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業搞養殖故事
許多年輕人身強力壯,思維活躍,但是在創業的路上卻走得坎坎坷坷,更多時候他們缺少了一顆強大的心靈,這點他們學學這些殘疾人的創業經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殘疾人也有春天 自立自強成創業能手
近日黃溪鎮黃橋社群6組殘疾人張雲德樂呵呵的告訴記者,在外漂泊多年,他終於圓了自己的創業夢。
漂泊在外:嚐盡人世心酸
張雲德從小生活在農村,他的家位於黔江區黃溪鎮出名的高山大蓋—芭蕉蓋,成裡交通不便,祖祖輩輩都以務農為生。初中畢業後,迫於家庭經濟壓力,成績名列前茅的張雲德毅然放棄了學業,踏上了南下的列車,去廣東追逐自己的夢想。
那時候,進入電子廠,不僅乾的活路比較輕鬆,比較體面,而且工資待遇也比較理想,可是,張雲德進廠卻碰到了一個大釘子——因為右眼殘疾,幾乎所有的廠都拒絕招收他。無奈之下,張雲德只好放棄進廠謀一個體面的工作這樣的想法,十八九歲的他,跟著叔叔伯伯們,到建築工地做建築,每天搬轉,扎鋼筋,和砂漿,手上的皮磨破了一層又一層。這樣一干就是10多年,他完全記不得磨破了多少次皮,看著滿手的繭,張雲德有時候很無奈,面對生活給他的痛苦,他從來沒有服輸過,從來都堅信著明天會更好,累了,休息休息再幹,生病了,吃一顆藥,繼續上班,不管多苦多累,都不告訴爸媽,怕的是讓他們擔心,他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著,實在抗不過去了,就抽菸解悶,這樣一下子就堅持了10多年。
這10多年裡,張雲德干過搬運,搞過建築,做過清潔工,雖然又苦又累,可是他憑著那股永不服輸的勁,硬是堅持了下來,逐漸的,習慣了這樣的重體力勞動活,看著自己存摺上逐漸增多的數字,張雲德心裡樂滋滋的,幹起活來也不覺得那麼的累了。
廢品回收: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張雲德與朋友合夥在深圳開辦了一個廢品回收站,專門從事廢品回收生意,張雲德為人誠實、耿直,而且也比較辛勤勞動,逐漸的,他的廢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通過十年的時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大金,雖然從事的是在別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廢品回收生意,但是,不管怎麼說,他賺到錢了,還是自己當老闆,跟著自己乾的,還有10多號兄弟,每年,給他們開工資,都需要幾十萬。但是,張雲德毫不吝嗇,從不虧待員工,他寧願自己少賺一點,也不能虧待了他們,由於張雲德為人善良、坦誠、耿直、守信用、講義氣,他小小的廢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錢也越賺越多。包裡的錢包鼓起來了,張雲德在黃溪鎮老家蓋上了三樓一底的小洋房,全家人都住進了平房,生活樂滋滋的,還有很大一筆存款存在卡里。
但是,在外從事廢品收購生意雖得心應手,收入也理想,而新的困難也隨之而來:父母年老,子女上學,這是擺在眼前急需解決而又不能解決的燃眉問題。“2012年家人的一場大病,讓我突然感覺到外面久了,該回家了”張雲德說,“父母年齡大了,孩子上學也需要人好好照顧。”張雲德經過認真的思考,最後,決定回老家創業,既能夠照顧父母,又能夠帶動家鄉的發展,這是不錯的選擇。
返鄉創業:肉牛養殖幫他走上致富路
2013年9月,張雲德回到黃溪鎮老家,開始尋找專案,最終在多次諮詢後選擇了養牛,“你看,牛肉價格連年高,現在畜牧局的扶持政策也不錯,而且我和老婆又能在家照顧父母和孩子。”張雲德說。
