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如何創業

  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甦提供技術動力。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物聯網創業模式是怎樣的

  聯網裝置爆炸式增長

  從大的趨勢開始講,從1998年到2008年,出現了第一波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也就是web1.0時代。目前很多網際網路巨頭,比如新浪、騰訊都是那個時候誕生的。這波網際網路浪潮最重要的戰略命題,就是搶佔***。當時,所有人都在搶做門戶。百度做的是搜尋門戶;騰訊通過QQ搶佔網際網路***;而網易、新浪選擇做內容門戶、新聞門戶。不過第一波浪潮裡,能上網的人不多,在1990年代,能上網的都是時髦一族。

  到了2008年,形勢有了劃時代的改變,因為iPhone誕生了。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部iPhone。2008年,蘋果推出應用商店,著手打造移動網際網路生態鏈。此後,智慧手機越來越重要。原來你要開啟電腦才能執行的東西,現在開啟手機就能完成。在第二波網際網路創業浪潮裡,很多傳統巨頭受到了衝擊,比如索尼,今年連筆記本生產線都砍掉了。但也有很多巨頭抓住了機會,比如騰訊、360。雖然你仍然使用它們的服務,但路徑改變了,網際網路***從門戶轉移到了手機。一夜之間,傳統門戶彷彿沒有人去了。

  現在我們迎來了第三波網際網路浪潮,也就是所謂的物聯網時代。近幾年巨頭佔據了移動網際網路最重要的***,初創團隊已經沒有機會了,投資者也不再關注移動網際網路專案了。因為現在才進入市場的人,既沒有辦法變現,也沒有足夠的資金跟巨頭競爭。所以所有的創業者開始移到物聯網,想在新一波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機會。為什麼物聯網特別重要呢?因為量的關係,不僅是資金、人力、團隊資源,還包括聯網機器的數量。在第二波浪潮裡,手機和平板等移動裝置比第一波的電腦數量要多得多,到了物聯網時代,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東西都有可能接上網際網路,聯網的裝置再一次爆炸式增長。

  物聯網金鑰:全感應+全自動

  我們點名時間關注了這麼多智慧硬體專案後,發現現在人們做出來的都是初階產品。現在的智慧硬體不實用,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剛性需求。物聯網和智慧硬體最核心的概念是什麼?我們認為是全感應檢測+全自動服務。全感應檢測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狀況,感測器將無處不在,實時檢測資料。目前感測器已經非常發達了,有方位的、頻率的、速度的、化學的、抗體的、激素的。如果將目前的感測器組合起來,將迸發出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比如用動作的感測器做出一個智慧裝置沒什麼意思,但用動作+光照+溫度組合出智慧裝置,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全自動服務。現在大多數智慧硬體是半自動的,這和現有的產品沒有太大的區別,消費者是不會換代的。智慧硬體應該做到去開關化。現在很多團隊沒有解決使用者的核心需求,是因為沒有把開關的動作取消。所謂的智慧產品是應該獨立執行的。比如做智慧燈泡,你走進房間,燈就自動開,或者房間太暗,能自動開,這才是一個完整解決光照需求的智慧產品。現在智慧燈卻比傳統的燈更復雜,使用者要掏出手機,開啟APP,才能開燈,消費者憑什麼要買你的產品?你把開燈變得更麻煩了。

  智慧硬體要兼顧輸入與輸出

  現在智慧硬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輸入端***Input***,一種是輸出端***Output***。所謂的Input,就是用感測器檢測你現在的狀態,感知一些資料。比如智慧健康秤,採集你的資料之後,把你的體重傳到雲端,雲端分析之後,再把結果告訴你。所謂的Output,就是執行某一個動作。在做智慧硬體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你想做的是Input還是Output。

  Input有個特性,它要時時刻刻記錄你的資料,所以它應該儘可能地隱形和無感,它不應該讓消費者考慮功耗問題,放在那裡可以一直工作。現在的煙霧偵測器就是這種概念,你不給它換電池,一樣可以使用兩三年。假如你的產品兩三天就要充電,消費者是不會把你的產品使用下去的,因為它太麻煩了。

  Output產品關注度更高,因為消費者跟這種產品的互動比較強。但是現在大多數智慧裝置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比如Ikair,是我們點名時間的一個經典專案,它是一個檢測空氣質量的裝置,能夠告訴你家裡甲醛、Pm2.5、噪音等情況。雖然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除了它你在市面上買不到相似的產品,但是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Ikair只是做了一端***輸入端***,它偵測資料,然後把資料發給使用者,這是沒有意義的。智慧裝置是幫助人們連線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橋樑,這才是物聯網的本質,完整的服務必須包括兩端。

  :國內物聯網公司創業機遇

  當今物聯網產品落地所需的技術是否已經基本成熟?

