。

  她一直不明白那位HR對她說的話,她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去大城市拼搏才算是拼搏,小城市的努力難道就沒有意義嗎?她也不明白,在小城市生活的人生就是浪費嗎?她不想去北上廣就是沒上進心嗎?

  她不明白,卻也不在乎。因為,她知道這一年自己過得還不錯,雖然折騰地換了兩份工作,但是每一次都有所成長,有所收穫。剛畢業的她,現在的工資收入已經能養活自己了;每個週末都能回家,吃頓爸媽做的飯菜,陪他們聊聊,偶爾還能出去旅行。她很滿意這樣的狀態。

  她說,這一年最開心的就是拿到了稿費。那是別人瞧不上的小錢,但是積少成多,一年下來,終於能給媽媽買一件不錯的衣服了。

  這一年,她回到小城市。沒有血雨腥風的廝殺,但是,她依舊在努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專業。

  就像作家麥家所說,生活大半的意義在於尋找和發現生活的樂處,不用著急追趕,時間會毫無保留地把未來給你,把年老給你,把智慧給你。

  嗯,自己的人生,就讓自己來定義吧。大城市,或者小城市,只要是你追求的,便是你自己的人生。

  你呢?這一年,你過得怎樣?年初定下的目標,現在是否都完成了?

  無論是在北上廣,還是在小城市,你是否一直在努力,不曾辜負這一年的時光?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日子不如人意,生活上一團糟,工作上一事無成。有迷茫,有苟且,被否定,被懷疑。但,如果你還是那個努力向上、生氣勃勃的自己,不也是一種成長嗎?不也值得鼓掌嗎?

  就如哲學家尼采說的那樣:也許你感覺自己的努力總是徒勞無功,但不必懷疑,你每天都離頂點更近一步。

  然而最怕的是,你沒有任何計劃、沒有思考地去努力,那也許都不算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這一年的餘額不足10%,希望,我們都能大聲說,沒有浪費今年的美好時光,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2:你才是值得自己奮鬥終身的品牌

  十年前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最常聽到的話是:“這批年輕人真是不行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80後既自私又叛逆。”“我們那一代人第一天上班都是從擦桌子開始的,你們已經夠幸福的了”。

  等到了這一代,我去高校做講座,才剛剛大一大二的他們已經陷入了焦慮,“已經有同學創業融資了。”“不混社群,以後找不到好工作。”“既不能拼爹,也不能拼顏值,以後怎麼辦?”

  每一代的年輕人遭遇的時代既相同,又不同。不同的是,時代要求的個人素質不一樣,發展方向不一樣。相同的是,當你走出校門,撲面而來的都是挫敗感,都是不公平。

  最近看到一個臺灣的視訊,做了一個有趣的試驗——把幾份求職簡歷,同時遞給臺灣企業界的各位大佬,為了公平起見,他們是看不到求職者姓名的,只能看到他們的履歷。

  第一份求職簡歷A先生,被大佬們公認“成績好,學歷漂亮”。但是,沒有工作經驗,被全員否決。

  “這實在不是一份好履歷。”

  “我不會用他。”

  “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工作經驗。”

  第二份求職簡歷B先生,幹過洗車員、麵包學徒、菜市場學徒,卻只有中學學歷,再次被集體否決。

  “他的學歷沒有競爭力。”

  “這樣的人,都不喜歡。”

  “第一瞬間基本上,就刷掉了。”

  第三位求職者C,每個大佬拿到的簡歷都不同,但是每一個都把“C”否決了。

  “這份簡歷很普通,29歲才工作不到一年。”

  “他每份工作,都是工作一個月。”

  “三萬二***新臺幣***偏高,她才剛畢業。”

  試驗的最後,是大佬們把遮住名字的貼紙撕掉,他們的表情充滿了驚訝、震驚,最後是愧疚、慚愧。

  被吐槽“學歷好但沒工作經驗”的A先生,其實是導演李安。他有一個漂亮的學歷,但和電影無關的工作都不想做,寧願當家庭煮夫,一直到33歲之前都沒有什麼工作經驗,直到36歲才開始真正拍電影。

  被詬病“打工無數但學歷低”的B先生,是臺灣著名的麵包師傅吳寶春,因為從小家境不好,他只念了中專,為了養活家人,各工種都做過。可是現在,他的麵包店開遍全臺灣。

  A和B的真實身份已經夠驚人了,但C的身份不只是驚人,因為每一個都是大佬們身邊親密的人。

  被嫌棄“簡歷普通,29歲才工作一年”的C,其實是一位大佬自己最好的兄弟。

  “一個月換一份工作”的C,是一位大佬自己從小看到大的朋友家小孩。

  而“剛畢業,就要求薪資三萬二新臺幣”的,竟然是一位大佬自己家的女兒!

