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的勵志故事

  從胖渣到肉體男神的彭于晏,他的一生可謂是非常勵志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彭于晏的人生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篇一:奮力躍起,完美落地

  嘆氣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哭泣是最浪費力氣的行徑

  說起"彭于晏"這三個字,可能許多人會茫然。然而說起"你的益達也滿了"這句廣告詞,許多人都會會心一笑。廣告片中那個陽光帥氣,還有那麼一點點壞笑的"大男孩",就是彭于晏。

  彭于晏在臺灣有著"花樣美男"之稱。他不僅有著一米八二的挺拔身材,而且還擁有一副天生俊朗的面孔。然而,命運似乎並未因為他的陽光或是俊朗而對他網開一面,他的人生在拍完一部名叫《六號出口》的電影之後就跌入了谷底。2007年,由彭于晏主演、臺灣導演林育賢導演的《六號出口》,在前有《蜘蛛人3》,後有《加勒比海盜2》的市場局勢下倉促上映,結果遭遇慘敗,導演林育賢33歲便負債千萬臺幣。

  而作為主演的彭于晏也成了"票房毒藥",事業大幅下滑。2009年,他又因經紀合約糾紛令原本不佳的演藝事業再受重創。那段時間他情緒非常低落,甚至一度想退出演藝圈。

  人生不會總是風雨悽迷。2010年的一天,導演林育賢給他寄了一本名叫《翻滾吧!阿信》的劇本,彭于晏看完劇本之後在家裡痛哭失聲。劇本中主角阿信的原型是林育賢導演的哥哥林育信,是臺灣拳擊界一名著名的教練。阿信從小患有輕微的小兒麻痺症,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在偶然的機遇下迷上了體操。然而在當時需要養家餬口的家庭情況下,練體操是不合時宜的,在母親的強烈反對下阿信黯然遠離了夢想。苦悶的阿信在迷茫時期不幸誤入人生歧途,在充滿血腥的幫派打鬥中迷失了自我。後來他翻然悔悟,決心重新追尋夢想。他抓住人生最後一次翻身機會,一瘸一拐地朝跳馬臺飛奔而去,在人生的天際留下了矯健的剪影。

  阿信在人生低谷時的彷徨和無助,與此時的彭于晏是多麼相似啊。彭于晏決定一定要參演這部電影,而且一定要演主角阿信!

  他沒料到兜頭而來的是一大瓢冰冷的涼水,導演認為他不符合角色形象--彭于晏的身高是一米八二,而體操運動員一般要求身材比較矮小,男體操運動員身高一般一米六左右。前奧運冠軍邢傲偉身高一米七,已經是體操界的"巨人"了。

  身高是一個障礙,更大的障礙是這個角色要求有很高的體操水平,而彭于晏從小到大從未接觸過體操。導演林育賢帶彭于晏去見阿信的原型林育信時,林育信第一眼見到細皮嫩肉的彭于晏就搖頭予以否決,可彭于晏仗著自己打過幾年籃球的運動經歷,躍上單槓就想"顯顯身手",沒想到轉眼就磨到破皮流血。林育信用一種懷疑的口氣說:"體操不像跑步什麼的,不是誰說練就練的,你要是不行就趕緊回臺北拍你的偶像劇吧。"

  彭于晏倔勁上來了,他說給我點時間,如果還覺得我不行再換人也不遲。

  他從未接觸過體操,只能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每天練習十多個小時,枯燥而艱苦。為了保持體形,他只吃不加任何調料的水煮菜。沒有一點體操基礎的他,練習時受傷是家常便飯。有一次彭于晏在練習後空翻動作時,一點誤差導致重摔在地,頭和肩先落地,躺在地上長達10多分鐘爬不起來,那一次把導演和教練嚇得不輕。每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渾身痛得不能入睡,手上的皮破了又長,長了又破,一碰就痛,只能用指尖洗臉。

  這些苦,彭于晏都咬牙忍住了。他知道,他所受的這些,不僅是為了影片,為了阿信,更是為了自己。

  三個月"地獄式"的特訓終於結束了,他的各種體操動作都做得像模像樣。導演開玩笑地說:"幸好你沒有入行體操,不然可能獎盃都被你拿走了。"

  然而,挑戰遠不止體操這一項。影片中有不少幫派街頭打鬥的場景,影片正式開拍後,彭于晏在打鬥過程中慘遭酒瓶爆頭十多次。雖然那些酒瓶是用保護材質特製的,但砸在頭上仍舊非常疼,而且彭于晏為了影片效果一定要求重重地砸。

  就這樣,彭于晏在影片中用自己的堅韌與耐力,認真地詮釋著何謂青春的奮鬥、愛情、友誼以及夢想。他從一個俊朗的"偶像男孩",逐漸蛻變成為一名"實力演員"。他像一塊璞玉,在艱苦的打磨過程中,愈見溫潤之光。

  "我會用盡所有力,奮力地躍起在天際。迎著光明,我會更用力呼吸,飛到另一個燦爛天空,完美落地。我相信,有努力,會開啟久違的光明......"

