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創業故事

  計算機網路當前發展十分迅猛,對於創業,這個行業有什麼值得借鑑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電腦保潔:給電腦洗澡小夥賺百萬

  為電腦“洗澡”發現商機

  我叫吳璇,2005年大學畢業後,我進了中關村一家電腦銷售公司,主要根據使用者提出的不同功能配置組裝電腦。其間,我經常聽到使用者抱怨,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竟莫名其妙地出現工作速度變慢,資料紊亂、經常宕機甚至無法啟動等故障。其實這都是靜電和灰塵惹的禍,並非電腦的 “身體”出了毛病,解決這類問題只需清洗除垢和消毒。

  道理雖很簡單,但對缺乏專業知識的使用者來說,讓他們給電腦做徹底的保潔就勉為其難了。我瞭解到,在國內,還沒有哪家公司提供“清洗電腦”的服務。這是一個市場空白,如果自己捷足先登搞電腦專業清洗,定能在保潔服務業中形成一個新的亮點。想到這裡,我突然萌生了一股創業的衝動,當一名時尚的“應召電腦保潔師”!

  2007年3月初,經過一番準備,我提著一隻裡面裝有清洗劑、消毒液和洗刷工具的大皮箱,信心十足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掀起電腦“洗澡”熱潮

  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很多時候好不容易敲開一戶人家的門,正要說明來意,對方一見我那隻工具箱,以為是搞推銷的,馬上就不客氣地關上了門。到第5天終於有了轉機,當天下午在海淀區一座單身公寓裡,我遇到了一位客戶,這是一位身材高挑的白領麗人,在我為她那部心愛的筆記本清洗消毒後,女孩不僅豪爽地給我兩百元,還為我介紹了五六位白領客戶。

  就這樣,我又有了第三、第四直至第七位客戶。接著,通過相互引薦,請我給“電腦洗澡”的使用者絡繹不絕,第二個月,我賺了7000多元錢,到2008年9月,我每月的收入已超過2萬元,手機整天響個不停。為此,我又從煙臺市一所電腦學校招了8個女孩,經過培訓後做自己的幫手,這才暫解燃眉之急。

  我分析,現在很多人對電腦專業清洗、維護的重要性還沒完全認識到。事實上,平日裡看似溫順的電腦“暗藏殺機”。有關資料顯示,滑鼠、熒光屏及主機內部的細菌種類已超過2000種,易使電腦操作者因受感染而導致傷風、耳朵發炎和肺炎等多種疾病。

  我將這些宣傳資料製成精美的小冊子,讓人在京城高檔住宅區、寫字樓及大型商場內免費派發,還在媒介上投放廣告。效果立竿見影,短短几個月,就在北京市民中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電腦洗澡”熱。

  開拓多種渠道 獲利百萬

  2011年2月,我註冊成立了一家專業電腦保潔公司,開始了人生的創業。經營思路也從過去零敲碎打抓散客,變為重點突破大客戶。我準備先從清洗單位的辦公電腦入手,逐步開啟這個大市場。

  NVC是一家有港資背景的大型集團公司,在朋友介紹下前去拜訪NVC的老總。見面後我向老總解釋說,我們所用的電腦其實就是個小小的“細菌王國”,是各種病毒的中轉站。如果忽視了專業保潔維護。不僅計算機會出現程式紊亂、經常宕機等故障,有時還會因感染病毒導致整個系統癱瘓,資料丟失,給使用者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使企業蒙受損失。

  見這位老總半信半疑,我馬上取出顯微鏡請他先觀察一下自己的電腦鍵盤,對方看後顯然吃了一驚。接著我飛快地對鍵盤進行清洗消毒,再次讓他檢測。這次老總算是開了眼界,他當場決定從此將NVC的電腦保潔專案交給我負責!

  海淀區高校林立,有不少網咖。一天,我到一家大型網咖與老闆洽談電腦清洗業務時,為老闆支招:網咖裡的鍵盤由於經多人反覆使用,最容易交叉傳播各種病毒,這是關係到網民自身健康的一件大事。想想看,如果有專業清洗公司為你的電腦定期除汙消毒,網咖的生意會怎樣?果然,我們合作後很多網民都被吸引了過來,這種“錢景效應”帶動下,海淀區很多網咖都成了我的客戶。

  如今我的個人資產已超過百萬。不過最值得驕傲的還是成功的感覺——能開創自己喜歡的職業,真的很幸福!

