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創業故事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業意識及其能力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引擎,因而很多實事與理論指出知識經濟的時代即創業的時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大學剛畢業,金姆·裡德·佩雷爾***KimReedPErel***就加入了初創企業,當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時該企業也跟著迅速倒閉。在汲取教訓之後,她重新起航——在夏威夷家中的廚房裡創辦一家價值1億美元的數字廣告公司。

  金姆·裡德·佩雷爾23歲時,成功與她擦身而過。在浮躁的那幾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金姆被一家初創企業XdriveTechnology聘用,她是該公司的第7位員工,擔任營銷和銷售總監一職。在這幾年裡她忙的暈頭轉向。除了在華爾街有過短暫的工作經歷外,裡德·佩雷爾沒有任何經驗,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規模招兵買馬和通過廣告使這家公司賺錢的工作中。

  其間,Xdrive的規模迅速擴大到200名員工,並花光了他們在1999到2000年間經過幾輪融資籌集到的1。2億美元。資料儲存成本遠高於10多年前,而且這家公司花光了所有的現金。裡德·佩雷爾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陸續裁剪那些被她視為“最親愛的夥伴們”。

  2001年,在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的破裂中,Xdrive的形勢急轉直下,於是開始大規模裁員,不過最終還是難逃破產厄運。破產後,正在作垂死掙扎的Xdrive重新獲得了一位早期投資者的重新注資才免於沒頂,並在此期間尋找買主。之後,這家陷於危機的公司及其資產於2005年被美國線上公司***AOL***收購,這個原來的投資方不久之後就關閉了這家公司。

  2001年裡德·佩雷爾丟掉飯碗之後搬到了洛杉磯。“這是我一生中最落魄的一段時間,”她說,“對於我而言,Xdrive是一段奇妙的旅程,一段很棒的時光,但還是以破產告終。”

  但是,“我生來就有創業的基因。”她說。裡德·佩雷爾的父親是一位房地產開發商,母親則在俄勒岡州經營一家通訊諮詢公司。裡德·佩雷爾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從創業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她交往了很久的男朋友是她在佩珀代因大學***Pepperdine***學習商業的時候遇到的,他想要搬回老家夏威夷。“我覺得,如果可以在夏威夷創辦一家企業,那麼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業。”她說。Xdrive輝煌而又短暫的發展軌跡已經教會她很多事情,“特別是對公司盈利保持不斷關注和學會從失敗中爬起來的重要性。”她表示。她還說,“無論怎麼出錯,這段經歷總有其價值所在。要百折不撓,迅速爬起來。”

  “我需要回到最基本的事情上。”裡德·佩雷爾說。她在她夏威夷家中的廚房裡成立這家業績營銷公司FrontlineDirect。她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並在早上四五點鐘接來自美國東海岸的電話,在此期間,還要策劃她的婚禮。她十足的幹勁完全是夏威夷的一道奇觀。“所有人下班後都去衝浪了。”她笑著說。

  自從FrontlineDirect於2003年創立以來,它不僅實現了每年營收幾近翻番,還實現了整體盈利。兩年內,這家擁有5名員工的公司實現營收350萬美元,發展了63家客戶。2010年,它最終發展成為一家估值超過1億美元的公司,客戶增加至380家,員工規模擴大到70人。

  跨渠道廣告基本上意味著為品牌繪製一份受眾地圖,跨越不同網站和由網站、點選和行動三部分組成的不同裝置,使他們精準地投放廣告。“每一個渠道都能深入瞭解一位使用者,彙總起來就會得到更完整的某品牌使用者資料,因此,針對媒體和受眾群購買營銷內容時就有了更加完整的依據。”裡德·佩雷爾如是說。

  “Facebook上很多喜歡貴品牌的人說自己喜歡跑步,那麼針對以跑步專題網站為依託的顯示媒體,或者跑步專題網站的瀏覽者投放廣告,不失為明智之舉。這家媒體的業績將證實這一點。”她說。

  2008年,裡德·佩雷爾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Frontline賣給了AdconionMediaGroup,外加數目可觀獲利能力付款。Frontline被合併後組建了AdconionDirect,裡德·佩雷爾擔任CEO。如今,這家位於聖莫尼卡的公司AdconionDirect,其廣告銷售實現同比增長70%。她堅信,在可能出現的又一個科技泡沫中,今天的創始人應該對接受外部融資認真考慮,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腳踏實地建立一家盈利公司上。

  “它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通常是你想象的二倍。”她說。

  篇二

  凱瑟琳:加拿大餡餅,3塊1個,5塊錢賣兩個,很好吃,洋人街特色。

  正在賣餡餅的這個人叫凱瑟琳·沃克,今年30歲,是個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也是這家餐館的主人。人們很難想到,在五年前,凱瑟琳卻是一家加拿大投資公司駐重慶分公司的部門經理,而且月薪很高。

  Kathy:加拿大餡餅,5塊錢賣兩個。有可能你會想我是神經病或者為什麼要辭職,可是那個時候我的工資一個月是三萬元。

  是什麼原因讓凱瑟琳毅然辭去了月薪三萬元人民幣的工作,又是怎樣的經歷讓這個加拿大女孩選擇留在了中國,並在重慶開了這家餐館呢?餐飲創業故事

  2004年9月22日,對凱瑟琳來說,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25歲的她隻身來到了中國重慶。當時,這個連一句中文都不會講的加拿大女孩,自己也沒有想到,重慶將會成為她的第二故鄉。在重慶,凱瑟琳開始了為期一年地駐外客服工作。

  半年後,凱瑟琳和照片上這個叫鄭雲飛的小夥子戀愛了,他們在同一家公司上班,鄭雲飛是保安部經理,他不僅給凱瑟琳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還讓凱瑟琳吃到了她生平認為最好吃的食物。

  Kathy:他不想請我吃重慶火鍋,因為所有的重慶人會請我吃火鍋,他想讓我就是比較記得他,所以他會請我吃餃子,我們會每個禮拜兩三次他會帶我去吃餃子。

  遺憾的是,記者採訪的時候,鄭雲飛出差外地,沒能採訪到他本人,但從凱瑟琳朋友的談話中,記者感受到了大家對他們這份感情的認可。

  PetraHewett***澳大利亞***:他非常非常帥。

  記者:真的?

