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按係數怎麼算績效

  工資係數是指實行崗位工資的企業,崗位工資根據崗位責任大小、技術含量、勞動強度和勞動條件四要素確定崗位級別,體現不同崗位***職務***之間勞動差別的工資單元。那麼工資係數要如何計算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資按係數計算方法,希望你們喜歡。

  工資按係數計算方法

  企業基本工資制度是指支付給勞動者的基本勞動報酬的形式、標準和方法。它包括各種基本工資制度及增減職工基本工資辦法,但不包括獎金、津貼等多種的工資分配形式。本文所介紹的企業基本工資制度包括:等級工資制、崗位技能工資制、崗位工資制、結構工資制、經營者年薪制和企業職工增加工資的辦法。

  等級工資制

  現在企業普遍實行的等級工資制,是50年代從蘇聯移植過來的。等級工資制是根據勞動的複雜程度、繁重程度、精確程度和工作的責任大小等因素劃分等級,按等級規定工資標準支付勞動報酬的制度。它包括企業工人的技術等級工資制和職員的職務等級工資制。

  等級工資制一般適用於技術複雜程度較高、勞動差別較大的產業和工種。這些產業和工種實行等級工資制,有利於鼓勵職工學習技術,提高技術、業務水平,積極勞動,也容易與國家規定的統一參考工資標準相銜接。由於等級工資制偏重於反映潛在形態的勞動和流動形態的勞動,而非全面評價勞動差別,而且我們在移植過程中,以及在以後的實踐中又沒有形成正常的執行機制,因此,在執行時應與其它能較好反映職工提供實際勞動量的工資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利於工資分配更好地反映職工實際勞動貢獻的差別。

  一、企業工人的技術等級工資制

  企業工人的技術等級工資制是等級工資制中的一種,它由技術等級標準、工資等級表和工資標準三部分組成。

  1.技術等級標準

  技術等級標準按照生產崗位和工種分類,是根據工作物或工作的複雜性、精確性和責任大小以及工人完成該項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而制定的技術規範。技術等級標準通常包括"應知"、"應會"和"工作例項"三部分。

  "應知"是指工人為完成某工種某一技術等級工作所應當具備的理論知識,如工藝過程、機器裝置的結構和效能、加工材料的效能、操作規程和操作方法以及安全技術知識等。

  "應會"是指工人完成某技術等級工作應當具備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經驗。

  "工作例項"是指根據"應知"、"應會"的要求,列舉不同技術等級工人應該會做的典型工作例項。

  技術等級標準應該反映社會平均先進的技術水平和文化科技水平。為此,國家和產業部門要研究和確定各產業、各工種的技術等級的標準尺度;同時,要考慮廣大工人的實際文化技術狀況,使多數工人經過一定時期的努力能夠達到,將技術標準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之上。隨著生產的發展、工藝的改進以及新技術的發明和推廣,技術等級標準應該重新制定或修訂,否則就會使技術標準失去其先進性,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技術等級標準是衡量、考核工人技術水平的尺度,也是確定工資等級的基本依據。技術等級標準是由中央各產業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經勞動部門綜合平衡後頒發的。由於中央各主管部門不可能規定企業所有工種的技術等級標準,因此,企業在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2.工資等級表

  工資等級表是規定工資等級數目和各等級之間工資差別的一覽表。它由一定數目的工資等級和與這些等級相適應的工資等級係數以及級差百分比所組成。它是計算並確定工資標準的依據。

  工資等級數目,主要是根據各行業的生產特點、技術複雜程度和技術等級的要求來確定的。一般來說,生產技術比較複雜、工人技術熟練程度差別較大的產業和工種***一般也即技術等級數目較多的產業和工種***,工資等級數目需要規定得多一些,反之,可以規定得少一些。工資等級數目要同技術等級相對應,一個技術等級可以對應一個或幾個工資等級。

