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記賬和會計事務所區別

  代理記賬是一種為委託方提供會計核算解決方案的會計管理形式,代理記賬機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專業負責提供會計記賬服務。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代理記賬公司只需要一箇中級會計師資格證和三個會計從業資格證就可以申辦,一般從事企業代理記賬工作,而會計事務所必須要兩個註冊會計師執業證書才能辦理,主要是從事審計工作,出具審計報告。

  代理記賬存在的問題

  1.對於《會計法》代理記賬的宣傳力度不夠,造成目前許多小型經濟組織、特別是廣大的個體工商戶,對“代理記賬”知之甚少,認識不足,理解不夠。

  2.對於“代理記賬”的措施不是很得力。當前對於應當委託代理記賬的小型經濟組織和應當建賬的個體工商戶而言,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應當建賬而不建賬的現象十分普遍,二是許多“受託代理記賬人”不具備合法資格。這不僅干擾了法律的嚴肅性,而且容易派生出許多其他問題。

  3.在代理記賬法律關係中,受託人的法律地位問題,應該說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實踐中爭議很大。

  4.代理記賬機構潛力未充分發揮。目前代理記賬機構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整體規模普遍較小,代理業務範圍不寬。真正能提供受託單位會計核算、稅收籌劃、納稅申報、內部審計、工商稅務註冊年檢、財稅諮詢等全方位會計服務的機構很少。

  5.代理記賬機構設立不規範。代理記賬機構必須有3名以上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專職從業人員,且主管代理記賬業務的負責人必須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資格。但實際執行中,相當部分的代理記賬機構不符合此規定。

  6.代理記賬機構內部管理混亂。實際執行中很多代理記賬業務操作不規範、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現象十分普遍,部分代理記賬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即使制定也是形同虛設。

  7.代理記賬機構執業質量不樂觀。會計核算方面尚存在許多不規範之處,一些會計核算未能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對所代理公司未按《公司法》計提法定公積金、法定公益金的現象也較普遍,代理編制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都只有基本會計報表,均未按制度規定的要求提供會計報表附註的內容等。

  8.是代理記賬業務收費標準混亂。在收費標準上,各家代理記賬機構懸殊較大,有些代理記賬機構甚至通過低價進行惡意競爭,還有部分代理記賬機構自身的經營收入核算不規範,隱匿收入現象也較普遍。

  會計事務所的裁員減薪

  在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正面臨著外部需求減少,內部增長放緩雙重影響。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經濟調整的影響已經從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逐步向服務業等各個領域蔓延。

  近日,《中國經濟週刊》對服務業中頗具代表性的會計師行業做了採訪瞭解。記者發現,這一曾經風光無限的會計師行業同樣面臨著市場無情的考驗,裁員、降薪事實上已經在這一行業拉開了帷幕。

  一邊擴招,一邊減員

  記者瞭解到,目前,由於業務急遽縮減,曾經一度為加班而苦的"四大"員工們已經面臨無班可加的局面。不過,各大會計師事務所即將進入傳統意義上Peak Season***忙季***,而作為該行業翹楚的"四大"的裁員降薪的確讓很多人費解和意外。

  "四大"***Big4***是市場對國際四大會計師行的簡稱,即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這四家會計師事務所,"四大"在經過幾十年行業重組兼併淘汰之後成為了倖存者,伴隨著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招聘大戶的"四大"的招工情況也成為每年校園招聘的風向標。

  在今年9月至10月期間,"四大"在面向2009年畢業生招聘時仍顯示出十分的熱情,並紛紛呈現出"擴招"的態勢,例如畢馬威2009年的校園招聘計劃比2008年的1800人增加2000人,普華永道的校園招聘人數也在2000人左右,而德勤的校園招聘人數為1500人。

  然而,進入11月份之後,有傳聞稱,"四大"已經延遲本年度校園招聘的進度,並已經縮減了原本的招聘規模,其後又遭到"四大"相關公關部門的否認,因而越發變得有些"羅生門",這也引發了外界對於"四大"是否還將大幅度擴招問題的關切。

  有分析人士認為,表面的擴招只是為了聲譽,不擴招會給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會給人感覺人員沒有擴張,公司沒有成長。

  然而,一些事實卻越來越明晰。全球資本市場逐步趨冷,流動性緊縮導致IPO專案受到了直接衝擊,能夠上市成功的專案變得越來越少,而排隊等候或放棄專案的企業則越來越多,而這直接衝擊著"四大"的生意、侵蝕著利潤。

  其實早在今年7月末,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某合夥人就曾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去年形勢好的時候,人手不夠,女人只能當男人用,男人只能當牲口用,然而,目前的資本市場如此低迷,裁員已經是早晚的事。"

