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成功創業故事

  駕馭命運的舵是奮鬥。不抱有一絲幻想,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不安現狀,發現商機

  鄭良德,41歲,看到他在廠裡的忙碌,把生產指揮得井井有條,誰也想象不到在一年多前他還完全是一個石材加工的門外漢。他高挑的個頭,體格健壯,走起路似乎帶著一陣風。和他交談,讓人明顯感覺到的是他的語速快、思維速度快,沒那麼多彎彎繞繞,喜歡單刀直入直奔主題,有時還讓人有一種跳躍感。或許,這正是溫州人的特徵。他現在是企業的常駐總經理。他說:“投入石材行業,在過去連想都沒有想過,現在進到這裡面來,似乎完全就是一種想創業的本能。”

  鄭良德曾經搞了10多年的服裝經營,開始經營服裝還可以,但是後來經營的人越來越多,加之經營成本的大幅提高、外面欠賬多和整個市場的動盪不穩不景氣,使服裝經營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以至最後舉步維艱。“永遠都不安於現狀,永遠都不會坐以待斃”,這是鄭良德作為一個地道的溫州人所具有的最大特徵。他在尋找一個值得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商機。

  施良國也是溫州人,是鄭良德的朋友。施良國在商場上可以說是一個遊刃有餘的高手,他投資於多個行業,其中,幕牆公司是他投資的物件之一。2010年的一天,在上海的一個工地上,他第一次認識了奇台石材卡拉麥裡金。它掛在牆上金光燦爛,富麗典雅,十分少見,這不禁讓他眼前一亮。憑著他多年從商的直覺和他對幕牆材料的瞭解,認為奇台石材決非一般,其中一定蘊藏有巨大商機。於是,很快他滿懷著希望來到了奇台進行實地考察。當時,奇台已經落戶了50多家石材企業,並且還有不少企業在辦理落戶手續。園區裡到處機器轟鳴,車來人往,礦山也是一片繁忙,那金黃色的荒料源源不斷地運下來,來自全國各地要貨的客商絡繹不絕,產品供不應求。目睹著眼前的這一切,投資卡拉麥裡的決定在施良國的腦子裡已經形成。

  溫州人不僅腦子靈活,在商海中高人一籌,而且善於抱團,互相借力,共同發展。2011年,施良國找到鄭良德,說明自己想投資奇台石材後,與正在尋找創業商機的鄭良德不謀而合。2011年上半年,施良國帶著鄭良德再次到了奇台,對石材業進一步進行考察。之後,他們回到溫州又聯絡了其他兩位商界朋友,四人決定共同入股,投資開發奇台石材。隨後,他們很快申請註冊了博鑫石材公司。

  “博鑫”,取博採眾長,合作發展之意。代表著溫州人的一種團隊精神,靠著它溫州人走向了成功,併成為商界的驕驕者,這在奇台博鑫石材公司也不例外。現在,該公司佔地面積50畝,已經投資3000萬元建立了自己的花崗岩礦山和花崗岩加工廠。現在,已完成了一期工程,建成了38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和150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安裝有12臺大型荒料切割機和一臺自動磨光機,以及切邊機和手動磨等。預計今年可生產板材8萬平方米。而這一切,從今年4月底動工到8月底建成投產,僅僅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在今年新建的石材企業中建設速度是比較快的。有人說這是溫州人的速度,而鄭良德卻說:“這是抱團創業的結果。”

  從做其它生意到石材生產經營,無論是對鄭良德還是對他的夥伴們來說,面臨的都是新行業的新挑戰,如何才能經營好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對他們來說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點並沒有難倒他們,在礦山和石材加工車間,他們專門請來了技術和管理都是一流的專業人員,使企業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同時,他們自己也在加緊學習,逐漸由外行轉變為內行。

  2:從300雙到2000萬雙鞋的“嬗變”

  他,和《溫州一家人》裡的周萬順一樣,有著同樣的堅韌執著和不服輸,唯一與周萬順做過鞋、採過油等不同經歷的是,他只執著一件事情:做鞋。

  時至今日,他還清楚地記得,27年前自己“闖”杭州和蘇州,做成自己第一筆300雙訂單鞋的經煉。也正是有了那次磨練的經歷和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企業才蓬勃發展成為浙江省最大的鞋類出口企業。

