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的小故事

   1

  也許正在籌備大四的畢業論文,也許正奔走在各個求職現場,又或許你有一份不錯的實習工作,正在辦公室裡享受著舒適的空調和氤氳的咖啡……

  同樣是22歲,唐山市豐潤區的張天偉卻擁有了不同的人生,他早已通過蝗蟲養殖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與之前小編採寫的其他農村創業者不一樣,張天偉並非大學畢業。中專鉗工畢業的他憑著對新事物的好奇、執著的求知精神以及骨子裡不服輸的幹勁創造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當我很好奇他為什麼會養蝗蟲時,張天偉顯得十分淡然,他表示只是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了蝗蟲養殖的新聞片段便有了最初的想法,但這個想法一開始就遭到了家人反對!

  家人的反對不難理解。蝗蟲嘛,農村裡常見的螞蚱——田間裡的害蟲,養它來做什麼?農村裡玉米抽苗時這小玩意弄不弄不死誰還會想著要養它?!

  可張天偉並不這麼想,會上網的他早已瞭解到養殖蝗蟲的商機。蝗蟲的蛋白質含量高達74.88%,含18種氨基酸及多種活性物質,是理想的高營養保健食品,餐桌上,螞蚱賣到好幾十元一盤,已有部分人通過養殖蝗蟲發家致富,但蝗蟲作為特種養殖,還是很少一部分人接受,這可能是一個機會。

  拿定養殖蝗蟲的主意後,張天偉又面臨著新的問題,從哪裡著手呢?怎麼養?養了賣給誰?技術難題如何解決?

  面對著無數疑問,張天偉並沒有放棄,他不懂,那就利用網路慢慢的學習逐步的瞭解,向有經驗的蝗蟲養殖人討教經驗,後來又打聽到,一位遠房的親戚也在搞蝗蟲養殖。看著張天偉執著的態度,再加上親戚的養殖經驗,家人最終同意了張天偉的蝗蟲養殖專案。

  有了家人的支援,就有了強有力的後盾。第一年,張天偉投入8萬多元,從搭建大棚搞養殖開始,購買種苗、餵食、病蟲害防禦等等所有的事情都是張天偉親力親為,這其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

  “雖然親戚傳授了一些養殖經驗,自己也在網上不斷的學習,但是學到的技術永遠趕不上突發事件,有一次連續的陰雨天氣導致蝗蟲大面積死亡,死亡後的螞蚱一盆一盆的往外倒,十分揪心,當時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當時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後來才知道是陰雨天氣導致食物發黴,進而導致螞蚱中毒死亡。“張天偉說道。

  還有一次是春天當時剛引入幼苗不久,颳大風,把大棚的塑料掀掉了,棚也吹得東倒西歪,損失慘重。

  在經驗方面,張天偉總結:”第一年全靠自己慢慢觀察、學習的,有時候在30多度高溫的大棚裡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經常滿頭大汗,甚至中暑。“

  但就是在這樣不斷磨練且堅持不懈的過程中,張天偉一年比一年順暢。第一年張天偉雖然沒有迎來豐收,但依然收入了5萬元,第二年8萬元左右,且利潤一年比一年更高。

  2015年,已是張天偉養殖蝗蟲的第4年,創業第4年裡,不論是規模、技術還是經驗等方面,張天偉已算是大半個行家了。今年的養殖面積多大20多畝,養殖大棚30個,實現了總銷售額16萬多元。

  ***正準備銷往京津冀、山東地區的成品螞蚱***

  對於今年的銷售業績,張天偉感到滿意但並不滿足,他告訴小編:“蝗蟲養殖第一年投入比較多,投入大概8萬元,搭建大棚和購買種苗,以後的投入會相對少一些,今年除去成本外,大概盈利10來萬元,對於只有大半年的養殖期來講總體還不錯。”

  在唐山,蝗蟲的養殖期最多隻有8個月,每年從3月開始10月結束,每2月出1茬。售賣分為種苗和成品兩種,種苗主要是小螞蚱或是螞蚱卵,能賣到200元/斤,成品的批發價在8-15元/斤,零售價在25-30元/斤左右,張天偉的成品蝗蟲主要銷往京津冀以及山東地區。

  對於未來,張天偉還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一是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做好特種養殖帶頭示範作用;二是希望能成立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為村民們提供種苗、免費提供養殖技術、幫助銷售等方式,帶動更多的鄉親們實現致富夢。

