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憶江南古詩毛筆書法作品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這些詩作有非常高的文學價值。同時,這些詩作的書法作品有獨特的藝術特色與魅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憶江南古詩毛筆書法作品

  第一首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讚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裡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瞭“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豔;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裡,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豔豔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裡,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絡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絡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於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

  白居易憶江南古詩毛筆書法圖片

  杜甫寫景,善於著色。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諸句,都明麗如畫。而異色相映襯的手法,顯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學習,如“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秋思》***、“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題岳陽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正月三日閒行》***諸聯,都因映襯手法的運用而獲得了色彩鮮明的效果。至於“日出”、“春來”兩句,更在師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明媚的春光裡,從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藍葉那裡吸取顏料,兼用烘染、映襯手法而交替綜錯,又濟之以貼切的比喻,從而構成了闊大的圖景。不僅色彩絢麗,耀人眼目;而且層次豐富,耐人聯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