  沉默後的大佬們紛紛表示,自己已經陷入經驗主義裡,太容易去給一個年輕人貼標籤,絲毫沒有意識到——一個好生生的人,不是一個簡歷可以完全呈現的。而身居要職的他們,很可能因為他們的傲慢、輕視、冷漠,就輕易毀掉了一個年輕人對自己的信心。

  但這最後的慚愧,又能喚起多少人的同理心呢?又能讓多少年輕人真正意識到,不是社會對你不公平,而是你對自己太隨便。

  每個人都年輕過,我20歲的時候做第一份工作,一樣被罵,一樣每天加班。但我被罵得心服口服,因為我的確不夠優秀,即使再努力,也還是連入門級別都達不到。

  這種被罵純粹就事論事,不含任何人身攻擊,也不含任何輕視和鄙夷。我知道,他們罵我,是因為對我有期望、有要求,不希望我年輕時候錯過了最佳成長期、蛻變期。

  但前提是,那個罵你的boss是有真才實學、人格魅力的,是真心願意教你的,那樣你才是賺到,你才值得主動加班。沒有這些,給你畫再多大餅,也不值得你浪費時間。

  第一,每一代年輕人剛進入社會,可能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不公平,是的,每一代。沒有出身和背景,甚至沒有名牌大學學歷的我們,與其吐槽這種不公平,不如去決定,三五年後你要靠什麼去搏一個公平。

  第二,人生很長,不是一場短跑,有人一開始就領先,有的人30歲才發力,有的人大器晚成,當然也有終生平庸。但聰明的人都知道,你才是值得自己奮鬥終生的品牌。一切積累都不會白費。

  第三,不管你曾經做過什麼,不管你現在正在做什麼,不管你什麼學歷,再小的個體也是一個品牌。請永遠記得,只有你能為自己這個品牌負責。

  曾經我推薦一個大學沒畢業的朋友,去給我一個總編朋友當助理。他說,別人不會要我的吧,我現在只是一個電話銷售員。

  我跟他說,不要廢話,把簡歷丟給我,我來幫你改。開啟他的簡歷,果然全是視訊裡那種會被大佬否定的內容。

  我問他,你為什麼沒有提你的文字功底很好,你為什麼不說你有大量的閱讀積累,你為什麼不說你用一首詩追到了一個姑娘。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我會好好改簡歷,我會飛過去面試。

  八年後,他現在是一個估值過億公司的高層。

  年輕人,可能這世界的確欠你一個公平。可活到今天,也有許多人在我身後指著我說——這世界不公平,憑什麼她得到那麼多?

  我覺得,那是因為我流過的汗水比淚水更多,也因為我永遠對幫過我的人心存感激。因為這份感激,所以要把他們當年教給我的東西好好拿來戰鬥。因為感恩,所以要活得比他們更牛!

  3:最清晰的腳印,踩在最泥濘的路上

  能夠落在地上的絕非是眼淚,而是我們一步一個的腳印。

  換了一份工作,是一家外企,聽到新同事們用英語直接交流,我好生羨慕,卻也無可奈何,尤其對我這樣一個英語底子薄弱的人來說,短時間內提升英語,似乎太難了。

  一個主管王凱看到我那麼著急,說他可以幫我學英語,他以前是一家英文培訓機構的老師,可以毫不費力地幫我把英語提高上來,但前提是我得配合他的要求。

  王凱把要求寫在了一張白紙上,讓我每天看那張紙,比如,早晨起來要拿出半個小時讀英文,中午聽BBC,晚上睡覺前看單詞。除此,內心還要保持簡單,就是短時間內,什麼都別想,就想我要學好英語,一定要學好。

  我點頭答應:“好的,好的,這個好實現呢!”

  他笑了:“不見得好實現,不如試試看吧!”

