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創業帶頭致富事蹟

  人生是一臺戲,精彩的劇情演繹著你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看看那些女性船業的事蹟,學習她們的方法,找到自己的致富道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王婷:90後女大學生創業開米線店

  2014年12月,“90後”濟南女孩王婷的開店夢終於實現了。這個位於濟陽縣城區商業街附近,只有20多平方米的米線店,承載著王婷從上大學到現在一直以來的夢想。

  不顧家人反對,辭掉實驗室的穩定工作,從濟南來到濟陽開米線店,王婷的理由只有一個“喜歡做飯,也想做給別人吃。”因為天冷,她的手指幾年來第一次被凍得腫了起來。

  不顧反對 辭掉實驗室穩定工作

  王婷辭掉穩定工作,自己創業的想法,一開始便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

  2012年,王婷從泰山學院化工學院畢業,隨後便在濟南一家實驗室開始工作,收入不高,但工作卻十分輕鬆。在王婷父母看來,女孩能找到這樣一個離家近且相對輕鬆穩定的工作,還是不錯的。

  但誰知,2014年7月,王婷便不顧父母反對辭掉工作。王婷說,辭工作之前,曾和父母提過這事,但父母都不同意。後來,考慮到自己一直想開店創業,還是決定辭掉工作。

  王婷介紹,早在上大學期間,自己便有開店創業的想法,但那時,還沒想好用多大的店鋪,開什麼樣的店。直到在濟陽偶然找到一間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

  走街串巷 騎電動車尋找店鋪

  2014年11月,王婷追隨老公第一次來到濟陽。在濟陽租了房子後,王婷便開始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尋找出租的店鋪。因為王婷老公白天上班的緣故,王婷只能靠自己。

  對於濟陽,王婷一點都不熟悉。以至於現在,她對於濟陽的認知,還僅限於2條道路,緯一路和緯二路。而她的米線店就開在緯一路,競業園學校東側。

  王婷說,對於濟陽兩條道路的認識,還源於最初的走街串巷。“開始時,也不知道哪兒有出租店鋪的,就騎著電動車,順著這兩條道路逐個找。”她說,後來對這兩條路瞭解後,她將店鋪的位置鎖定在濟陽兩條商業街附近。

  “想著商業街附近,人流量大,做起買賣來也容易些。”王婷說,但找了一個星期,都沒有找到要出租的店鋪。這時,王婷就想,“不行就先放棄,在濟陽先找工作,找到工作以後,再繼續找合適的店鋪。”

  但誰知,這時,競業園學校東側一個要出租的店鋪卻突然出現了。王婷想都沒想,直接就租下了。

  好朋友辭職來幫忙 米線店開張

  王婷租來的店鋪很簡單,甚至稱得上簡陋,一塊木板隔離出來的20多平方米的房間。

  “啥都沒有,就是一間空房子。”租來的空房子,讓最初的王婷有些摸不著頭腦。“房間太小了,最後決定開米線店。”王婷說,找房子時想著在麻辣燙和米線店兩者之間選一個。

  安裝空調、油煙機,購買桌子、凳子……下定決心開米線店後,王婷便開始忙活起來。為此,還特意花錢到濟南學習了做米線、土豆粉的相關知識。

  開業前一天,王婷怕自己忙不過來,便給自己的好朋友兼大學舍友江魯平打電話,讓其過來幫忙。接到好朋友電話後,江魯平當天便辭掉工作,和父母簡單打了聲招呼,第二天便從濰坊趕到濟陽。

  同為“90後”的江魯平,辭職來濟陽前,在濰坊一家實驗室工作。她說,接到好朋友電話,便立即趕來幫忙了。

  一天40餘顧客 自己能忙得來

  2014年12月1日,王婷的“天下第一粉”米線店開張。此後,兩個“90後”女孩開始做起生意。

  “一天大約有40多個顧客。”記者見到王婷時,這個扎著馬尾,手凍得紅腫的年輕女孩,正忙著給顧客做米線。無論是購買食材,還是做米線,她都一個人完成。

  米線店進門左手邊的牆壁貼了滿滿的便籤紙,便籤紙上大多都是顧客留下的祝福語。右邊牆壁上有王婷寫的無線賬號和密碼的提示。沒有顧客的時候,王婷為了節約開支,不捨得開空調。也因此,她的手指都凍得腫了起來。

  剛開始,江魯平還在米線店幫忙的時候,王婷和她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裡數錢。“看看今天又掙了多少錢。”王婷想著能快點把投到米線店的本錢掙回來。

  今年1月5日,記者採訪時,米線店中只剩下王婷一個人。王婷說,現在米線店慢慢走上正軌,再加上平時也不是很忙,江魯平走後,自己一個人也基本能忙過來。

  王婷說,因為米線店靠近學校,現在吃飯的大多都是教師,也基本都是熟人帶來的回頭客。她相信,接下來,米線店會越來越好。

  二

  南瓜車CEO盧鑫:折騰,是對夢想的尊重!