  案例2:創業故事:初中畢業生憑一個小發明開啟創富路

  從一名普通一線工人到山東省首席技師;從一名初中畢業生到擁有9項國家發明專利的發明家;從月收入只有幾百元到資產過千萬,他用了14年。憑藉出色的創業理念和創業規劃,日前,他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威海青年創業形象大使”。他,就是李川,一個憑藉不懈努力,在威海締造了創業“神話”的年輕人。

  一個小發明,開啟創富路

  1996年,初中畢業的李川進入威海同泰集團,做了一名縫紉工人。隨後的6年裡,他先後幹過電工、鍋爐工,雖然都是再平凡不過的崗位,但無論在哪一個崗位上,李川都不甘於僅僅做一名合格的工人,而要成為“專家”。工作時間,他精研業務,做到“幹一行精一行”;業餘時間,他不斷學習從小就感興趣的電氣知識,儲備了大量的相關知識。

  2002年初,在一次生產排程會上,公司負責人提出要降低生產成本,節能增效。這時,李川想到了公司1000多臺的縫紉機。他發現,縫紉機只有在機針接觸面料時,機器的運轉才算有效工作,其餘時間都是在空轉,非常耗電。而通過進一步的調查,他發現廠裡的縫紉裝置有50%的時間都處於空轉狀態。“ 如果能夠發明一種節電器,降低縫紉機空轉時的耗電量,將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有了這個想法後,李川立即開始在家搞起了研究。

  此時,幾年來積累的電氣知識終於派上了用場。經過近半年的反覆研究和試驗,李川發明的第一個縫紉機節電器終於做了出來,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發明。經過試驗,安裝上這種節電器後,縫紉機能節電30%以上。

  發明成功的喜悅讓李川敏銳地意識到,這個發明為他打開了一條光明的創富之路。

  銷售節電器,淘得“第一桶金”

  2003年初,李川在工作之餘註冊了個體工商戶,憑藉一臺電腦、一把電烙鐵、一個萬用表和鉗子、螺絲刀等基本工具,他與妻子在家中開始了縫紉機節電器的生產工作。

  至今,李川仍清楚地記得他贏得第一個客戶時的情景。2003年1月的一天,李川走出家門,推銷自己的產品。在經歷了十餘次失敗後,李川喪氣地走進了當天要跑的最後一家繡品企業。在企業經理辦公室,李川介紹了縫紉機節電器的優勢。出乎李川的意料,該企業經理對這個產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對 30%的節電效果還有些懷疑。為了驗證產品的效能,李川將一個樣品留在了企業。一週以後,該企業經理興奮地給李川打來電話說,“你的縫紉機節電器確實能節電30%,我們先訂貨260臺。”在隨後的一個月裡,該企業又連續追加訂單,投資近4萬元為所有的縫紉機都安裝了節電器。後來李川得知,該企業因為裝置耗電巨大,本來需要投資數十萬元增加供電容量,縫紉機節電器的出現正好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這個小東西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該企業經理對李川說。

  這次成功的推銷不但大大增強了李川的創業信心,也讓每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的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適時轉型,發明創造財富

  看到自己的發明帶來了利潤,2003年2月,李川為該產品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不料,在隨後的兩年裡,隨著節電技術的發展和仿冒品的增多,李川的產品銷售遇到了瓶頸。而此時,李川的身邊出現了另一個機遇。

  2005年,李川從一位在華東數控工作的朋友處聽說,現有的機床電磁吸盤控制器極易損壞,急需一種更先進的替代產品。李川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於是,他開始了新“電磁吸盤控制器”的研究。僅僅用了一個月,李川便把新產品研製了出來。新產品送到華東數控進行了3個月的測試後,效果非常好,李川於是決定大批量生產,但卻受到資金不足的制約。

  2006年9月,李川研發的產品隨著出口機床走出了國門,而他也憑藉手中的5個國家發明專利,被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同泰集團的決策者意識到,這是一個進軍高新技術領域的良機。於是,公司決定在資金上給李川支援,成立了專門從事機床電器的研發和生產的威海琢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由李川出任公司總經理。

  威海琢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後,與哈工大***威海***建立了產學研全方位合作關係。目前,公司經過2年多的發展,已擁有員工20多人,其中專門從事研發工作的就有10人,公司淨資產已愈1500萬。

  走過7年創業路的李川,目前不但是擁有9項國家發明專利的“威海市首屆十大發明家”“山東省首席技師”,日前更被中央電視臺《青年創業中國強,我是城市榜樣》活動評為“威海青年創業形象大使”。市委書記、市人大會主任王培廷這樣評價李川,“他具有海納百川的氣質,具有勇於開拓的精神,具有堅定執著的信念。”正是這些優秀的品質促使李川在創業路上一步步邁向成功。

  然而,李川卻沒有滿足。目前,他正在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立志要把企業做大做強,爭取讓公司在5到8年內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