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的經歷故事精選集

  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開啟成功之門。追隨你的內心,堅持下去,成功一定會來!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成功的經歷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成功的經歷故事篇1:克林頓的三次放棄

  1963年,17歲的少年比爾·克林頓在白宮玫瑰園裡,見到了肯尼迪總統。握手的一瞬間,他冒出一個瘋狂的念頭:我也要做白宮的主人。

  此後,克林頓卻連續三次放棄去華盛頓。1973年,他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華盛頓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助選的經歷,邀請他去工作。克林頓考慮了十天,拒絕了,他厭倦了給別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學法學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決定去做教書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參選阿肯色州聯邦眾議員的想法。此時,一個名叫約翰·多爾的老朋友打來電話:“我現在是聯邦眾議院首席顧問,負責調查尼克松總統是否應受彈劫一事,需要年輕律師,快來華盛頓吧。”這一次,克林頓只考慮一天,就謝絕了。約翰·多爾十分震驚:“你犯了個愚蠢的錯誤。這是彈劾總統!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歷史性機遇,你居然放棄?”

  “全美國有才華的年輕律師都願不惜代價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沒有一個年輕人願為阿肯色而戰鬥。”克林頓禮貌地結束通話電話,投入聯鄭眾議員競選中。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跑遍全州21個縣。在每個偏遠的小鎮,他走進商店、咖啡館、加油站甚至殯儀館。“我喜歡一對一地‘零售’政治。這些小店主和殯儀員,認識鎮上全部的人,他們就是最重要的選票。”結果,首次參選的他得到48%的支援率,但老資歷的共和黨人還是贏了。

  1975年底,支持者們慫恿克林頓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去征服華盛頓政治圈”。一個小時後,克林頓就說了“不”。“既然我想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國會議員,做別的也行。”他決定競選州檢察長,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州長,並獲得五次連任。

  1992年,從未在華盛頓政壇“混”過的克林頓,成為白宮主人。回首往事,他說:“決定人生的並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選擇放棄什麼。如果當初我去了華盛頓,我後來根本不可能當選總統。”

  名人成功的經歷故事篇2:獨臂美女,我的世界裡沒有“不行”

  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在以一種近乎偏執的方式追求外形的完美。然而,有個女孩並不完美,卻成了美麗的代言人。6月8日,妮可·凱利摘得“美國小姐”愛荷華州分賽區桂冠,成為新一屆的“愛荷華小姐”。這位選美冠軍是一名殘疾人,左臂只有半截,但她燦爛的笑容不帶一絲憂愁。

  “我的確是殘疾,我參加選美,就是站出來告訴每個人,也許我們外表不同,說話方式、行為舉止也不盡相同,但我們都能做得很棒。”對於身體上的不完美,凱利從小到大一直都不迴避。

  23年前,小凱利出生時左臂就只有後半截。儘管如此,父母依然對她寵愛有加,凱利也因此養成了活潑樂觀的性格。小時候,每當小夥伴問凱利,為什麼她的左手只有半截時,凱利總是坦然地開玩笑說:“另外半截被鯊魚咬掉了呀。”從小就習慣被別人注視的她,比一般孩子更加大膽、勇敢,不管是男孩的專案——棒球,抑或是女孩喜歡的跳舞,凱利幾乎樣樣擅長。“我的世界裡沒有‘不行’兩個字,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嘗試的。”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凱利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和熱情所在——舞臺。“在舞臺上,我能夠抬頭挺胸、自信滿滿地做自己。在這裡,我允許別人盯著我看個夠。”

  2012年5月,凱利從內布拉斯加大學導演和戲劇管理專業畢業。她先是奔赴紐約,在百老匯的曼哈頓劇院實習,後又到芝加哥古德曼劇院實習。她渴望有一天,能在百老匯擔任舞臺監督。

  凱利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登上選美的舞臺。“我根本沒憧憬過這條路。”雖然如此,當她得知選美比賽的訊息時,這位從不拒絕嘗試的女孩自然也不會錯過。“當時我想,為什麼不呢?這樣更多的人就能聽到我的聲音。我覺得我能夠做到,也會樂在其中。”2013年2月,凱利開始為選美緊鑼密鼓地訓練。

  4個月中,除了遵守嚴格的飲食規律外,凱利的訓練無微不至,從穿高跟鞋走路、回答問題,到髮型、服飾、拍照姿勢,甚至包括笑容的幅度。

  凱利的努力沒有白費。歷時3天的比賽中,凱利的陽光、樂觀與機智一次次讓評委刮目相看。才藝表演時,她以高亢的嗓音唱出音樂劇《女巫前傳》的經典曲目《反抗引力》,全場彷彿聽到了她的心聲:“我要反抗引力騰飛,誰也不能阻止我。我不要再認命,就因為別人都說本應如此。也許有些事我改變不了,但若不去試,我怎麼能確定!”