張雲德告訴筆者,回到家,他通過認真的觀察,不斷的分析總結,最後決定搞肉牛養殖。“近些年生豬行情波動比較大,而且養豬的比較多,養牛羊的人比較少,而且牛羊價格穩中有升,牛羊肉的市場消費也來越樂觀,但是,養羊疫病防控相對投入要多,產品附加值相對於肉牛要少些,同樣的見效慢,生長週期,肉牛養殖的效益要可觀多了,而且,才開始搞養殖,自己沒什麼經驗,肉牛養殖的風險相對也比較小些。”,經過再三的權衡,最後決定搞肉牛養殖,張雲德一臉微笑的說。
目前,張雲德的養牛場已投資60餘萬元,共有牛舍兩棟,共佔地面積1700餘平米,通過一年的擴繁,現在存欄肉牛100餘頭。
“現在的牛好賣,由於這品種是優質西門達爾肉牛,並且全是喂的自己種植的牧草和玉米秸稈等,牛肉質好,差不多是遠銷山東、湖南、廣東一帶,銷路根本不成問題。”張雲德說,今年9月份又可以賣掉一批,去年一年我賣肉牛和牛肉,產值45萬元左右,今年我的目標是存欄200頭,出欄肉牛100頭,實現年產值100萬元,比上年翻一番。
面對未來:做一位名副其實的殘疾人自強模範
“野百合也有春天,殘疾人當然也有我們的春天,我們只要自立自強,那麼我們的春天一定是更加絢爛的。”張雲德一邊給牛拌料,一邊笑呵呵的說,本來,肉牛養殖是富自己,黨和國家就是好,還給予他頒發一個“殘疾人自強模仿”、“肉牛養殖狀元”,這更堅定了他發展肉牛養殖的信念,在今後的養殖過程中,他打算學習好肉牛飼養技術、母牛配種技術、疫情診斷技術,通過自繁自養,實打實的搞養殖,並且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養殖場來帶動當地百姓致富,做一位名副其實的“殘疾人自強模範”。
“張雲德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他幹勁十足,通過兩年的時間,他就已經把肉牛養殖推上了正軌,這不僅得力於他敏銳的生意頭腦,更得力於他吃苦耐勞的精神,目前,他的肉牛養殖場存欄100多頭,每年能夠出欄40餘頭,年產值40餘萬,對於一個才開始發展的肉牛養殖場來說,取得的效益已經非常可觀,相信在今後的發展中,那是不可預料的,張雲德,當之無愧“殘疾人自強模範”,也當之無愧“黃溪鎮肉牛養殖狀元”。
談及黔江區殘聯和黃溪鎮黨委政府給予他的光榮稱號,張雲德笑呵呵的說,“這些榮譽代表著黨和國家對他的關心,代表黨和國家對發展畜禽養殖讓百姓富裕的舉止的重視,他在以後的路途中,一定會虛心學習耐心請假,學習好肉牛養殖的各種技術,實打實搞好肉牛
養殖產業,實現自己的富裕,同時,不忘黨和國家的恩德,他將回報社會,待自己有一定的實力後,他將發展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讓更多的百姓參與進來,幫助他們實現小康生活。 ”
案例2:愛心托起殘疾人的小康夢
“要是沒有樑大波領頭搞養殖,我家每年哪能賣出20多頭大肥豬?”初秋時節,筆者前往安龍縣普坪鎮胡巷村踏訪,村民周國剛拄著雙柺站在自家新建的三層“洋樓”前,邊“監督”民工貼牆磚邊感慨道。
筆者在周國剛的指引下,來到普坪鎮興國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樑大波家,聆聽了這位殘疾人自強不息、艱辛創業,帶領殘疾人奔小康的故事。
今年四十出頭的樑大波,8歲時不幸墜樓導致左腳殘疾,但他身殘志堅,憑自己聰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在種植、養殖行業裡摸爬滾打十多年,硬是闖出了一條致富路。然而,更令人感動的是他用熾熱的愛心、溫暖的雙手,牽手與他同命相憐的70多名殘疾人頑強拼搏,共築小康生活“夢”。
因為左腳殘疾,加上家庭貧困,初中畢業後的樑大波便琢磨著做生意。因為做人誠實,講信用,因此,修理鐘錶,販賣豬仔、雞鴨等生意都做得順水順風,幾年下來便積累了一定的資本。