  她,就是這樣一個愛折騰的女人,21歲畢業背井離鄉來到深圳,當上女程式設計師,23歲依靠超出常人的勤奮與能力連跳升職管理起100人團隊,在那樣一個港資企業大陸人當主管都很罕見,她竟當上了部門經理,25歲越做越順手的她卻不安於現狀,辭職自己創業做起了外貿電商,在不錯的市場環境下帶領著團隊很快實現公司贏利,26歲為了尋求更大的成長,她降職降薪跳到阿里做產品做運營,帶領擎天柱專案***阿里最高級別專案***,僅用3年的時間當上產品專家,29歲時拿著50w年薪的她本可以安逸地繼續留任升職,但“折騰”的性格卻推著她繼續打破安逸尋求突破,離開丈夫和9個月大的孩子,隻身一人從杭州來到上海大眾點評網,連續4年帶領team獲得點評的年度最高獎項“總裁獎”,升任到了首席流量官。

  時至今日的她已經34歲,身為2個孩子媽媽,她卻再次做出了令身邊親人朋友驚訝的決定:毅然辭去百萬年薪鉅額股份的工作二度下海創業。動機很簡單,還是那份對“夢想”的執著與激情。她,就是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CEO,盧鑫。

  這個年代,提起創業這個詞,你想象到的可能是,啊,誰誰創業了,香車寶馬,錦衣玉食,白天有酒喝,晚上有歡樂。什麼都有,那是想象中的結果. 而實際上當創業剛起步的時候,首先都是放棄,而不是得到。她擁有了一個夢想,為此就要放棄穩定的薪酬,放棄舒適的假期,放棄發脾氣的權利,放棄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放棄可預見的未來,還有很多很多,都得放棄! 但盧鑫認為“人只做有把握的事,又如何見識自己未知的能量?”

  在夢想的推動下,盧鑫聚集了一幫有理想有激情的90後年輕人,試圖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變長久以來被人詬病的美髮行業。理髮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走進美髮店時不知道要消費多少的忐忑,是美髮師在你耳邊喋喋不休的推銷辦卡,所以大家都說,相比起“盲人按摩”,這個世界上更需要“啞巴理髮”。盧鑫和她的團隊看到了傳統美髮行業的問題:

  傳統美髮業長期依賴預付卡機制維繫生存與發展,消費者為了享受單次服務的優惠,被迫提前預付一年多的消費金額,而且每次進店消費,還得不斷被美髮師推銷各類產品和套餐以儘快用盡卡內餘額再辦卡,要是不買賬,可能今天的美髮體驗就遭殃了,如此霸王條款是極其不合理的……這一切是為什麼呢?因為美髮業的成本結構中,房租、裝修與人力成本佔比較高,美髮消費體驗又不像餐飲等服務那麼高頻次,美髮店不得不靠推銷辦卡來快速回籠開店資金或用以新開門店發展,所以預付卡成為了全行業心照不宣的祕密。

  行業統計年鑑顯示,美髮業有3000億的市場規模,卻呈現極度分散的狀態,擁有連鎖品牌的美髮店全國只有2000家門店,市場份額僅佔2% 這樣一個大的行業在13年便開始面臨大拐點,13年同比12年首次出現高達15%的負增長,主要原因在於人力和房租成本的高漲,說明美髮業已到了不得不尋求轉變的地步。

  盧鑫帶領的南瓜車試圖打破這樣不健康的行業形態,通過C2P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工具去改善傳統美髮行業。使用者使用南瓜車APP 只需要在線上挑選合適並喜歡的髮型,和做這款髮型最擅長的美髮師們,可能參考使用者對他們的評價以及他們個人的形象及作品等選出自己最中意的美髮師,通過公開透明的價目表選自己適合價位的專案,選髮型師及自己適合的時間,線上完成預約支付。最後你只需在預約的時間到你線下選定的場地理髮即可。為了保證使用者從線上到線下都有一個超完美的理髮體驗,南瓜車提供精挑細選超高性價比的髮型師,髮型師從面試到入駐平臺要經過6場嚴格的考核。

  同時南瓜車還提供舒服的場地及一流的服務標準。而對於美髮師,南瓜車通過為消費者與美髮師搭建平臺,幫助美髮師還原手藝人的本質,剪好頭,做好服務,而不是傳統專注在銷售推銷辦卡上。美髮師們在平臺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虛擬品牌美髮店”,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更新自己的資料,維護客戶關係,塑造專業形象,線上下不斷精湛手藝做好服務,手藝收入歸自己所有,真正的實現了讓手藝人”靠手藝吃飯,做自己老闆!”

  盧鑫創立的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從開業到今天一個多月時間,已經突破日訂單600單,其位於上海長寧區天山路的第一個直營體驗店短短兩週已成為大眾點評網天山商區美髮店的第一排名,更是得到了國際知名風投IDG的天使輪融資。當記者採訪問及她是如何做到對夢想始終如此執著時,她打趣地笑說:我就是,愛折騰唄。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