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做養殖業的故事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看看那些從養殖業中致富的故事,學習他們的創業方法,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養鹿能手高培德

  養殖梅花鹿賺錢嗎?近日,筆者來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區紅旗農場六分廠的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200多隻梅花鹿體態秀美、角姿英俊,十分惹人喜愛。說起這些小鹿,那可都是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老闆高培德的“寶貝”,每天他都會早早地來場裡看這些“寶貝”。

  聽見說話聲,“躲”在室內的幾隻梅花鹿立刻從地上站起來,緊緊挨在一起。高培德說,雖然梅花鹿已經馴養了多年,但還是很怕人。在養殖區內,筆者看到,養殖區是相互隔開的,梅花鹿所在的房間約有200平方米,分為休息區和活動區,每個“套房”裡都養著十幾只梅花鹿,而這樣的“套房”有十幾個。

  雖然擁有多年的養鹿經驗,但是一入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價格***。高培德對筆者說:“剛開始養殖的時候,一隻母鹿產一隻小鹿才一百到二百元,鹿茸那時候才四百多元一斤,這樣算下來,養一隻鹿就得賠個五六百元錢,一賠就是六七年,但是既然選擇養殖梅花鹿賺錢的道路,我沒想過放棄,就算賠錢我也養,多大困難我也得堅持。”

  堅持不是盲目的幹挺,而是在觀望中依靠科學養殖,並將思想付諸行動。為了摸索梅花鹿的飼養習性,高培德總是早起晚睡,每天細心照料鹿群,不但向縣裡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專家請教,還專門請了一位飼養員指導飼養。幾年下來,高培德在養殖上總結了很多經驗,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不僅挺過了價格低谷期,還壯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

  從小規模飼養幾隻,慢慢發展到十幾只,如今已養殖梅花鹿230只。前幾年,高培德在紅旗總廠租了地,建起了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欄舍和管理用房,辦起了家庭養殖場。現在他的鹿茸基本上是客商上門收購,時常供不應求。經過幾年的艱辛和摸爬滾打,高培德已經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梅花鹿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鹿養殖賺錢能手。

  農民日報:北鹿南養好賺錢

  “別看梅花鹿個頭很大,但膽很小,警惕性很高,一有動靜就會亂跑。”7月6日上午,走進四川省仁壽縣滿井鎮鑫雅鹿場,“鹿老闆”範蝶就囑咐筆者,雖然是人工馴養的梅花鹿,但還是很怕人,進去後不要鬧出大動靜。

  2006年範蝶辭掉了醫藥公司的採購工作,帶著自己多年攢下來的積蓄,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中國梅花鹿之鄉,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承包了30畝地,先引進80頭梅花鹿,開始自己的養鹿之路。

  在遠離家鄉的東北養殖梅花鹿,範蝶放不下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一年總要往家裡跑幾趟。通過一番考察後,他萌發了把梅花鹿遷到仁壽飼養的念頭。2012年9月,範蝶將10頭梅花鹿從東北運回了仁壽,進行試養。

  “梅花鹿比較好養,對吃喝都不挑剔。主要飼料是青草以及玉米、麩皮、米糠等。”範蝶介紹:“在老家養鹿也有很多好處,空氣好、水源好,特別是水草豐富,加上四川境內少有鹿場。”引進梅花鹿後,範蝶就一天都沒有消停過,每天需準備足夠的無汙染青飼料;清理場內的衛生;特別是鹿病的防治和繁殖,在一年多的養殖過程中,他慢慢地摸索出在仁壽本地養鹿的經驗,去年他又從東北運回了90頭梅花鹿。

  “在南方飼養梅花鹿飼草豐富,飼料成本低,由於氣候的原因,鹿子的長勢要比北方高出近一半,在北方鹿茸一年只能收割一季,在南方可以收割兩季。”範蝶自信地介紹:“一頭3年齡的公鹿,通過產鹿茸、鹿血一年有3000多元的純收入,一頭母鹿一年下一次仔,飼養半年就有2000多元的純收入。今年上半年,我的90多頭梅花鹿取鹿茸,產量很不錯。按照市場價格來算,鹿茸每公斤6000-10000元、鹿茸血每公斤2000-3000元,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養殖梅花鹿還是挺賺錢的。”

  二:

  大學生回農村養鴨創業

  尹玉哲深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在建立企業努力實現較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他時刻不忘家鄉,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努力回報社會。有感於寒門學子求學的艱辛,尹玉哲成功地幫助了當地近百人次的貧困生邁入大學校門,起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企業感召力。

  自主創業 彰顯實力

  尹玉哲畢業於萊陽農學院,畢業後他分配到了博興縣第一油棉廠工作,因工作表現出色,2001年被調入華康食品有限公司,他紮根基層一干就是10年。2007年,三十而立的尹玉哲,創業的念頭愈發膨脹。2007年以前,因為業務關係尹玉哲經常回自己的家鄉無棣縣,也進行了市場調研,發現當時櫻桃谷鴨養殖在黃河以北相對空白,在無棣縣更是缺少,但無棣的養雞業發達,養殖環境好。2007年3月份 ,尹玉哲不顧父母家人的反對,毅然放棄了優越的工作,與其同學一行四人籌集30萬元,成立了無棣縣智誠鴨業有限公司,開始了漫長的創業之路。

  一個好不容易從莊稼地裡考上大學,在城裡有了穩定的工作和不錯收入的大學生竟然回農村養鴨創業,在公司受苦受累的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說不幹就不幹了,村裡人都認為尹玉哲就是沒事找事,對於他的創業,大家都不看好。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創業最大的困難莫過於沒有資金的支援,尹玉哲也經受了這樣的考驗,由於公司成立初期資金受限,沒有資金聘用人,他同時以工人的身份在鴨場工作,和普通工人穿著一樣的工作服,清理鴨糞、餵鴨、撿蛋……工人幹什麼活他也幹什麼活。沒有地方住,他就住在不到10平米的辦公室裡,辦公室的門後面始終放著一個摺疊床,到了晚上把摺疊床拿出來,辦公室就變成了宿舍。

  由於沒錢,在養殖大棚上也只能採取邊建設邊養殖的方法,首先建設了4個低標準養鴨大棚。6月份,公司購進了第一批4700只鴨苗,隨後經過向好友藉資,每隔二個月購進4700只種苗,連購6批,價值60萬元。2008年初,6批種鴨苗陸續出現效益,半年後,公司純收入達到80萬元。在尹玉哲的人生中,這是第一次賺到這麼多錢,雖然辛苦但他感到特別滿足,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發展過程 艱難重重

  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給正處於發展中的智誠鴨業有限公司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幾個月的時間,公司全部投入不僅瞬間化為烏有,還揹負了100多萬元的債務,當時每個月的虧損最多時達到30餘萬元,最少也有10餘萬。這時,所有的壓力都上來了,公司的生產經營出現危機,資金鍊被卡死了,企業步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