  工資等級係數,就是各等級工資標準與最低一級工資標準之比。它表示各等級工資標準與最低工資等級工資標準的比例關係。級差百分比,亦即上一等級工資標準與相鄰的下一等級工資標準之比。它表示相鄰兩個等級工資標準的比例關係。確定工資等級係數,首先要確定最高工資等級的工資標準與最低等級工資標準之間的倍數。確定這一倍數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1***最低等級和最高等級的勞動複雜程度的差別:***2***擬合理安排的最低等級的工資水平;***3***最高等級工資已經達到的水平;***4***企業工資基金的負擔能力。這個倍數確定以後,再計算出各等級的工資係數。工資等級係數可以分為等比係數、累進係數、累退係數、不規則係數等幾種。其中,累進係數的級差百分比是逐級擴大的,由於高低等級級差懸殊,在我國極少採用。累退係數的級差百分比是逐級下降的,據此計算出來的各級工資標準雖然也是逐級增加的,但級與級之間的絕對差額逐級縮小或保持不變,因而一般也不宜採用。但少數勞動強度大、技術差別較小、工作年限較短的工種,也可考慮採用。不規則係數的級差無一定規律,比如"兩頭小中間大"係數等級工資制,就屬於不規則係數範圍。目前,企業較少採用不規則係數等級工資制。

  在我國,使用較廣泛的是等比係數。其計算方法如下:

  αn=α1γn-1 ***1***

  式中αn---最高等級係數;

  α1---最低等級係數;

  n---工資等級數目;

  γ---工資標準各等級級差的公比。

  如果求各等級級差的公比,公式***1***也可以變形為

  γ= n-1--√--αn/α1

  [例]:已知α1=1,αn=3,n=8,求γ。

  代入公式:

  γ= 8-1--√--3/1=7√3

  求得:γ=1.17,即級差百分比為17%。

  按已求出的公比1.17,即可求出每個工資等級的工資係數。

  3.工資標準

  工資標準指按單位工作時間***小時、日、月***規定的各工資等級的工資額。它表示了某一工資等級的標準工資水平。在我國,企業職工的工資標準大都是按月規定的,稱月工資標準。隨著企業勞動制度的進一步改革,日工資標準和小時工資標準的使用將會逐步增多。按照職工本人的工資等級和工資標準,根據職工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完成的勞動定額所支付的工資,稱作標準工資,它是職工勞動報酬的主要部分。

  制定等級的一般程式是:首先要合理確定最低等級工資標準;其次,用最低等級工資標準分別乘以已規定的各等級工資係數,即可用相應計算確定其它各等級工資標準,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按規定的各等級級差絕對額,逐級相加得出其它各等級工資標準;第三,根據技術等級標準對不同工種、崗位的要求,分別確定各工種、崗位工資等級線,即各工種或崗位的工資起點等級和最高等級的界限。一般說來,技術複雜程度高、責任大、技術等級數目多的工種,等級起點高,等級線長;反之,則起點低,等級線也短。某些繁重體力勞動,如搬運工等,其等級起點也可以適當高一些,但其等級線不宜過長。

  合理確定等級工資標準,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以統一的參考工資標準為基礎,並注意與參考工資標準相銜接;

  ***2***要與本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和勞動生產率增長狀況以及工資基金負擔能力相適應;

  ***3***要考慮左鄰右舍的工資關係,符合國家對工資水平巨集觀控制的要求;

  ***4***要報經企業主管部門或有關綜合部門稽核批准。

  病假工資計算係數

  1、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連續休假在6個月以內的病假工資***又稱疾病休假工資***是按照連續工齡分別確定的:

  ***1***連續工齡不滿兩年者,病假工資為本人工資的60%;

  ***2***連續工齡滿兩年不滿四年者,病假工資為本人工資的70%;

  ***3***連續工齡滿四年不滿六年者,病假工資為本人工資的80%;

  ***4***連續工齡滿六年不滿八年者,病假工資為本人工資的90%;

  ***5***連續工齡滿八年及八年以上者,病假工資為本人工資的100%。

  2、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連續休假超過6個月的病假工資***又稱疾病救濟費***也是按照連續工齡分別確定的:

  ***1***連續工齡不滿一年者,疾病救濟費為本人工資的40%;

  ***2***連續工齡滿一年不滿三年者,疾病救濟費為本人工資的50%;

  ***3***連續工齡滿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疾病救濟費為本人工資的60%。

  工資計算的交稅情況

  2014年的個稅起徵點是3500元,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即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目前,個稅起徵點是3500元,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