  榮膺“愛荷華小姐”之後,凱利迅速被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ABC***美國廣播公司***等知名媒體包圍,要求採訪,都被凱利拒絕。她說:“之所以參賽,我是要證明:殘疾人和普通人一樣,普通人做得到的,殘疾人也做得到。”

  “美國小姐”賽事已經舉辦92年。13年前,天生沒有左手的女孩沃希吉爾當選“愛荷華小姐”,雖然沒有在總決賽奪冠,但她在事業上獲得了成功。不久前,她剛剛被授予傑弗遜獎,這個獎項專門獎勵那些為社群和公共服務做出貢獻的人。

  對凱利來說,無論“美國小姐”還是“愛荷華小姐”,都只是一個起點,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名人成功的經歷故事篇3:做你喜歡做的事

  76歲開始拿起畫筆

  在美國,有一位婦孺皆知的老太太。她的全名叫安娜·瑪麗·羅伯遜·摩西,但大家尊敬地稱她“摩西奶奶”。她生於紐約州格林威治村一個貧窮的農夫家庭,母親生育了10個孩子。摩西童年時代只受過零星的教育,12歲就離開父母在別人的農場打工掙錢,補貼家用。27歲時,她與托馬斯·摩西結婚,這名來自弗吉尼亞州斯湯頓的男子也是農場工人,兩人都在斯湯頓謝南多厄河谷的一個農場工作。像母親一樣,她也生了10個孩子。

  後來摩西太太重回紐約州,在離出生地格林威治村不遠處的伊格布里奇一個農場居家過日子,一晃近20年。她整日忙於擦地板、擠牛奶、裝蔬菜罐頭等瑣事,還抽出時間刺繡鄉村景色,並以此為樂。丈夫去世後,她在小兒子的幫助下繼續操持農場。後因年事已高,只得退休和女兒生活在一起。摩西太太76歲時患上關節炎,雙手因疼痛而不得不放棄刺繡。但酷愛藝術的她並沒有善罷計休,開始拿起畫筆。

  摩西太太在當地展覽自己的繪畫作品,女兒還將她的畫帶到鎮上的雜貨鋪裡寄售,每一幅只賣2—3美元。就是這些微薄的收入,也許可以為她含辛茹苦撫養的11個孫輩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費用。

  一天,藝術收藏家路易斯·卡多爾被陳列在雜貨店櫥窗中的作品吸引,頗感興趣買了下來,而且提出想多要幾幅。為了幫助才華橫溢的摩西太太,卡多爾將她的作品帶到紐約畫商奧特·卡利爾的畫廊。從此,摩西太太在當地美術界的名氣越來越大。

  80歲舉辦個人畫展

  摩西太太年過80時,在紐約舉辦個人畫展。此事成為一大新聞,引起轟動。從此以後,她變成了名人,每天收到大量的問候卡。她的作品在藝術市場火爆熱銷,供不應求。在多次比賽中,摩西太太成為獲獎“專業戶”。由於電臺與電視臺的採訪報道,她的知名度超過別的藝術家。

  在公眾眼裡,摩西太太最使人感動的是她掙脫年齡羈絆和突破教育限制的孜孜追求,最令人羨慕的是她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幸福的晚年生活。儘管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了驚人的創作力。對於一位年過7旬的老人,在隨後20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創作1600幅作品確實不易。她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從臨摹柯里夫和艾夫斯的圖片和明信片開始,隨後根據自己早期的農揚生活進行創作。摩西太太的作品豐富多彩,有對童年時代鄉村景色的描繪,有對個人生活的記錄,有對過往的傷感懷舊,有對永恆東西的嚮往……摩西奶奶的風景畫善於捕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體現出季節、天氣和時間的細微差別。她通過自己的發現和感悟,用畫筆創造出一種別樣的精彩人生,讓人們看到了奮鬥與戰功的希望。

  摩西太太上過《時代》和《生活》雜誌的封面,作品在一流的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過,被大都會博物館和白宮收藏,個人畫展從美國辦到法國和英國等地。在摩西奶奶百歲時,紐約州將她生日那天命名為“Grandma Moses Day”,給予了極高的榮譽。摩西奶奶101歲逝世時,美國郵政特地為她發行郵票,表示紀念。這位百歲老人一生留下千餘幅油畫作品,代表作有《過河去看奶奶》、《捉感恩節火雞》和《戚樹園裡的熬糖會》等,從這些題目就不難領略到她質樸無華、與眾不同的“鄉土氣息”。說起來也許令人不可思議,其中20多幅是在過完100歲生日之後創作的。

  100歲為人指點迷津

  在2001年華盛頓博物館舉辦的“摩西奶奶在21世紀”展覽上,有國內外收藏的她的87件經典畫作和遺物。其中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一張明信片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許多觀眾特別是年輕人駐足停留,凝視沉思。明信片雖小,卻向人們講述著一段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故事——

  在日本,有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青年,在札幌醫學院畢業之後,到醫院當外科大夫。然而他從小就酷愛文學,懷抱著當作家的夢想。怎麼辦呢?是放棄這份收入穩定但自己厭倦的職業去追求心中的目標,還是湊合著當醫生了此一生?十分糾結的春水上行決定向仰慕已久的摩西奶奶求教,請她指點迷津。

  讀了這位28歲年輕人的來信,老太太情不自禁地聯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歷,心裡感慨萬千。雖然已經100歲了,但還是堅持要給小夥子回信。她在一張空白明信片上畫了一座象徵著豐收的穀倉,寫下了“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開啟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的贈言。

  收到明信片後,春水上行看到了奮鬥與成功的希望,重新點燃生活的熱情之火,以摩西奶奶為榜樣,終於在文壇上一舉成名。他便是如今日本的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創作了包括《失落園》、《光與影》和《遙遠的落日》等在內的50部長篇小說及其他作品。

  一位名人說得好: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人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我們想做,就從現在開始。有人總埋怨:“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恰當的時候。對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摩西奶奶的經歷告訴我們,不論年紀多大,追隨夢想,你就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