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墊創業故事

  睡眠質量是一件很重要的資料,人一天就佔據了7小時以上時間在床上,於是挑一份好的床墊很有必要,那麼怎麼利用床墊進行創業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床墊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案例1:從3張床墊起步到開創公司的成功創業故事

  兩個學習設計的藝術生,想開辦一家公司,卻付不起房租,也不知道做什麼。為生計,他們將閒置不用的3張床墊,成功租給了3個需要安置食宿的人。更是為夢想,他們下定決心,立足於“將閒置的東西被利用,就會產生價值”的理念,不斷延伸和放大,做成了短期租賃生意和公司商業化運營模式。

  5年後,他們所建立的“空中食宿***Airbnb***”——旅行房屋租賃社群***Airbnb***,租客遍佈170餘個國家的9000多個城市,民居、樹屋、冰屋、古代城堡、燈塔或是遊艇船屋,都成了租客旅行度假、奇“屋”可居、尋找食宿的住處,被美國《時代週刊》稱為“住房中的EBay”。截至目前,三輪融資共獲得3.07億美元,公司市場化估值逾20億美元。究竟是什麼,讓他們超越現實與夢想,創造財富和奇蹟?

  白手起家,從3張床墊起步

  布萊恩·切斯基和喬·傑比亞是美國一所設計學院的校友,學的是工業設計專業。大學畢業後,僅在別人的公司裡工作兩年,二人便雙雙辭職,準備做一番屬於他們自己的事業,但具體做什麼,他們都還不清楚。

  2008年初,布萊恩·切斯基和喬·傑比亞都是25歲,從洛杉磯辭職後搬到了舊金山,這時才意識到他們連房租都付不起,只好先合租房屋,住在一起。

  剛到舊金山第一個週末,恰逢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在這座城市召開會議,布萊恩·切斯基自然地格外關注,上網瀏覽大會網站,看到一則所有酒店幾乎客滿的訊息,突發奇想地和朋友喬·傑比亞聊了起來:“嗨,如果我們能給前來參加大會的設計師們提供床位住宿,並能提供一頓早餐就好了,這樣,我們只需把設計師們安頓下來,就能賺到錢。”

  喬·傑比亞聽他這麼一說,也覺得主意不錯。可他們連一件像樣的傢俱也沒有,滿屋子都是搬遷隨帶過來的衣物、簡易衣櫥等生活用品,沒有空置的床位。這時,布萊恩·切斯基又想起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在他的衣櫥裡倒是有3張充氣式的床墊,但不能確定這就能觸發商機。

  為生計,他們只好這麼做,72小時內搭好網站,將出租充氣床墊的資訊釋出網上。結果,他們抓住了酒店床位緊缺的事實,很快就有3人前來要求入住。這可把布萊恩·切斯基和喬·傑比亞樂壞了,一週後,設計師大會結束時,他們不僅成功安頓了3位租客,還賺到了交房租的錢。

  設計師大會結束後,布萊恩·切斯基和喬·傑比亞又回到生活窘困的初始狀態,雖然依舊雄心勃勃,但並沒有將租賃充氣床墊的經歷看作是一門生意,對未來想入非非,仍在尋找著新的商機,一無所獲。他們別無選擇,只好再次返回到“將閒置的東西被利用,就會產生價值”的理念上來。

  2008年8月,兩個設計專業出身,又毫無創業經驗、原始資金和市場資源的“三無男”,和另外一個朋友內森·布萊卡斯亞克一起,經過半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個點對點式向旅遊者提供房屋的線上租賃網站“Airbnb”上線。Airbnb是“AirBedandBreakfast”的縮寫,中文譯名為“空中食宿”。

  不靠譜,只是看起來不靠譜

  2008年11月,布萊恩·切斯基和喬·傑比亞受金融危機影響,生活所迫,不得不自力更生,嘗試著把Airbnb的業務拿到民主黨大會期間兜售,竟叫賣起了盒裝早餐麥片。其間的艱辛和挫折,他們從不為外人道也。會議結束後,二人竟出乎意料地淨賺了37000美元。

  正是這筆錢,對於缺錢的他們來說,解決了大難題,成為了Airbnb公司初創時期的“種子資金”。

  空中食宿***Airbnb***的初衷非常簡單,就是讓租客能夠找到地方住,而不是住進旅館酒店裡。其業務模式十分清晰:有空房子的人在網站上釋出自家的空房資訊,讓那些不想找酒店住的租客上網查詢合適的食宿,進行線上付費和實地入住交易。

