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的栽培技術

  猴頭菇是一種藥食兩用型的真菌,是食用菌王國裡的珍品,因其在藥用方面的價值較高,因此受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了無公害猴頭菇種植規模化技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猴頭菇概述

  猴頭〔Hericiumerinaceus***Bull.er Fr*** Pers.〕。又名刺蝟菌、花菜菌,是我國人民素來喜食的“山珍”。在我國的甘肅、陝西、河南、湖北、浙江等省均有出產。近幾年陸續有農民種植戶在家裡進行人工種植。

  猴頭菇是一種罕見的珍貴食用菌,營養豐富,風味鮮美,是我國著名的八大山珍之一。據測定,每100g幹品含蛋白質26.3g,脂肪4.2g,碳水化合物44.9g,粗纖維***g。含多種氨基酸,其中7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兼有很好的藥理作用。

  二、猴頭菇生長條件

  猴頭菇的生長條件如溫度、溼度、陽光、空氣等條件與其他食用菌比較有特殊的要求,只有滿足了猴頭菇的生長、生活條件,才能使猴頭菇高產、穩產、優質。

  1.營養條件

  猴頭菇生長需要最多的碳源物質,如:棉籽殼,雜木屑,甘蔗糖,玉米芯等。猴頭菇需要的又一較多營養物質是氮源,如:氨基酸、麩皮、米糠、菜籽餅、玉米粉、尿素等都是很好的氮源。

  2.環境條件

  2.1溫度:猴頭菇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4-26℃,溫度高了,菌絲細弱。子實體原基分化適宜溫度16-20℃,低於12℃,子實體呈橘紅色,味苦。高於25℃,子實體菌刺長,球塊小,鬆軟,會形成分枝,有些菌株則不能形成子實體。

  2.2水分與溼度:人工栽培猴頭菇,培養料適合的含水量為60-65%。菌絲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溼度60-70%,子實體生長髮育階段85-95%。猴頭菇對空氣相對溼度較敏感,溼度小,子實體發黃,菌刺短,溼度太大,超過95%,易感染雜菌。

  2.3氧氣和二氧化碳:人工栽培猴頭菇子,菇棚或菇房內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就會使子實體不能正常發育而形成畸形。在保證空氣相對溼度的情況下,定時通風換氣,以保證其正常生長需要的足夠氧氣。

  2.4光線:猴頭菇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強光抑制菌絲生長。子實體原基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子實體生長髮育則需要的光照一般為200-400LX,超過1000LX,子實體有會變紅,品質下降。

  2.5酸鹼度:猴頭菇喜歡偏酸的環境,菌絲在PH值3-8時均能生長,適宜的PH值5-6。

  三、場地選擇

  選擇生態環境良好、水質優良、無有毒有害氣體,周圍300米無各種汙水及其他汙染源,環境條件符合NY5010無公害栽培要求。

  四、確定栽培季節

  猴頭菇栽培應以秋分******9月下旬***接種,至小雪***11月下旬***出菇1-2批,翌春再產一批菇。

  五、猴頭菇栽培的主要裝置

  猴頭菇栽培的主要裝置有發菌室、出菇室、接菌室、滅菌袋、接菌工具、培養架、常溫滅菌灶、高壓蒸汽滅菌鍋、粉碎機、攪拌機等。

  六、栽培技術

  1.精選原料,合理配製培養基

  合理配方:①雜木屑4%,棉籽殼40%,麥麩18%,蔗糖1%,石膏粉1%。②棉籽殼82%,麥麩15%,石膏粉2%,磷肥1%。③棉籽殼38%,雜木屑20%,種過銀耳廢筒20%,麥麩16%,玉米粉3%,磷肥1%,石膏粉2%。配方的含水量60%左右,滅菌前pH值5-6為適。

  2.裝袋

  先將棉籽殼加等量水預溼,然後加入其他原材料均勻攪拌,用750毫升菌種瓶或14釐米×27釐米×0.0045釐米聚丙烯塑料筒袋裝料。料面壓平壓實,內部疏鬆,裝料應在6小時內完成。

  3.滅菌

  高壓***125℃***滅菌2小時,常壓***100℃***滅菌10-12小時。

  4.接種養培

  料溫冷卻到28℃以下時,將菌種瓶***袋***放入接菌室接種。接種前先將室內清掃乾淨,用硫磺粉10-15g/m3密閉燻蒸24小時滅菌。滅過菌的菌袋移入接種室擺放好,開啟接種室內安裝的臭氧發生器的開關,半小時後關閉開關,再停半小時後接種人員穿好乾淨的工作服,洗淨雙手,進入接種室準備接種。接種方法與常規相同。

  隨著菌絲髮育,袋內溫度上升,袋溫比室溫高2℃,此時室溫應調至25℃左右為好。16天之後菌絲逐步進入新陳代謝旺盛期,應控制在20℃-23℃為適。

  5.出菇管理

  若培養室溫度適宜,30天左右即長滿袋,移入菇棚上架出菇。入棚前將菇棚清掃乾淨,用10-15g/m3硫磺粉分幾處點燃密閉燻蒸24小時滅菌,而後入棚[

  5.1溫度:菇棚溫度控制在16-20℃之間,不要低於12℃或高於23℃。菌絲扭結原基形成時,將系口袋的繩解開,讓原基通過袋口向外伸展。

  5.2溼度:加大菇棚空氣相對溼度。噴水保溼:原基逐漸通過鬆開的袋口向外長出,採取輕噴,少噴,子實體一天天長大後,輕噴,多噴,不要將水直接噴到子實體上,通過溼度計隨時觀察菇棚空氣相對溼度,保證到達85%-90%。

  5.3空氣:控溫、保溼的同時注意通風換氣,菇房每天至少通風兩次,不要讓風直接吹子實體,可在南、北對通風口的兩面掛上薄膜遮擋,以防子實體受風吹後萎縮。

  5.4光照:出菇期間,棚內保證200-400lx的光照,且要均勻。應通過光度計測量,使子實體潔白健壯。一般溫度適宜,管理得當,10-12天左右子實體及成熟。

  七、適時採收

  子實體成熟的標準是子實體潔白,菌刺0.4cm左右,形狀圓整,球塊肉質堅實,即可採摘。若子實體已有些發黃,菌刺長1cm左右,開始大量彈射孢子,說明已老熟。

  採收方法:一隻手捏住子實體基部,另一隻有按住菌袋,輕輕擰下,置於包袋箱或筐內,及時運走銷售。

  八、巧管再生菇

  猴頭菇一般可採收3批,有的還可收4批,但以頭1-2批產量高,品位高,一般佔總產量的80%。再生菇培育是在第一批菇採收後,停止噴水3天;並揭膜通風12小時,讓採收後菇根表面收縮,防止發黴;再把溫度調整到23℃-25℃,使菌絲體積累養分。5天左右原基出現,10天左右幼蕾形成,此時把溫度降到16℃-20℃,空氣溼度提高到90%左右,子實體即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