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地攤創業故事

  擺地攤,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是薄利多銷,靠著騙人賺錢的勾當,但是認真去做,地攤也會帶來巨大的創業財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擺地攤創業故事相關內容。

  擺攤創業一天賺500元易實現

  2元的地攤,練攤一天賺600

  姨媽家的表姐,昨晚跟我QQ聊天,說了她最近的情況。表姐是大學本科中文系畢業的才女,畢業後上了兩年的班,後來自學了計算機製圖,但是並沒去上班,她後來看人家擺地攤很賺錢,就毅然的辭職擺起了地攤。她的舉動在老家人看來根本就是不可理喻,因為好不容易讀到大學畢業,卻擺起了地攤,這樣子不是丟人嗎?姐承受了很多壓力,很多風言風語,有人甚至當面嘲笑她,這些她都忍了,她跟自己說,要努力做出樣子給人看。

  姨媽也不同意,但是沒辦法,姐下定決心去做,於是買了電動三輪車。一開始做的是小飾品,就在我們鹽城當地的招商場進貨,從一開始一天不開張,然後一天賣出6元都狂喜,到後來一天賺一兩百,再到擺攤2年後的現在的一天平均賺600-1000。後來表姐看賣服裝賺錢,就去常熟進服裝,服裝的利潤比較高,一般都是一半以上的利潤,但是也有風險,壓貨較多,後來去年,姐跟我說,她看人家賣2元店的很賺錢,她想全部把貨清完,只做兩元。

  說做就做的姐姐,年後就把去年的貨清掉,全心全意做起了兩元攤。姐說,昨天兩個攤位,一天賣了1400多,利潤是百分之四十幾,也就是昨天毛利賺了600.姐說,她想把她爸媽帶出來,然後自己開家實體門面,到時候她要考慮生孩子的事情了。姐以前上班的時候一個月4000的工資,現在她說想去擺攤的時候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大概算下來一個月最少收入1萬多。

  我知道姐跟我說的是保守數字,但是擺攤沒有她說的那麼輕鬆。冬天的時候冷得要命,姨媽的臉上都是凍瘡。夏天的時候,熱的半死,姐從一個嬌小姐,變成了一個黑黑瘦瘦的丫頭。不管怎麼樣,姐堅持她自己的路,現在總算看出頭了,姐在鹽城買了房,去年也已經裝修了。姐跟我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堅持下去,肯定有收穫的。

  貧困大學生從擺地攤到身家千萬

  十年前,他站在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的男生寢室樓門口,夜色越來越濃,回寢室的學生們開始變少,瞅著地上一摞摞襪子,他還是決定再等一等。站在雪地裡兩小時,渾身凍透,他差點兒就決定再也不受這份罪了!

  當然他沒有。他就是遼寧省創業典型——馬孝慈,是多家公司的總經理、天使投資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是遼寧省大學生創業先進個人、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局創業導師。在絕大多數人眼中,馬孝慈還是個神祕的新晉富翁。確實,關於他的訊息少之又少,若不是7月22日,在皇姑區舉辦的創新創業報告會上成為報告人,恐怕沒有多少人會了解年僅29歲的他,為了自己的創業,曾經闖過多少關,邁過多少坎。

  家中貧困 親戚湊錢幫上大學

  河南蘭考?

  2004年,18歲的馬孝慈剛考進瀋陽航空航天大學,老師瞅著這地名問“貧困縣?”答,是的。

  你家條件怎麼樣?爸媽都是農民,家裡除了我,還有三個弟弟……實情,馬孝慈需要通過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挺樂觀的,馬孝慈不諱言自己的貧苦出身,馬孝慈家中兄弟四人,高中就是他勤工儉學讀下來的。

  當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家裡時,父母百感交集,他們必須得低下頭向親戚借錢才行——馬孝慈清楚地記得,5天裡父母親詢問了多位親戚,共借到3000元。沒銀行卡,馬孝慈把這借來的3000元錢紙包紙裹,綁在身上,坐上火車,奔赴瀋陽。

  為免費餐 早起去小餐店打工

  大學附近有很多物美價廉的小餐館,馬孝慈剛入學就發現了一家,每籠小籠包賣2元錢,吃得很飽,很受學生歡迎。

  馬孝慈跟老闆商量,每天早上來幫忙,把他吃的那籠免單就行。老闆同意了。

  此後馬孝慈每天早上比其他同學早起兩個鐘頭,來早餐店跟著忙活。眼看著小店坐不下顧客,馬孝慈跟老闆商量,你每天早上把小籠包打好包,我往寢室送,你看行不。

  那必須行啊。雙贏,老闆1.5元一籠賣給馬孝慈,馬孝慈往各個寢室送,給同學們送到嘴邊,賣2元,同學們更加方便,還省得走路了。每個早上馬孝慈都賺個幾十元錢,剛入學就能解決自己的生活費了。