  這是《翻滾吧!阿信》的主題曲《完美落地》的部分歌詞。無疑,彭于晏現在已深深地明白了"有努力,會開啟久違的光明””的道理。所以在他獲得第48屆金馬獎影帝提名,但最終不敵劉德華時,他仍然滿懷欣悅地說:去年拍了這部戲,給了我很多感動和歷練。在碰到很多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如果有夢想就要努力去追。當我用盡全力去努力之後,我就不會後悔。

  奮力躍起,完美落地。彭于晏,他終於做到了。

  篇二:有夢才能挑戰自己

  拍他們不敢演的

  最初,《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這個劇本找到彭于晏的時候,他以為弄錯了,這個角色前有成龍、李連杰、趙文卓各大功夫高手競相扮演,自己沒有兩下子怎麼能演黃飛鴻?不過老闆江志強的一句話打動了他,這個劇本他們已經改了兩年,卻找不到願意花時間去學的好演員,而且這個戲很多都是文戲,關鍵還是要在表演上說服人。因此他們找到了在新生代演員中“會演”又能拼的彭于晏。

  彭于晏決定專心做這一件事——拍別人不敢演的。

  接下來訓練的過程,他用了“黑暗”二字來形容。從最基礎的扎馬步、運氣開始,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除了拍攝就是訓練,就連候場的時候也要把腳吊起來拉筋,這些每日的常規功課持續了整整八個月。最開始的三天他的腿都不能動,因為筋都被硬生生地撕裂拉傷。整整好幾個月,每天收工回去都要用鍼灸治療和艾草敷薰。除了練基本功,還要練身材,讓體型再強壯點,可以讓黃飛鴻有一拳就打死人的殺氣。

  拍攝過程中,讓彭于晏最崩潰的是跟張晉的一場打戲,聽到要在兩秒鐘做十件事時他就嚇傻了,例如當張晉的刀過來他要看一下,然後再砍下去,被吊起來還要翻身,翻起來時要收肚子,並在空中抬腳,最後定格在牆壁上,再抬頭看張晉,最後花了整整30天才把這場戲拍好。最讓彭于晏自豪的是,整部戲幾乎沒有用替身。

  翻滾的“拼命三郎”

  彭于晏從小生長在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的單親家庭裡,這不允許他有什麼發夢的機會。14歲,母親送他去加拿大留學,其實他愛漫畫、愛籃球,可是看不到前途的時候,他也不執著,學了當時最熱門的商科。20歲回臺灣過暑假時,被之前的廣告導演叫去填補偶像劇《愛情白皮書》裡缺的角色,從此成為職業演員。

  由於天生的精緻面孔,他自然成為愛情劇裡的男主角。《海豚愛上貓》《我在墾丁天氣晴》《愛的發聲練習》《近在咫尺的愛戀》《聽說》……他遊走於各種愛情之間,或悲或喜,遊刃有餘。

  但再美麗的愛情若成為一成不變的主題,也會索然無味。在演了好幾部偶像劇後,因為不滿經紀公司接片的水準,2009年彭于晏開始鬧解約,之後就被“雪藏”,期間幾乎沒有任何作品。

  2011年大火的《翻滾吧,阿信》,這部孤注一擲的電影,拯救了演藝事業陷入僵局的他。彭于晏坦言看完《翻滾吧,阿信》的劇本就聯想到自己,阿信曾經的心路與那時的自己何其相似。這部電影重新給了彭于晏力量,“在我最低落的時候給我機會,所以我要拼命,我要翻身!”他開始史無前例的魔鬼訓練。“練鞍馬的時候,手破是經常的,每三天破一次,一恢復就再練,然後再破,到最後手皮越來越厚,也就不疼了。”終於他練就了完美的8塊腹肌和傲人的44寸胸肌,連請好的替身都可以靠邊站了。付出後的回報接踵而來,2011年憑藉《翻滾吧!阿信》這一史上最具難度的表演,彭于晏得以有機會“對戰”劉德華、葛優、王千源,入圍第4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他的演藝之路再度順暢起來,越來越多的大製作影片和名導演紛紛找上門來。彭于晏深知翻身不易,機會難尋,他堅持以“拼命三郎”的態度對待每個角色。

  從最初只演愛情片的偶像派,到現在受到認可的演技派,彭于晏的演藝道路走得踏實卻不乏野心。他說:“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是——前幾年比較不順利的時候拍了很多不同型別的電視劇跟電影,那對我來說都是很好的磨鍊,沒想到自己一步一步慢慢走會走到今天。”

  之所以這樣愛折騰,專挑那些難演的角色,他坦言,自己就是喜歡挑戰不同的東西,喜歡冒險。未來,他還有很多想要嘗試的角色,因為“做演員要有夢才能挑戰自己,一直走下去”。

  篇三:翻滾吧,彭于晏

  彭于晏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演藝生涯,那時他粉嘟嘟的甚是可愛,常被拉去拍零食廣告,零食正是孩子的最愛吧。彭于晏的回答卻讓人意外:“當你被導演喊NG了40次,吃到第40塊蛋糕的時候,你還會覺得好玩嗎?”