  周培良總結了六大關鍵詞,認為單項技術並不是難點,整合才是物聯網落地的障礙。物聯網創業要取得突破,需要具備這六項能力中的大多數。

  第一,物體***Things***。這個的含義是物體將不再是籠統的一個品類,而是有唯一標誌符,可識別的。這一方面,已經有二維碼、IPv6定址以及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二維碼當前應用很廣,RFID也已經發展到單品級RFID,未來每件衣服有一個唯一標誌的RFID碼也不再是夢。

  第二,感知***Perceivable***。家電必須能夠感知環境和人。當前感測器的發展不斷突破,溫度、溼度、人體紅外這種常規的自不必說,無論技術成熟度、價格都已經很成熟。其他各種新型感測器也在不斷突破中。

  第三,無線***Wireless***。必須摒棄繁瑣的佈線技術,佔用物理空間,轉而使用各種無線成熟技術。當前無線成熟技術百花齊放,WIFI一馬當先,藍芽、Zigbee、3G、4G都應用很廣。

  第四,雲端計算***Cloud***。網際網路的發展史就是雲端計算的發展史,從網格計算、高效能架構、高效能儲存一路過來,雲端計算將各種網際網路技術整合在了一起。當前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都採用雲端計算技術,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雲端計算的人才也越來越多。產品方案裡面應該包含雲的概念,如果只是區域網的話,並不是很合適。

  第五,溝通***Communication***。網際網路時代,家電與人溝通還只能依賴於計算機,但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智慧手機的普及,讓物與人的溝通變得隨時隨地。

  第六,智慧***Intelligence***。物聯網是手段,智慧是目標。需要具備思維邏輯與行為互動能力,這一點可能是難點。可以從一些需求迫切、智慧化難度較低的家電,如熱水器、飲水機、空調入手,逐步深入。智慧是一個課題,單純技術型或者產品型的公司很難做到,需要具備研究能力的公司來實現。

  技術方面,無論在上述六項能力中的哪一點,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這對於物聯網基礎技術供應商來說是一大機會。但單項技術並不是技術難點,整合才是物聯網家電落地的障礙。產品方面,整合技術才最需要突破。物聯網家電要取得突破,需要具備這六項能力中的大多數。

  物聯網的使用者和市場在哪?

  周培良認為物聯網產品的使用者在中產之家。據估計,中國擁有五十萬資產的有產人口***年收入5-20萬***在5,000萬以上;擁有一百萬資產的中產人口***年收入20-50萬***1,000萬。這些中產階級已經完成了初步的資本積累,正在尋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更安全的居家環境,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採用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家居為例,根據百度指數分析,搜尋智慧家居關鍵詞的使用者以30~39歲最多,佔到了50%以上,其次是20~29歲,約佔30%。從地域分佈來看,分佈是廣東、北京、浙江、江蘇、湖北、山東、上海、福建佔據了前8名。從城市來看,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武漢、杭州、天津、南京、鄭州、成都是關注度最高的十個城市。

  如果想在物聯網領域創業,哪些產品更可能取得成功?

  第一,健康。無論在哪個國家,健康都是城市人最關注的東西。國外創業企業Withings的血壓儀、體重計、嬰兒監控儀等產品切中使用者核心需求。近期很多可穿戴裝置也涉及健康領域,比如Fitbit手環與Nike+。

  對於慢性病患者而言,定期檢測身體狀況,定期吃藥非常重要。比如,為患者開發一款智慧藥瓶,可以手機設定每日藥量、吃藥時間,智慧提醒並記錄每日服藥情況。

  第二,寵物。養寵物的人,占人口絕對比例不會太高。但這一群體非常捨得花錢。每個月大致為寵物花費500至1,000元。如果可以解決寵物遺失問題,就會有較大市場。國外的Tod、HayTag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HayTag是物聯網創業公司HayStack的首款產品,是可以通過智慧手機定位的無線寵物追蹤系統。HayTag採用太陽能充電,以及隨時線上、遠距離低功耗開源通訊標準DASH7。

  第三,娛樂。娛樂絕對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東西。玩具看起來低端,與高科技的形象不符,但小孩子最買賬。很多家長在玩具上面花的錢,可能沒上萬也有幾千了。簡單、好玩、有故事性、帶有感情色彩的東西,會有很大機會。

  第四,安全。一方面是家庭防盜。現在已經存在一些家庭防盜的解決方案,但不少價格很高,開發普通消費者用得起的家居安全產品或許會有市場。另一方面則是人身安全。比如小孩子身上的可穿戴裝置,可以監控動向。小孩子一旦出了警戒安全區,馬上提醒監護人。或者對於年輕女性來說,遇到騷擾,智慧手機報警過於複雜明顯,相對簡單隱蔽的感測式裝置,會不會更有市場?

  最後,工業領域。工業領域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當你面對一個企業客戶的時候,你的商業模式更能讓你養活一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