  從點到面 覆蓋所有高校網路

  2004年冬天,是馬孝慈從河南蘭考來到瀋陽念大學的第一個冬天,他的右耳被凍傷了,至今有時冬天還會發作,耳朵上留著明顯的印記,但他說那天賣出20元錢的襪子,覺得很值。

  這是馬孝慈在瀋陽的初始版,一個河南來的大學生,早上賣小籠包,晚上在食堂門口,寢室樓門前擺地攤,賣日用品,賺取生活費和學費。

  等顧客上門太被動,馬孝慈決定揹著襪子,一間間寢室推銷,銷量的增長立竿見影。而且,他一些學生也想跟著他賣襪子。

  馬孝慈順勢在每個寢室樓,選一個寢室,作為一個經銷點,他負責配貨,這個寢室負責該宿舍樓的銷售……每6雙襪子原本才賺2元多,但迅速覆蓋航空航天大學每個宿舍樓,到2007年前後,馬孝慈的“襪子經銷點”已覆蓋瀋陽每所高校的全部宿舍樓,馬孝慈儼然是個批發商了。

  買車買房 促成2萬人次兼職

  上了大三,大四,同學和老師們,都逐漸看到馬孝慈的小成就,在大三時,他買車,大四就買了房子。大學期間促成2萬人次兼職。但馬孝慈也遇到了困難——從1個人,到團隊。管理團隊的問題很棘手,難以解決。

  有了團隊,事情不像自己單幹時那麼簡單——這期間馬孝慈認為獲得了最多的成長,“開學時帶領團隊賣日用品,放假時帶領團隊賣東北特產,平時賣U盤,隊伍壯大了,問題也來了,有的人駕馭不了,我提出的思路人家不贊成……”在這期間馬孝慈完成了關於“合作”的深刻思索。

  轉換身份 主動給別人“打工”

  2008年,也是大四那年,他的電子商務商業創業專案順利經過遼寧省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稽核,拿到YBC創業扶持資金,成立了瀋陽尚沃商貿有限公司。

  可誰也想不到,2011年,在圈裡小有名氣的馬孝慈又轉戰到一家知名地產公司去做董事長的祕書,馬孝慈解釋到:自己還是缺乏在大公司打磨的經驗。

  從2011年到2014年,馬孝慈先後得到機會,在兩家知名上市公司做高管,年薪收益近百萬元。

  都以為他能滿足於豐厚的年薪,2014年,馬孝慈又不幹了,原來他又嗅到了“物業”的商機。

  目前,他主導的創業公司納稅共計300餘萬元,帶動就業1000多人次。

  新浪程式設計師轉行擺地攤,月入數萬

    新浪PHP程式設計師轉行賣水果,征途遊戲程式設計師轉行賣燒餅,北京五道口西少爺肉夾饃……越來越多職場人士轉行,去賣水果、燒烤攤、夜宵攤,據說都是月入幾萬,走上人生巔峰。

  而這行的真實狀況究竟如何?

  家裡親戚做早餐攤和夜市,我對於這行有一些瞭解。

  表哥和表嫂屬於進城務工人員,一開始在大學食堂工作,後來機緣巧合進入“黑暗料理”界。由於我們關係很好,所以我比較瞭解他們的業務模式。

  業務範圍:

  1.早上賣油條,包子和粥,順便帶著茶葉蛋。

  2.晚上賣炒飯。

  經營地點與客戶:

  大學周邊,主要客戶群就是大學生們,

  夜裡就是賣給網咖的包夜屌絲們。

  人員配備:

  表哥***主廚***,表嫂***收錢,送外賣***,姨媽***打雜***

  營收情況:

  大致在25W左右一年。

  由於屬於“流動大軍”,一直被城管“追緝”,後來時間長了,和地頭方面混的比較熟以後,每年“上貢”2W,獲得了固定攤位。***有些攤位會和一些店鋪簽訂協議,每月交一些管理費,租用店面前的空位。***

  都是家人,所以沒有工資。

  真實情況

  異常辛苦

  一開始,家裡做早市和晚市。早上四點多必須起床,因為需要蒸包子,做早市的準備。因為要炸油條,夜裡必須起床發麵,連續睡眠時間基本不超過4個小時。早上6點出攤,早上10點半收攤,回家以後可以睡到下午,然後還要去菜場進貨,為晚上的炒飯做準備***燒飯,剁菜,洗菜***。後來實在扛不住了,就放棄了早市,改做中午和晚上兩頓,但也是辛苦非常。

  真的賺錢?