  PetraHewett***澳大利亞***:對,他還樂於助人,他對我和我的家人也很照顧,只要我們有需要,他就會幫助我們。

  史寒冰:如果她老公來的話,他們兩個有說有笑,就是怎麼說嘛,反正看起來很幸福那種。

  篇三

  退學辦公司

  21歲的喬·李曼德特還差半年就要大學畢業了,但他卻宣佈要從斯坦福大學退學辦自己的軟體公司。"你再等幾個月不行麼?"他父親懇求道。

  "不行,"喬平靜地說,"在軟體行業,領先是最重要的。"

  李曼德特知道軟體公司提高辦事效率,已幫助大公司在製造、運輸、收發貨物方面節省了上百萬美元的資金。視視為商業生命線的購買與銷售,人們仍然是憑直覺在操作。例如,一般醫院可以從各種繃帶零售商中進行選擇,但缺少一種簡便的方法算出誰提供的商品既能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要,而價格又最合理。李曼德特相信自己同4個合夥人一道,能夠開發出一種計算機程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儘管李曼德特信心十足,可是沒有人願意向他創辦的名為"三部曲發展集團"的公司提供資助。銀行大門不對他開放,投資業內人士解釋說,新公司需要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而喬·李曼德特這兩者都沒有。

  於是,他轉向了他們這代人依賴的"大投資銀行"——信用卡。李曼德特用了35張信用卡來支付公司所需的資金。兩年後,他欠下了50萬美元的債務。

  與此同時,他說服曾在開發類似的計算機程式方面作過嘗試的惠普公司的工程師試用一下"三部曲"軟體。讓惠普公司大為吃驚的是,這種軟體正好對他們的路子。該公司遂向三部曲集團支付300萬美元,買下這種程式的使用權。此後,《財富》雜誌排名榜上500家大公司中的其他公司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今天,設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三部曲發展集團"有員工近400人。據統計,該公司去年的收入超過1.2億美元。

  剛過完29歲生日的李曼德特是眾多的35歲以下的企業家中的一員,他們正在向人們對這一代人的評價發起挑戰。這個年齡段的人有時被稱做摸不透的一代",因為人們認為其缺乏生育高峰那一代人共同具有的鮮明特徵。他們往往被說成是對事物冷漠麻木,玩世不恭,看破紅塵,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實際上,這一代人應該被稱為是具有創業精神的一代人。根據巴布森學院的一項調查,年齡在25—34歲的美國人中有近10%積極致力於創辦自己的公司,至少是其他年齡段人的3倍。

  "我們是看重結果的一代"

  為什麼年齡人創辦企業的興趣會與日俱增呢?這一代人對從事工商業和政府工作的看法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根據羅珀·史塔奇國際有限公司的調查,寧願自己辦公司的年輕人是願在大公司裡當最高行政主管者的兩倍,比願在政界或政府機關擔任要職者多4倍。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階研究員卡倫·鮑曼將這一現象稱做"自我奮鬥的新倫理觀"。

  這一代年輕人中不少生活父母離異的家庭,是脖子上掛鑰匙長大的。他們看到了公立學校和地方政府的不足之外。他們靠自學掌握了計算機程式設計,以及如何在因特網上遨遊。《第四次轉折》一書的作者之一威廉·斯特拉斯指出:"今天的年輕人必須迅速長大——他們猶如在叢林中披荊斬棘的探險者,不得不做好應付一切的準備,十多年後,他們的這段生存經歷將被證明是做一位企業家的寶貴體驗。"

  德努·梅塞討厭人們把他們這代人說成是懶惰的一代。他說:"我們是看重結果的一代。"

  梅塞在波士頓學院靠編輯課本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這份經歷使他產生了一種設想。他根據這一設想寫成一篇學術論文,寄給《福布斯》雜誌"美國遺產分部"主任迪姆·福布斯。

  這篇論文給福布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向梅塞提供了一份大學畢業後即可從事的工作。梅塞放棄了在華爾街謀職的計劃,22歲時他已經在經管福布斯民俗出版集團的業務了。然而不到一年,梅塞就迫不及待地投身媒體生意,自己單幹了。他看到了自己在市場上的位置,即"為生性活潑、雄心勃勃、渴望年輕人辦一份雜誌"。讀者物件是那些"有遠大志向、追求上進、富有創意的一代城市人",換句話說就是他們那一代人。

  "我曾有16個''投資者''。"梅塞一邊說,一邊在信用卡上的名字上做記號。他按最高限額把16張信用卡上的錢都提了出來,一共湊了6200美元,辦起了一份名叫《視角》的雜誌樣刊。在沒有顧問和廣告代理人的情況下他單槍匹馬找到各廣告公司,拉到了25000美元的廣告。

  這份雜誌發行一年後,梅塞同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的一家媒體公司——自由通訊有限公司簽署了各佔一半股份的合夥經營協議,該公司同意向《視角》雜誌投資1500萬美元。梅塞說:"有了這筆資金做後盾,我們定能在為18-34歲的男性讀者辦的雜誌中一枝獨秀。"