  那時他還不知道,長大之後,不好玩的事情更多。

  小學三年級以後,他不再接拍廣告了,因為媽媽認為他應該以學業為主。

  彭于晏讀大學之後。有一年,婆婆去世,已移民加拿大的他回臺灣奔喪,偶遇導演楊大慶。幼年時,他多次隨楊導演拍廣告,這一次,楊導邀請他拍攝電視劇《愛情白皮書》。

  自此,他才真正走上演員之路。

  造化弄人,同時參拍《愛情白皮書》的余文樂、范瑋琪和楊丞琳都相繼走紅,唯獨彭于晏除外。後來,又相繼參演《仙劍奇俠傳》、《蜂蜜幸運草》等多部電視劇,慢慢也有了自己的粉絲群。即使半紅不紫,他還是說,那段日子其實很快樂,因為每次參演的電視劇都是自己想拍的。

  誰知,2009年,他和經紀公司產生糾紛,並被傳出各種對他十分不利的緋聞。本就平常的事業,一下子跌到谷底。

  人們對他更多的印象只剩下口香糖廣告。彭于晏無奈地笑:“很多時候人家看到我,根本不知道我是誰,但是會跟我說廣告詞:‘兄弟,加滿。’只能說,人生太奇妙了,你永遠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事。”

  誰能料到未來呢?

  那天,林育賢導演給了彭于晏一個劇本,《翻滾吧!阿信》。阿信誤入歧途後又勇於痛改前非,重新去練體操,傷到了頭,阿信躺在醫院裡,回憶自己曾經浪費過多少青春好時光……劇本讀到這裡,彭于晏禁不住潸然淚下。這些年,每一部電視劇或電影,彭于晏都很賣力地去演出,但從沒有一個收視率或票房特別好的,他曾質疑自己,是否不適合做演員?但是,《翻滾吧!阿信》如一劑強心針,令他豁然醒轉。

  他的生命從未像阿信那樣曲折,阿信都有勇氣重頭再來然後一鳴驚人,他不能嗎?

  更使彭于晏感動的是,在他人生最低潮時,林育賢導演還肯來找他拍戲。要知道,他曾和林育賢合作過劇情長片《六號出口》,林導演為此虧了不少錢。這一次,林導又來找他,他頓生士遇知己之感,除了全心全力去演出,他不容自己另有他想!可是,事情沒有那麼容易。體操這項運動難度甚高,而練體操的人身材不宜太過高大,彭于晏並無一點體操基礎,身高182cm。第一次見到為他培訓的教練,教練很是吃驚:“你怎麼這麼高?”不過,彭于晏下定了決心:“寧可接受失敗,也絕不能接受放棄!我只希望,演出來不要丟體操的臉。”

  彭于晏徹底放下演員身段,為期八個月的訓練準備和拍攝,每一天他都像真正的體操運動員一樣,花費1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堅持做所有體操訓練動作:從最基本的倒立、翻跟頭,到鞍馬、吊環、後空翻,他認認真真,每一個小進步都是他用血汗艱辛付出換來的。

  為了塑造完美體操運動員身形,彭于晏飲食不沾油和鹽,全靠吃清水煮菜充飢。

  功夫不負有心人,彭于晏不斷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在銀幕上成功塑造了“體操王子”阿信。《翻滾吧!阿信》在臺灣一經上映,成績斐然!各路媒體紛紛讚譽這部影片是“體操版”《艋舺》。

  彭于晏更是憑著這部電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成功入圍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和劉德華、葛優一起競逐影帝頭銜。雖最終未能獲獎,但對他來說,這仍不啻是一個值得自豪的鼓勵。

  彭于晏說:“直至今天,我都會告訴自己,像阿信一樣,如果有夢想就要努力去追!”

  沒有人做事情是一帆風順的。認定的事,看準的路,就去做就去走,不要計較一時得失。彭于晏有個很有趣的比喻:“就像打電玩一樣,你要不停地打怪物,把等級練上去,才能有好裝備。你就一直練一直練嘛,反正機會來之前你也沒別的事情做啊!”

  是的,開始、挫敗、再來、成功,這就是“翻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