  那是在1985年,他才19歲。當時,他已經有了3年製鞋工作經驗,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幹勁,準備回家創業辦廠。當年,他有朋友在杭州發展,他決定去有市場前景的杭州試試看,於是親手設計、製作了十幾款女士時裝鞋,然後提著這些樣品,帶著百把塊錢,一個人坐著客車從溫州南站趕往杭州。結果,在杭州並沒有接到任何一張訂單。又坐車前往蘇州,前幾天仍然一無所獲。

  後來,他風塵僕僕地趕赴江蘇省進出口服裝鞋帽公司。一進門見到經理,他就迅速地將樣鞋整整齊齊擺放在那位經理面前,看著面前這位經理的臉色,他年輕的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因為所有的希望就寄託在這裡了,他太需要聽到對方肯定的回覆了。

  那位經理爽快地簽了300雙的訂單。簽單的瞬間,他真的有一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動感覺。他向客戶鄭重承諾:自己準時上門交貨!

  他後來的從業生涯,就是從這一個訂單開始的。這件事讓他更加堅定了做人做事要堅持和專一,一心一意做好鞋業,不到最後關頭自己決不放棄。

  2012年,他的企業鞋類出口量超過2000萬雙,實現出口創匯近1.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9%,這是在整個鞋類出口行業下行的形勢下取得的,這也是公司連續第六年成為全省最大的鞋類出口企業。因為專注,所以專一。因為專一,所以成就。

  作為非公經濟人士的他看來,是衝鋒的“號角”。風雨過後是彩虹,溫州民營經濟將會迎來又一片“豔陽天”,會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國際競爭中,溫州品牌不僅要在國內叫得亮,更應在全球打得響。他正帶領自己的企業,跨著大步,穩健的走向歐洲、走向世界……

  3:跑不累的黑馬

  在我三四歲的時候,父母就背井離鄉,來到了東北的一個大城市——瀋陽。在我的記憶中,他們幾乎每天都在忙,一年只有一兩次的機會回來看看我,並且相聚的時間很短。

  因為時常會有一些外國人來到我們家的店裡買東西,經過了解,原來這些外國人都是來自俄羅斯的一個城市——葉卡捷林堡。爸爸媽媽決定在葉卡捷林堡開一家新店。

  他們到了葉卡捷林堡,人生地不熟,既沒有熟人的引導,也沒有外來人的幫助,爸爸媽媽租下了一間店鋪開始經營。剛開業,我的父母就面臨一個下馬威:因為附近的道路施工,一道圍牆堵住了整個店面的大半,一個顧客也沒有來。父母又想到了一個辦法:客人不來,我們就出去找客源!他們就穿著大棉襖拿著樣品,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雪天裡,東奔西跑……但有的人嫌貴,有的人覺得不好看,面對這種種打擊,他們仍不放棄,繼續找客源。我們家的店漸漸在當地打出名聲來。

  可不幸的事又發生了,一把火燒進了倉庫,把堆積在裡面的貨物一點一點吞噬掉。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和訂購的貨物,被一場不明之火燒沒了……任何人遇到這種事,第一時間都會想著:完了!我父母也不例外。火災後幾天,我的父母一直沉寂在人生的低谷,飯吃不下,水喝不進,面如土色。

  是溫州人的精神挽救了他們!

  那是向上的精神,那是不服輸的精神,那是絕境拼搏的精神,賜予了我父母無限的動力,他們又站起來了!

  他們不再想著火災是怎麼樣發生的,而是重新上路。爸爸媽媽雖然已經不是黑馬,但他們的精神卻勝似黑馬。父母決定:繼續用頑強的精神來展開“商戰”……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還害怕什麼呢?我們不能讓別人瞧不起我們;別人千方百計地想打倒我們,我們就不能讓他們得逞;不管外國人是怎麼想我們的,但我們溫州人依然是跑不累的黑馬……

  近幾年來,我們家的生意越做越好,經濟狀況也在上升。雖然我爸不是大老闆,但他具有溫州人身上不服輸、苦創業的精神。我為我父母及所有溫州人而自豪!

  

的人還:

1.溫州人創業故事

2.一個溫州商人的創業經歷

3.3個創業成功者小故事

4.80後白手創業故事3個

5.80後窮小夥創業的故事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