  一直都有很多傳言說,這些生意非常賺錢,幾年買房,幾年買車。我想說的是,這個行業相對於這些城市打工者收入來說,的確是賺錢的,但是賺的真是血汗錢!而且簡單的把賬單細分下來看,其實收入和付出也不一定能夠成正比。

  家裡這個小攤子,表哥和表嫂加上姨娘,一共三個人,劃下來,每個人一年的收入在8W左右,這個收入水平,在社會上來說,只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更加重要的是,這個收入很不穩定,基本年年都要看政策,說不定哪天城管大軍就直接把傢伙就端了。***還有一段時間傳言,提供主要客源的那個大學,居然要把這個校區賣了,搬到郊區去了。***這樣的生意,是很難看到前途的,最好的結局就是存一筆錢,然後盤一家店,做正經生意去,但是知易行難。所以基本就是做一天看一天的節奏。

  隱形付出

  姨媽已經做過兩次手術了,都是由於勞累過度,膽囊出了問題。由於屬於進城務工人員,前幾年都沒有醫保,身體出了問題都是自己負責。個人也沒啥 意識去買保險。

  作為一個淳樸的農村女性,她一心想幫兒子打理事業,即使手術後醫生囑咐不要過度勞累,她也還是繼續每天起早貪黑的給兒子媳婦打下手,就為了省一點人工費,也不想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白吃白住。

  嫂子也由於勞累過度,做了手術。表哥的衰老程度,也是基本可以用肉眼看得出來的。

  也會有一些突發性的事件,比如和另外的炒飯攤子為了搶生意發生身體衝突。別的攤子僱傭社會閒散人士***多為老鄉***,打砸我們的攤子,表哥頭上縫了5針。

  所以我真心覺得,世上什麼都是有價值的,任何生意,總的來說都是等價交換的。不要只看到隔壁的農民小夥,做了生意,買房買車,其實背後他們交換了很多外人看不到的。

  早市,夜市這樣的生意,對於本來收入就不是很高的進城務工人員來說,算是一個很好的工作。但是,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現擁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廣大在職員工來說,也許並不是那麼容易玩得轉的。

  暴利神話,從何而來

  江湖上,擺地攤的暴富神話不絕於耳,難道只是路人豔羨後的盲目猜測?還是這些“富”了的小老闆們的自我宣傳。別人我不太知道,但是我從我表哥一家的案例,倒是可以窺知一二。

  話說,表哥賺錢之後***相對於以前在大學食堂每月1500的工資***,就給家裡買了房子***是我另外一位姨娘轉手給他的,半賣半送。***整個人都精神了,有自信了。以前一大家子裡,就數他們這房收入比較差,但是自大做了生意以後,他們開始主動的“顯示”自己的財富***我想這可能是出於其多年的壓抑之後,他的一種反擊***。這種心理非常微妙,但也無置可否,我們都很理解他,人之常情麼。

  表哥表嫂姨娘回老家的時候,特地給姨娘打了金耳環,帶了金手鐲。回到老家以後,姨娘常常有意無意的說起他的兒子在城裡做生意,賺了錢,每年能夠落十幾二十萬。***這個時候,所有的收入都算在了表哥的頭上,嫂子和姨娘其實都沒有工資,每天就是吃點攤子上的東西過日子。***

  寫到這裡,相信大家都能夠腦補到,當同鄉們聽到這個數字以後的心理躁動和渴望。於是今年,聽家裡人說,老家的幾個遠方親戚也都準備來這裡做地攤,希望表哥幫襯一二。

  做地攤的人,大多來自農村,文化水平較低,在進入這個行業,得到一筆財富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心理,希望得到周圍別人的認可,這和大多數人在成功之後希望跟別人分享的心情一樣。他們不會計算什麼叫做隱形付出,什麼叫做 “悶聲發大財”,很多時候他們反而會帶著跟多的“小夥伴們”,進入這個行業。這種現象,產生那樣暴富的傳言,也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