  就是這麼個創意的理念,在Airbnb初創時,卻遭遇所有投資人的拒絕。為什麼?因為它讓人看起來相當“愚蠢”,你出門旅行會租用陌生人家裡的房間,而不是去住旅館嗎?更為顛覆傳統智慧的是,你會願意出租自己家裡的空房間與陌生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嗎?這也太不靠譜了!也確實是這樣,人們大多不願意讓陌生人住進自己家裡,安全問題、隱私問題,一直讓房東們望而卻步。對客人來講是一樣的,本來一個人出去就不安全,還住在別人家裡?房東有歹意怎麼辦?但世界上總有那麼幾個喜歡吃螃蟹的傢伙,當大家都覺得這個螃蟹不但沒毒,還挺好吃的時候,這事就越來越好辦了。

  私家閒置的空房間要比酒店更便宜,而且房主與租客之間增加了聊天交流等因素。滿足房主和租客基本需求後,Airbnb的生意越做越好,不僅有人釋出常住的房子,更有人將別墅、村莊、城堡、樹屋,甚至整個國家釋出到網站上。隨之,Airbnb模式又被打上了尋找食宿、旅行度假、奇“屋”可居等標籤,在網站上可以直接進行尋找、付費和完成交易。

  於是,這麼時尚前衛的旅遊住宿方式在社交網路和公司網際網路營銷的雙重推動下,逐漸被認可而盛行起來,Airbnb網站的空中食宿服務得到更高升華,延伸出更大價值。

  即便在2008年經濟衰退時,Airbnb仍然茁壯成長,擁有更多房屋和租客,並在每次交易中都能抽取雙方各10%的費用,很快實現盈利。這時,Airbnb儼然成了全世界的“網上購物市場”。2010年,Airbnb被評定為全球10大網站商業模式之一。

  2009年伊始,Airbnb以迅猛的業績成長,引來風投公司“紅杉資本”及其天使投資人保羅·格雷厄姆的注意,並將其納入孵化器,投入60萬美元作為Airbnb公司的“種子輪”融資。

  從成立起到2011年6月,Airbnb總交易量達200萬,但這個數字在2012年1月就達到了500萬,2012年6月就突破1000萬了。這樣算下來的話,如果按每筆交易平均交易額70美元計算的話,Airbnb在2012年的營收可能達到1.68億美元。如果每筆交易平均交易額按100美元計算的話,那年營收就能達到2.4億美元。2012年10月,經過C輪融資,評定Airbnb的總市值在20~30億美元。

  正是這一看起來不靠譜、也不可能有好生意做的家庭式短租業務,卻從最初的3張床墊和3個租客,經歷5年“蛻變”,成就了現今市值超過20億美元的短期租賃的網際網路企業。

  如果把Airbnb看作是“一個點子+建立網站”就能坐收財富,顯然是錯誤的。現年30歲的Airbnb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的布萊恩·切斯基,回顧早期創業時肯定地說:“的確看起來不靠譜,但我們毫無辦法,因為那時的我們太缺錢了!‘缺錢’讓我們的決心變得更加堅定,不敢輕易偏離理念,一直堅持下來,並且做到最好。在你沒有錢時,你就不會有什麼‘五大戰略’,你必須專注在一個戰略上,你必須建立租客真正想要的東西。”

  親自去“流浪”,專注業務體驗和增長

  最初,Airbnb團隊的辦公地點設在一處公寓中,裝置佔據了臥室,布萊恩·切斯基便拎著一個行李箱四處為家。有一次,他在Airbnb上訂了兩間房,一間是由房屋中介提供,另一間則是一對夫婦釋出的。經分別入住感受後發現,房屋中介提供的房間就像是酒店,而那對夫婦卻帶著他遊覽了市區。

  布萊恩·切斯基由此得出,如果CEO能夠重新站在顧客視角,經常體驗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那麼,這個公司一定能夠創造偉大的產品,而房屋中介顯然破壞了個人租客的親身感受需求。因此,Airbnb在創立之初就加入了社交元素,堅守要從“有血有肉的人那裡”租房的理念,讓租客感受到“不在家中,勝似家中”。

  有一年,布萊恩·切斯基連續9個月通過Airbnb訂到各種房間,為的就是實實在在地瞭解租客需求,每隔幾天就更換一個住處。對此,他的解釋是:“你可以認為我是一個流浪漢,也可以認為我在舊金山有650個家。”時年27歲的他,因此被冠以“流浪的CEO”、“首席流浪官”和“史上最牛流浪客”等稱謂。

  多年來,Airbnb一直在經歷著快速的業務和財富增長。2010年,Airbnb完成了160萬個租賃交易業務。2011年5月,Airbnb獲得了1.12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訂單總量突破200萬份。至年底,公司又推出11種語言版本,主攻國際市場,先後在巴塞羅那、柏林、漢堡、哥本哈根、米蘭聖保羅開闢了辦公處,訂單總量增長了2.5倍,上升至500萬份,網站商業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至此,在過去3年多的時間裡,布萊恩·切斯基和喬·傑比亞原本是生活窘迫的“三無男”,還是網際網路技術的“門外漢”,卻從3張床墊起步一躍成了億萬富翁。