  結果,我堅持不到一個星期,就氣餒了,說真的,他的要求看似簡單,但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卻發現,日常瑣碎會打破這些計劃。比如你正揹著單詞,卻發現還沒有吃早餐;吃過午飯時,你想聽BBC,卻困得睜不開眼睛;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便呼呼 大睡,自然會忘記所有的安排……

  我把這些苦惱講給王凱聽,凱哥笑了,你這些困難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不止是你,事實上,決定成敗的並非是我們遇見的困難,而是我們在它面前的反應。

  有人會妥協,有人會逃避,有人會換一個方向,有人會盲目離開,每個人的選擇都忠實於自己。

  原來,當年凱哥是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的體育生。畢業那年,一場意外傷到了他的腿,那個暑假,其他同學都在找工作,只有他一個人默默地躺在病床上,煎熬著時光。

  好訊息陸續傳來,但都不屬於他。他的室友們都應聘上了體育老師,那也是他夢寐以求的職業。大學畢業,丟給他的僅有失望與遺憾,他不能做體育老師,卻也沒有其他的打算。他躺在病床上,眼睛瞪著天花板,青春在那段時間一下過完了,他意識到自己要為前程做一個打算,定一個目標。

  他的心是悲觀的,甚至有些不自量力,他一邊規劃一邊嘲笑自己,突然覺得自己是那麼無力、無能,身為七尺男兒,居然無法站穩,還要在這裡談論人生規劃?

  一怒之下,他拔掉手面上的正在打點滴的針頭,看著流血的傷口而無動於衷。

  此時,一個坐著輪椅路過他病房的女孩見狀,趕緊喊來醫生,為他包紮傷口。

  她站在他的病床前,與他分享自己的故事。

  她是人大的研究生,現在讀研究生二年級,本來要去美國做交換生,去那裡讀兩年書,她一直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女孩。一天早晨醒來,她卻不幸地發現自己的腿腫了,她一開始以為是勞累所致,未想那麼多。腿越來越腫,腫到她無力行走,媽媽曾責怪是她太嬌氣,還特意帶她去中醫院按摩,當中醫建議她住院治療時,她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

  她只知道自己得了重病,卻不知自己究竟是什麼病。她在這個醫院住了很久,一開始也有想過要輕生,後來卻覺得人終有一死,想死得有尊嚴一點兒。可對於一個不知自己病情的人、一個不想打破此時寧靜的人來說,有尊嚴的死也是一種挑戰。

  於是,她只好坐著輪椅,在病房裡來回走動,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她說,自己並不是信佛之人,但她依然相信善意的舉動或許能幫到自己的來生。女孩是悲觀主義者,她卻想用僅有的力量幫到別人,換來一點點兒樂觀,以及生的尊嚴。

  凱哥聽到這裡,早已被感動得不知所措,想想剛剛的舉動,自己真是太魯莽了。他開始自學英語,夢想成為某英語培訓機構的英文老師。

  他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腿上,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背單詞,晚上睡覺前抄寫總統的演講文,除了睡著,他醒著的時候都用來學英文。他逐漸忘記自己還是個病人,也不再羨慕那些畢業就能去做老師的人,他只期待自己趕緊好起來,可以去應聘某機構的英文老師。

  直到他出院,他都沒有再見過那個女孩,也不知她身患怎樣的重病,有著怎樣的故事,以後會有著怎樣的人生。如果一切都不如意,那就如她所願,讓她有尊嚴地死去,也能了卻一個女孩的心願吧?

  終於,一切如他所願,他成了某機構的英文老師,他一路向前努力著,每天上課時,他都會尋找與女孩相似的臉龐,他期待看到她,一直牽掛著她,卻再也沒有見到她。他的內心沒有失落,反而有些不安。或許,從她開導完他,她便離開這世界了吧?

  茫茫人海,某一束亮光照在我們身上,我們便成為另一個人,一個悲觀主義者的內心悄然升起希望,一個幾乎絕望的人開始嚮往夢想的生活,一個死者開始行動去幫助尚有希望的人,而這就是女孩所說的有尊嚴地活著或死去吧!

  我們總期待,人生啊,再平坦一些吧,命運啊,請不要給予太多我們無法接受的離奇。

  可我們的雙腳就踩在那泥濘的路上、平坦的地上,無論你的心有多麼悲傷,只要雙腳上有沉重的肉體,那腳印就能深深印在大地之上。它在告訴你,你來過,你真的來過,你曾在這裡發生過故事,也曾在這裡有過一段離奇的生活,你接受過命運的考驗,曾跌倒過,後來從容地爬起來,拼盡全力地跑過去,雖然滿身泥濘,卻也無比精彩。

  因為那清晰的腳印,就踩在最泥濘的路上,而能夠落在地上的絕非眼淚,而是我們一步一個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