14年前,在生意場上打拼數十年的樑大波,通過充分考察後發現,種植和養殖是一條能致富的好路子,於是毅然“改行”從事適合自己發展的種養業。
2000年7月,在安龍縣殘聯的牽線搭橋下,樑大波被推薦參加了該縣專為殘疾人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蔬菜、水果種植技能培訓班。培訓期間,樑大波自費購買相關書籍和光碟,並虛心向授課老師請教,反覆琢磨,將臍橙、金秋梨、脫毒馬鈴薯等種植技術爛熟於心。
2001年初,樑大波就在自家的地裡種起了臍橙、金秋梨、脫毒馬鈴薯和修繕圈舍養殖二元能繁母豬,從最初的6畝試種和試養2頭開始,樑大波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嚐遍了箇中艱辛,但最終苦盡甘來。經過幾年的經驗積累,樑大波摸索出“林下種草、以草養畜、以畜還肥”的迴圈發展模式,組建了果樹、種豬的種養基地,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種養專業戶。
2006年11月,旨在幫助貧困殘疾農民走上脫貧致富路的省、州農村貧困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在安龍縣普坪鎮掛牌。樑大波的種養基地因初具規模和具備帶頭作用,被確定為省、州、縣殘聯三級聯辦的農村貧困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與此同時,州、縣殘聯還專門派出技術人員深入基地,指導樑大波實行果樹行間套種。3年後的2009年,該基地發展蔬菜種植30餘畝,種有臍橙、金秋梨等優質果樹8000多株,培育優質苗木10多萬株,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年收入已達20萬元。
2012年,富有遠見的樑大波申請貸款,和姐姐樑鳳琴籌資300多萬元組建了安龍縣普坪鎮興國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蔬菜600多畝,養殖廣西巴馬優質香豬種豬50多頭,經果林500多畝,創收200多萬元。
樑大波富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像他一樣的殘疾人。
胡巷村的周國剛,因患小兒麻痺症失去勞動能力,長年依靠趕“轉轉場”做小生意來維持生計,雖有致富意願,卻苦於沒有資金和技術。幫助周國剛發展搞養殖絕非偶然,同為殘疾人,樑大波感同身受,深知殘疾人能生活下去就很不容易,更不要說創業了。在組建合作社期間,樑大波就無償送給周國剛1頭能繁母豬和部分飼料,還鼓勵說:“放心大膽幹吧!健全人能做的事,我們也一樣能夠做到。”3年來,由於得到樑大波手把手的鼎力幫助,周國剛的養殖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年出欄肥豬20多頭。
同樣得到幫助的還有新街村的陳正邦、蔣國倫等貧困老黨員,他們都很感激樑大波的“仗義”:“小樑無償送豬仔給我們,還手把手地教我們怎樣餵養,我們搞養殖心裡就踏實多了。”
新街村的李先花,父母和她都是殘疾人,喪失勞動能力,缺乏收入來源,生活窘迫。為幫助李先花做畸殘矯治手術,作為安龍縣殘疾人專職委員的樑大波,多次自費跑州、縣殘聯和民政部門,為李先花爭取了21萬元的醫療救助,他自己也慷慨捐出5萬元,並親自帶李先花到貴陽做了3次手術。如今,經過矯正後的李先花,在生活上已經能夠自理,目前在廣西隆林縣城打工,用勤勞的雙手支撐著全家生活的希望。
6年來,樑大波的示範基地承擔州、縣兩級殘聯舉辦的殘廢人種養技能培訓班8期,培訓農村貧困殘疾人1700多人***次***。樑大波先後為安龍縣普坪鎮胡巷村的周國剛、趙絡安、蔣成江等共20多戶殘疾人家庭,無償提供了50多頭能繁母豬、10萬餘株臍橙果苗和種養技術,讓他們每戶每年實現增收3500元。