  2012年6月,Airbnb的全球總訂單量達到了1000萬份,每2秒鐘就有一個房間被租客預訂,且在倫敦奧運會來臨之際,成功收購了英國一家競爭對手,在10月份C輪融資中又獲得1.17億美元的風投資金。僅僅過去1年多時間,Airbnb公司商業估值從10億美元翻倍增長,總市值超過了20億美元,而公司則將大部分資金用在了拓展新市場和新類別上,比如私家車租賃、車位租賃等。

  租客只需一臺電腦和一張信用卡,就能承租到遍佈170個國家、9000個城市的民居、樹屋、冰屋、古代城堡、燈塔,或是遊艇、船屋、沙發、帳篷及海邊房等住處,給房主原本閒置的空間資源帶來增值,既幫助房主獲得收入,又幫助旅行者節省開支,讓旅行度假和尋找食宿不再奢侈,更能給揹包客們帶來“行者無疆,不期而遇”的美妙和新奇之旅。

  案例2:在網際網路上賣床墊的創業故事

  每天我們平均會花 1/3 時間在床墊上,這可不比我們玩手機的時間少。我們會隔兩年換一部新手機,但是可能十年也不會換一次床墊。近年國內有多次因床墊質量不達標而導致嚴重安全和健康問題的報道。我個人遇到的睡眠問題倒沒那麼嚴重,但是總覺得家中的床太硬,經常早上起來腰痠背痛。但是我仍然不會有一股明天一早起來就把床墊換了的衝動。可能是因為對床墊問題的不重視,或者因為床墊的購買經歷一點都不酷。

  既然賣牛腩和煎餅果子都可以有網際網路思維,自然有人將“顛覆”的主意打到床墊的買賣上。自稱為“睡眠領域 Startup” 的 Casper 在網路上賣起了他們宣稱為最舒適的床墊,而且以不到行業一半的價格。

  創始人 Philip Krim 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床墊不像買一部手機一樣點按幾下滑鼠就等貨到,因為你認為床墊一定要去試睡,而且到了店裡,你會被床墊價格的跨度之大而震驚。在銷售人員的注視下,你勉為其難地在幾張床墊上躺了下屍,發現越舒服的床墊價格越高。其實,當中潛伏了不少製造商與經銷商的溢價環節。

  這裡有兩大陷阱。其一,僅僅躺下個四五分鐘,你永遠找不到最合適你***或者不合適你***的床墊;其二,越舒服的床墊越貴,但不代表製造成本越高***這也不難解釋像在某國際家居連鎖店看到兩張工藝差不多的椅子,有扶手和無扶手的款式往往價格相差高達一倍***。

  Krim 對此則有自己的想法:世界上好的酒店幾乎不會問客人需要什麼樣的床墊,但是客人一樣睡得舒服;另外,去掉零售商、陳列室這樣的中間環節,自主品牌直接通過網路銷售質量不差,但價格卻低得多的床墊。

  由於家中經營電子商務生意,Krim 有機會測試了上千件產品,並通過長時間的對比和測試,Casper 團隊找到了一家滿意的製造商,製造出一款他們認為能適合 99% 顧客的床墊。Casper 床墊深度為 10 英寸,他們在最好的材質用在客戶睡到的地方上。例如床墊最表層採用“上料”乳膠,裡層採用了記憶泡沫,底層則稍便宜的泡沫。把價格壓下來後,一張 Casper 床墊價格根據大小從 500 美元到 950 美元,而美國市面上的乳膠床墊則普遍從 1500 美元起跳。

  在 “內測” 期間,Casper 甚至將評測墊送到 Airbnb 房東家裡獲得反饋。

  立志做讓 99% 人都滿意的床墊、撇開經銷環節,Casper 完全利用線上渠道銷售。顧客直接在網上下單,這 Casper 官網上顧客不會看到價格、款式繁多,卻怎麼看都覺得差不多的“床墊專頁”。取而代之是一個簡潔的介紹頁面和購買流程***僅需從一種款式、六個尺寸中選擇***,一鍵下單,床墊自動送貨上門,床墊會被抽真空放置在一個體積不大的紙皮箱中,顧客開啟包裝後,床墊會在 60 秒內恢復原樣,方便快捷。既然如 Krim 所說四五分鐘對床墊試用僅是杯水車薪,那麼Casper 乾脆將試用期延長到 40 天,期間顧客可以無需任何理由辦理退貨。

  “網路 only”的銷售模式讓資本看到了 Casper 的潛力,這家目前僅有 6 名全職成員的團隊,已獲得 160 萬美元的種子投資。

  如果連經濟快捷著稱的 7 天酒店所使用的蕎麥枕頭和國家 A 級床墊,都能如官方宣稱讓顧客感到滿意的話,那麼做一張中等價位、使用體驗較佳的床墊,也許並不是一件十分難的事情。難在於打破陳規的眼光和勇氣,“不將就”不僅僅是手機行業潮語,同樣適用在我們身邊的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