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創業者後的感悟心得體會

  Stevenson和Jarillo於1990年提出創業學和戰略管理的交叉,作者使用“創業管理”這個詞以示二者的融合,創業是戰略管理的核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採訪創業者後的感悟,歡迎閱讀!

  採訪創業者後的感悟篇一

  感覺這是上大學以來做過投入精力最大也是最有意思收穫頗豐的一次作業,也算是很難得的一次與這些企業家們面對面的一次機會吧!整個採訪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不同風格的企業家,他們中有人曾經做過國企或是大型跨國公司的高管,思維縝密睿智,談吐優雅風趣發人深省,也有人白手起家,雖無很高學歷和雄厚資本,卻有著對市場和人心的深刻洞察力,他們性格開朗,談吐中透出樸實幽默卻能給人以啟迪……我不得不說,通過這次採訪我找到了自己與這些強人們的差距,更加明確了自己下一步重點學習的方向。這次採訪也算是自己走出大學這個象牙塔,走進了解社會的一次經歷吧,通過這次採訪活動,我發現自己原來的很多觀念都很天真而且對社會對市場瞭解太過膚淺。我想,這應該是我從本次活動中獲益最多的地方吧!篇一

  活動開始前受訪物件的確定對我們來說是最為棘手的一個問題,後來我們小組討論決定多渠道聯絡採訪企業,後來通過親人朋友的關係聯絡到一些較為大型的企業,當然主要還是我們自己走訪學校周圍的這些店面和掛牌公司,當然這樣的走訪給我們的印象也最為深刻,是很難忘的一次社會經歷,起初的時候還要克服“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礙和不知從何下手的問題,而且走訪過程中遭冷遇居多,這一切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都是不小的挑戰。

  一個人去做一件事要有計劃,在小組活動中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大家作為一個團隊,只有事前共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計劃,才能保證每個人充分投入到任務中,以及任務的如期完成,否則就很容易出現成員臨時變故脫離團隊活動的情況,在本次活動的前期我們小組就出現了這種問題,以致最後造成了最後倉促收尾的局面。

  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以後的學習中要更加註意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大包大攬事必躬親並非什麼好的習慣,而我一開始確實走進這樣的一個誤區,總想盡最大可能的去多做,卻忽視了其他成員在團隊中的地位。在一個團隊中只有充分明確大家的任務,各盡其能才能集思廣益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將團隊之於個人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否則,只能造成有人閒著沒事幹有人累死累活仍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的局面。

  對於團隊中的個人而言,適時地站出來在自己的特長領域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對小組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本次小組活動中,不知道是大家羞於站出來“當領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一直沒有出現一位明確的領導者,這種情況的出現雖然能使大家的合作環境顯得非常融洽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我們小組的辦事效率。

  以上就是我參與本次採訪活動的主要感想。

  採訪總結

  第一次做這樣的採訪,在開始之前一直感覺很難下手做,總覺得要做的事情太多,有太多東西需要去注意。但是真正開始把計劃定好,開始動手實施以後,發現也不是想象的那麼困難。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我應該是在受訪企業的確定上面,我們希望採訪幾個規模,行業,運作方式都不太一樣的企業,儘量避免重複。同濟周邊雖然各式各樣的企業很多,可還是花了我們很長時間去找。在採訪過程中,我們注意到每位企業老闆在談話中所體現出來的特質,發現這些特質與他所經營的企業有很多聯絡。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老道幹練,提出的見解看法讓我們大受啟發。總之,這次採訪活動我們收穫的東西不是一點點。

  小組總結

  1、跑爛了鞋底,磨厚了臉皮,大家相互鼓勵,收穫頗豐!

  2、計劃不夠周密和明確,以致最後沒能按時完成, 結尾做得很倉促。但最終還是完成了任務,這應該歸功於活動過程中計劃的不斷調整。

  3、組織方面,分頭行動,又細分下兩個小組,任務到人,效率還挺高!但同時也出現了問題,就是沒能很好整合小組的所有成員,沒能很好的發揮出每位成員的特長。也就是說分散了小組的戰鬥力。

  4、整個過程中沒有出現特定的領導者,一般都是有意見就提,雖然和諧,但這也減緩了我們開始動手實施計劃的速度。體會到團隊成員適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勇敢站出來擔當領導角色的重要性。