   2

  “當初放棄20萬年薪回家創業,就為了心中的那點痛。家鄉的貧窮給我留下太深的痛,我義無反顧投入全部家當,就算傾家蕩產也要回家鄉創業,就是要撫平心中的痛,做個創業的榜樣,帶動鄉親們創新創業,結束家鄉世世代代的貧窮。”

  他叫劉前軍,出生賀龍元帥的故鄉——張家界桑植縣。2015這一年,他39歲。他曾在被譽為“萬歲軍”的38集團軍兩次立功,戰友稱他是倔強拼命的桑植“許三多”。如今,他正帶領著一群農民和戰友在家鄉桑植養殖豪豬,大家都叫他“豪豬養殖大王”。他註冊公司、成立豪豬養殖合作社,計劃運用微商、電商等現代營銷方式,讓大山深處的綠色豪豬肉走向世界。

  同時,他的心裡還盤算著另一個“小九九”:帶領鄉親們致富,和幾個戰友一起實現改變家鄉落後面貌的夢想。

  2015年11月5日三湘都市報《創週刊》記者採訪了劉前軍,他說: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包括我的性格和靈魂,根都在部隊。一起來看三湘都市報的這篇創業報道:桑植“豪豬養殖大王”劉前軍人生經歷的6次“士兵突擊”。

  考察回來後,幾個戰友湊了10多萬元,自己動手挑砂、搬磚、砌牆……2011年臘月,擁有100多間豬舍的養殖場完工。

  之後,又花24萬元從江西、常德等地引進了80頭種豬。“一期總投資50萬元,我佔51%股份。”劉前軍說。

  然而,我們低估了豪豬的野性,按標準建的豬舍欄杆太低,有幾頭強壯的豪豬晚上竟然跑進山了。“價值好幾萬,幾個戰友連夜打著火把、手電進山找。” 劉前軍說,最後在一石壁下將逃逸的豪豬圍堵抓了回來。

  隨著繁殖速度加快,第二年春夏期間我們又投資20多萬擴建了200多間豬舍,並從外地再次引進40頭種豬, 2012年養殖規模達到近300頭。

  “知道豪豬肉好吃,但養了幾年豪豬,我們自己都沒吃過,因為太貴。”劉前軍說,豪豬好鬥,經常打得皮開肉綻。幾個戰友當時開玩笑,如果有豪豬死了,我們就嘗一嘗。可是,豪豬幾乎不生病,傷後自我修復能力非常強,傷口從不發炎,也不感染,不需任何治療幾天就能痊癒。豪豬養殖十分成功,市場價格也很好,幾個戰友商量“發動附近農民一起養殖共同致富”。

   3

  20年的創業打拼,他時刻銘記一句忠告:做人要誠實守信處。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他從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傢俱廠老闆。他把當年給他這句忠告並給了他一頓飯的“姐姐”視為恩人。20年後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後,他用100萬元現金支票來感謝恩人。他就是2015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候選人之一何榮鋒。

  “1993年,17歲的我與兩位同伴赴浙江打工,在前往浙江打工的路上遭遇小偷,身無分文。在沿路乞討13天后,我遇到了好心人戴杏芬的一飯之助。”何榮鋒告訴記者,當時雙腳都起了血泡的何榮鋒等三人“流浪”到了仙居縣楊府鄉楊府村。此時,一個穿著綠色毛衣的女子從他們身邊路過。這名叫戴杏芬的女子得知3人的困境後,不僅給3人做了一桌飯菜,還打來熱水給他們洗腳,幫何榮鋒的腳上藥。後來,戴杏芬在送走他們時,還為他們送上了30元錢和食物。

  與戴杏芬分別後,何榮鋒輾轉來到瀋陽,經過打拼,他從乞丐最終變成了傢俱廠老闆,但何榮鋒一直惦念著在他最危難時刻給予救助的恩人。他多次按照記憶中的姓名、地址給恩人寫信,一直沒有迴音。多年後何榮鋒才知道,當初錯把“戴杏芬”誤記為“戴信芬”,一字之差,將這份感恩推遲了20年。

  2013年,何榮鋒在浙江臨海找到了恩人戴杏芬。為了謝恩,他拿出一張百萬元的現金支票遞給戴杏芬,沒想到卻遭到拒絕。今年國慶節,何榮鋒又來戴杏芬家看望她。這次,何榮峰拿著5萬元現金和價值不菲的補品,說讓恩人修補房子,補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