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素養

  作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憑藉自己的豐富知識來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素養,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讀書,是每個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必須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師尤其要勤奮。一個想提高自身修養的教師,不僅讀教材,讀教參,更重要的是博覽群書。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散佈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博覽群書,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現在教師教學任務繁重,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沒有時間去讀書,大部分是靠以往的積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積累得多,還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師積累不多,所以,要想給學生們取之不斷的文學源泉,通過閱讀強化自身語文素養是非常必要的。

  常言說:如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現如今最恰如其分的說法是:教師必須是源頭“活水”。也就是說,教師知識的廣度、深度和更新速度,都要大大超過學生,尤其語文教師,需要更廣、更深的知識積累。

  教學實踐中,雖然學生年齡小,但是他們在課堂中問題多。他們什麼都問,什麼都敢問。一個教師總是支支吾吾、或者和學生玩“踢球”,那是有失教師的職業德道的。一個教師若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血液,連自己也會變得陳舊。一個教師始終要有求知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課程怎麼變,你必須是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於教師稱號,無愧於學生。“知識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所以,一個語文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這也是繼續學習、繼續教育的要求。

  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知識,更多是語言表達。語文教師既要有運用課堂語言講解的聲音,也有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的聲音……這都是語文的聲音,語文教師的聲音功效,反映出語文教師的基本語言素養。例如,語文教師朗讀是否能做到聲情並茂,是否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是否能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準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能否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灌溉與滋養,都決定於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

  身為語文老師,應當把每一節課當作自己語言素養修煉的課堂,課堂上的每一處的講解語、小結語、提示語都要做精心準備,而且要將每一篇課文都當作一個重要的研究物件,反覆品讀其中的滋味,熟讀甚至成誦。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做到“低吟而體其味,誦讀而達其情”,真切動情地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字表達的特色,讀出文字的價值,能讓孩子們身臨其境而受感染,情感融合而生共鳴。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口語表達技巧。他們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探索語言運用的規律,努力追求語言的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風格。可以說,他們教學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語言的運用。所以,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口語表達技巧。

  此外,教師加強文學修養,更要能夠欣賞語言,熟練駕馭語言,讓自己的語言具有文學的魅力,這才是更高要求。語文教師一旦有了文學的味道,情感與語言就是豐饒的土地,是充滿誘惑的“吸鐵石”,是花樣迭出、永遠令人期待而又充滿驚喜的魔盒。教師語文素養達成的高度,是與善於表達及解讀文字的能力相關的,通過自己情感的表達,不斷地給所教的知識加溫,渲染課堂氣氛,帶領學生走進文字,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揚起學生思維的風帆,啟迪學生的智慧,震撼學生的心靈。這樣,學生就會情動而辭發,捕捉到作者熔鑄在作品中的情與意,就能與作者的情感就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這樣,語文教學才能做到水到渠成,意到情至。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綜合能力素養

  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光有全面的知識、流暢的語言、靈活的教學技巧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敏捷的思維。靈敏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師必備的能力。

  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判斷、推理,頓悟、應變等能力。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它有很大生成性。教學有預測,但又不能完全預測,尤其主張在“以學論教”“順學而教”的前提下,給現代教學帶來了挑戰。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教師、文字、學生的對話”,“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難設想會生髮出什麼情況,會遇到怎樣的問題。如果教師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很難駕馭課堂的。比如,語文教學經常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讀書、研討,這時,不同的孩子就會從不同層面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麼,教師就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沒有必要作深入解釋的。有問題,還要優化問題,敏捷的思維力才能把握好輕重緩急,才能抓住教學重點,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