  5、控制方面,由於我們開始得晚,所以一直在控制速度,能擠時間就擠,能翹的課都翹了。大致把進度趕了上去,但是最後的PPT還是做晚了。還有就是對受訪物件的控制,我們儘量把範圍定大,儘量多采訪幾家,以便從不同視角做出比較全面客觀的分析彙報。

  採訪創業者後的感悟篇二

  第一次採訪時心中卻時是緊張,多怕自己說錯話問錯題,後來一試,也不難,雖沒有魯豫之訪談口才和計巧,也總算是沒錯得離譜給人趕走,偶爾有差錯在所難免:年輕人,錯了不要緊,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採訪並不是難事,到後來,對採訪漸漸地熟悉上手。很多事情敢想敢做敢闖,正如惠州市日升昌置業有限公司的鮑總曾經說過:“做別人不敢想的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去做,做了再算。”萬事開頭難,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我們都充滿熱情地進行一次次的採訪。採訪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一次次的採訪漸漸使我感到枯燥無味,熱情地漸漸衰退。而心中剩下的更是一份責任:既然做了,那就要做好,不可以敷衍了事,做事要有始有終。心中的責任感使我的熱情再一次燃燒。無論是採訪還是做其它事情,要敢想敢做,要有膽識,也要有責任心,才會充滿熱情。

  在企業界,在政界,在科學界,無論是在哪行哪業都有佼佼者,所謂“行行出狀元”其道理就在此。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臺演繹自己的生活。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機遇,不同的努力,不同的個性造就不同的人生。他們都是出色的,但不要試圖模仿誰,走自己的路,風中亮起自己的旗。

  以前我總以為上了個名牌大學,以後工作不用愁了。這次採訪讓我懂得了現實並不是那麼理想。許多用人單位都認為,高校因素已經很少被他們考慮了。“今時今日還想靠張文憑吃飯,沒門!”

  作為同濟人,我應保持良好的心態,要記住我是同濟人,也要忘卻我是同濟人。記住自己是同濟人,繼承發揚同濟的自由寬容的思想和對學術的執著追求的精神;忘卻自己是同濟人,就是不要想著靠同濟這個牌子混飯吃,要忘卻,從零開始。

  採訪創業者後的感悟篇三

  歷時一個多月的組織行為學採訪作業終於告一段落,這段經歷,必將作為一筆精神財富,載入我個人生涯的史冊。採訪結束了,留給我的是對創業這個話題的思考,我想了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什麼是創業

  究竟什麼是創業?自己辦個公司當老總就是創業?我認為創業的概念不僅僅侷限於自己開辦公司。創業應該包括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範圍,一個適合我們更多的大學生的創業過程應當包括以下幾點:

  有準備有意識有規劃的學業生涯

  畢業之後有目的的選擇一家企業,從學會如何做好一名普通職員,迅速的融入這個企業,瞭解這個企業的行業狀況以及相關行業的狀況,熟悉業務和流程,吸取實戰經驗和積累資本金。

  時機成熟了,組建一個團隊,拉出來單幹

  2.創業的艱辛

  在我們的採訪過程中,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了創業者的艱辛,他們為了圓自己一個夢,的確犧牲了很多。但是他們都堅持下去了,並最後取得了成功。因此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

  3.經驗教訓

  在採訪的過程中,這些創業者們還教會了我很多偉人處事的細節。記得第一次採訪的時候,提問的時候,我把一位張姓銷售經理誤稱為王總,那位經理很嚴肅地糾正了我的錯誤,並提醒我在和客戶的交流中叫錯姓氏一個大忌,他的做法是把他的每一個客戶的電話都儲存在了手機裡,甚至還包括曾經和他們接觸過但並沒有購買他們產品的客戶,並且在座機附近也放有這樣的一張列印稿,他要求自己在接通電話的那刻起準確的說出對方的姓名,抓住每一個細節以便在客戶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諸如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例舉了。

  還有件事必須提下,在上週外出的一次採訪回來途中,因為我的不謹慎,使得DV在北安跨線上被盜,給我個人帶來了一筆不小的經濟損失不說,小組一天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也就這麼沒了。另外,在幾次創業採訪中,因為不得不缺席其他的課而且恰巧適逢這些課的任課老師點名,損失慘重。這也讓我明白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總的來說,通過這次創業採訪大作業,我學到了很多,也更深入的分享了這些創業人士的經歷,這筆財富,無疑將會更好的指導我今後的學習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