眼下,該縣的普坪、戈塘、龍山、錢相等鄉鎮的70餘戶殘疾人貧困家庭,在樑大波的帶動和幫助下,通過發展種養業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花紅”的日子。
案例3:殘疾男子搞養殖年入18萬 成殘疾創業典範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小平陽鎮嶺頭村委新村有一位身殘志堅、自主創業的殘疾人——鄧健敏,他勇於面對生活的不幸,通過土雞養殖行業,成功走上了致富道路。
鄧健敏今年34歲,因家庭貧困,讀完高中後就輟學外出打工。然而,在他22歲時,突然患了重病,全身癱瘓,只能臥在床上。他說這病是家族遺傳的,他的父親也是20多歲時就開始出現癱瘓狀況。鄧健敏發病後,足足在床上躺了6年,完全沒有自理能力。6年裡,他傷心欲絕,幾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後來,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2002年,鄧健敏的病情出現了轉機,漸漸可以下地走路了,他也慢慢恢復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後來,他終於基本恢復了自理能力,不過身體還是落下了殘疾,行動不便,無法從事農活和體力勞動。這讓他又面臨了生存的困境。
身體幾乎廢掉,然後復原,經歷過這樣柳暗花明的跌宕起伏,鄧健敏對生活反而堅定了信心,他相信,經過努力,所有事情都會變好。此後,他一邊努力恢復身體,一邊積極尋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一位養殖場朋友的指點下,鄧健敏看中了養雞行業。之前沒有接觸過養雞的他,來到朋友的養殖場了學習了近半年時間,後來還參加了興賓區就業中心組織舉辦的創業、就業培訓,學習了不少養殖技術。
2010年,通過自身努力和親戚朋友的幫助,鄧健敏租用了村裡2000多平方米的林地,建立了養殖場。養殖場主要飼養清遠土雞,以飼料供給和林下覓食的餵養方式相結合,他不僅出售成熟的肉雞,也出售兩個月大的中雞。中雞易養活,受到附近村民的喜愛,大家都來這裡購買中雞回去養。所以,鄧健敏的雞銷路很好。
隨著養殖效益的顯現,他擴大了養殖規模,並請了5名工人。4年來,他的養殖場各種硬體裝置已投入了30多萬元,每年出欄肉雞和中雞10多萬隻,主要供應興賓區及興賓區周邊市場,年利潤逾10萬元。基地走上正軌後,鄧建敏還利用基地後面的一座山頭,放養了100多隻山羊,其中母羊99只,每年出欄肉羊達150多隻。
如今,鄧建敏飼養的土雞和山羊能為他帶來每年18萬元的可觀收入。他的養殖場於2014年被興賓區就業中心評為了殘疾人創業典型示範點,成為全區殘疾人創業的典範。
- 殘疾人創業搞養殖故事
- 肝硬化患者的護理方法簡單效果又好
- 在績效管理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牆體廣告租賃合同協議書
- 有關元宵節的句子大盤點
- 五行裡屬金應該起什麼名字
- 我愛讀書主題演講稿範文
- 歌頌教師的名言詩句
- 大便不淨的原因是什麼
- 面板特別幹怎麼補水
- 文物管理員打一成語的答案
- 企鵝的畫法步驟卡通畫教程
- 居家應做好哪些防範措施
- 情侶網名簡單小清新又好聽的
- 路由器的登陸賬號和密碼忘記了怎麼辦
- 金牛座女喜歡什麼男生
- 飛魚星路由器只允許部分網站
- 人生感慨的心情短語句子
- 與愛有關的名言警句
- 記賬會計的工作職責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