  有業內人士透露說,普華永道、德勤等所已經於今年7、8月間開始過一輪小範圍的"精兵簡政"了。普華永道、德勤的主要的裁員方式為"勸退",即以"工作不適任"為由,要求員工簽署辭職信。不過由於規模不大,且並未採取集中高密度裁員的方式因而未引起外界注意。

  一位內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會計事務所之所以對於"裁員"兩個字很敏感,是由於事務所員工人數眾多,公司如果作出裁員或者降薪決定,容易影響到其國際聲譽和未來承接專案,因此四大公共事務部門經常會以員工正常流動、員工不適任為由向媒體解釋,而不會承認由於業務萎縮而出現了裁員的情況。

  今年10月,普華永道全球執行長沈德培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仍表示:"今明兩年,普華永道在中國的業務將保持增長,因而不會考慮裁員。"但沈德培也坦言:"中國企業未來的增長速度與普華永道的業績聯絡緊密,中國經濟倘若放緩,普華永道的增長同樣會受到影響。"

  業內人士判斷,國內外經濟形勢進一步下滑,讓一些服務業企業選擇了大幅度的裁員來度過冬天,其中也包括了"四大"。

  據瞭解,面對寒冬,四大所採取的應對方式卻是不同的,安永、畢馬威已經從11月份開始有了裁員舉動。而普華永道、德勤將會採取降薪的方式來儘量避免出現大規模裁員的情況。

  開始裁員

  "公司開始漸漸安靜,除了幾個經理之外,幾乎沒有說話的聲音。同事一個個開始謹言慎行,每個人都知道有什麼等待在前面,但是大家都希望離等待著自己的東西遠些,更遠些。"在某論壇裡一位"四大"的員工如此寫到。

  據瞭解,在此輪"四大"裁員***中,一直宣揚"以人為本"***People First***的安永在裁員問題上的方式方法受到了一定的質疑,在危機之下的裁員,被一些員工視為卸磨殺驢。

  一位安永會計事務所的員工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安永在北京、上海等所的裁員幅度已經到達了5%-10%。我們一些員工普遍對公司裁員但還不承認的做法感到憤慨。而安永怎麼能一邊對媒體說我們很人性我們不裁員,一邊又一次次讓員工迅速收拾東西走人。"

  據瞭解,安永的此次裁員涉及各個層級的員工,涉及試用期的新人、助理經理、經理、高階經理。而方法主要以"勸退"為主。安永內部員工告訴記者,一些員工原本還在企業現場做審計,被一個電話要求回公司見合夥人,在談妥離職事宜之後,立刻就被封電腦、封帳號、取消電話分機號、並被要求交還鑰匙和員工卡。

  據知情人士分析,安永如此裁員與這幾年的高速擴張不無關係。2004年到2006年,安永連續三年營收增長超過35%和每年增開2家以上分所的亮眼業績,成為四大在中國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家。在短短三四年的時間裡,安永中國的人數已經從3000-4000人,擴充套件到至今的9000人左右。

  事實上,此前三年,包括安永在內的"四大"多年的高速擴張均得益於資本市場的欣欣向榮。雖然"四大"的業務主要是審計、稅務、諮詢三大業務板塊,但審計這幾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而審計業務主要包括公司公開上市招股***IPO***的審計以及每年一季度對公司的年審。

  與安永相比,畢馬威也有了裁員舉動。目前畢馬威審計各部和稅務的勸退實際情況,基本集中在去年表現為4分的員工***畢馬威用5分制,1高5低***,級別囊括了高階經理、經理、助理經理和入職一兩年甚至試用期剛結束的員工。

  或將降薪

  2002年與2003年,德勤和普華永道都曾經歷過有關裁員的危機公關,面對安永、畢馬威的裁員作為並沒有"緊隨其後",而是選擇了"降薪"。

  一位在普華永道的內部員工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公司各個Office的合夥人已經開會協商如何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經濟危機,如果情況不能有所好轉的話,可能首先會採取降薪的辦法來處理。"

  目前,普華永道國內各所正在進行員工表現評估,目的就是為了給員工進行重新的評分,如若明年啟動了降薪措施,將以此來判斷降薪人員和幅度。

  另據德勤內部人士透露,德勤中國執行長盧伯卿在近期經理以上級人士會議上表示,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就算其他幾家開始有裁員行為,公司上下也要團結應對。因而公司很可能採取自動降薪,或者儘量不動或少動新員工的方式來解決。

  一位德勤的員工告訴記者,德勤之所以選擇降薪是因為德勤的成本結構較為合理,外籍合夥人較少,而外籍合夥人往往收入較高。另外,德勤近年來的擴張速度並不及安永迅猛,因而通過"降薪"仍然能夠拿出過得去的業績。

  而在普華永道全球執行長沈德培看來,隨著形勢的好轉,未來6個月至12個月,全球市場的IPO可能會重啟。不過,一位普華永道內部資深員工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公司尚未大規模裁員可能考慮了各方面原因,但如果明年的形勢進一步惡化,裁員仍將是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